读书笔记:《三十六大》
如果不是因为看过,我大概不会在看完这本书后想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这种东西。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浪费时间倒并不因为这书无味。恰恰相反,这本书有种独特的趣味会引导我将其读完。只是读过后,除了少数篇章显露的温情和对于理性的思索外,大部分时间你从中获得不了什么。
一本书的文字润了,滑了,笑了,爽了,可读者的大脑仍一片空白。就像双休过后,班级里一个猴头猴脑的机灵鬼,被一群人围着,讲他周末遇见的趣闻。并且这同学说着说着起了劲,趁着老师不在,站上讲台,一拍惊堂木,亮起相来。而坐在角落的你,带着周日夜晚的倦意,虽然跟着大家一起笑着,吵着,但老师一来,你立马会忘记那机灵鬼所说的一切。
不过忘记机灵鬼的话,你倒是永远忘不掉机灵鬼。
这充满自我炫耀和自我营销的整本书看完,实在会使人对冯唐感到好奇,进而又对反复吹捧的不二感到好奇。只是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作品和史记、二十四史相提并论,如果不是作为噱头,人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人,作品也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作品。
当然冯唐不怕自己被定义为不是好人,他反而尤其希望自己是个坏人。因为只有坏起来,才可以接地气的活着,并且他也一直接着地气。这在他描写和母亲的对话模式上可见一斑。
你能想见一个孩子,蹦跳着,在小区里深吸一口气大喊——妈。
他的母亲在楼上问——啥事儿?
他——我考了满分!
他的母亲——你他妈考满分的事上周就说了。
他——那他妈是上周的事。
他的母亲——那你他妈不说清楚了!
他——可我他妈说的是这次!
他的母亲——行,知道了,晚上给你炖肉。
——这样,充满无畏得简直毫无规矩的。但也同样是充满自信的。正像他吹嘘自己的天才。
当然,除了天才外,冯唐也露出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正义感和爱心。更让人看到冯唐对于创作,自有其坚持和原则——探索中文的使用界限。
只可惜,这实在是灵性的东西,是天才,不可磨练,只可羡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