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多棱镜 欧丽娟(上)
摘自:一席《孤独的多棱镜》 欧丽娟(上)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为什么久别重逢后王维会问冬天的梅花开了没有? 在一种很特殊的状态,王维捕捉了久别重逢的最初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是理性停摆,会问的问题是微不足道,因为微不足道才会脱口而出。因为它在帮你争取,内心自我建设的一个安全的防备。你的心里知道你很脆弱,所以你一开始其实是问不出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你不一定能够承受那样的打击。 王维比所有诗人,更敏锐地捕捉到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 这个心理叫做不敢问,因为你怕问了你会经受不起打击,所以你问一个,无论答案是什么你都不会受伤的一个问题,就是“寒梅著花未”。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王维是捕捉到潜意识你不自觉的,因此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的一个昙花一现的心理。 而宋之问是在一个自觉的层次里心情激荡。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们有很多空隙来不及填补,识尽愁滋味的人还是想说的,因为谈一谈多少能减轻他们重担,就好像一个全身都在经历痛苦的人,他唯一所想做的事情就是,只要能够减轻一点点痛苦就好,为此你愿意做任何事情。欲说还休的原因只是因为,无论答案是什么,通常都会受伤。 我们之中有人想把他自己的担子卸下来,或者稍微谈谈他的感触,他得到的答案,不论是什么,通常都会使他受伤。 因为虽然他是从那日日夜夜反刍的个人悲痛的深渊中说话出来,虽然他所想表达的意向是慢慢形成,在热情与痛苦的火焰里经过熬炼证明是真的,这些东西在听他说话的人来说却毫无分量,然后他才明白这一切对他的谈话对手毫无意义,对方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感情,一种大量制造的,在市场中心贩卖的伤心故事。 加缪《瘟疫》 当对方只把你的锥心泣血视为一般普通的感情,一种大量制造的,在市场中心贩卖的伤心故事的时候,你这个受尽苦楚的人,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为你的期待落空,你所得到的不是了解与抚慰,你得到的是一种轻视或漫不经心,甚至反过来质疑。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也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鲁迅《祝福》 某个意义来讲人都非常有限,痛苦的人需要分担,可是对方他并没有你的伤口,伤口不在他身上,他真的不痛就是不痛。所以在人的有限性之下,他没有办法做出相应的回应。 人们谈话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每个人都希望讨论自己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托尔斯泰 任何话题我们一提出来,对方通常只是把它接过去作为一个触媒,把话题拉回到自己身上,谈他自己的经验和感触。 这也是为什么人会觉得非常孤独的原因。 《饮马长城窟》汉乐府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这是人性的本质,它不是自私,它只是有限。所以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单子,单子没有窗户。我们事实上从最彻底的本质上,是没有办法跟别人真正交流的,这就是存在很残酷的一个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