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旦后的一二三杂记
待业的人无所谓放假但是为了显得日子过得不是那么乏味一号约在广州的表弟过来打火锅,二号约朋友来吃饭三号搞卫生,这个计划好像也挺乏味的~~~没成想二号早晨这个乏味的安排就被打破了,早上七点还想在床上刷会小说就被A表弟的电话惊到,这个点打什么电话莫不是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赶紧接起:“姐,我好像是急性阑尾炎,估计要做手术,你赶紧过来”听完急忙洗涮出门,从广州北端到南端一路花了两个钟到了医院,看到的景象就是A表弟在打点滴,旁边站着我亲弟,舒了口气,问了几句医生诊断可能是结石需要拍个片,看样子不要紧,招呼着老弟让他继续去上班,我在这边陪着A表弟,点滴很快打完,十一点的样子另一B表弟又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吃惊了,单独细问一下,原来A表弟在六点就微信留言给B表弟说他急病上医院让其快点过来,嗯,实在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劳师动众~~~~最终陪了一天辗转了两家医院拍上了片子也没有看到结石,看来这石头也是怕人多,自觉下去了。A表弟在感慨说一个在外真不容易,嗯,确实不容易~~~
前一阵C表姐说要给介绍对象,在北京开超市的(小卖部or super market)独生子,委婉回绝说离得太远了,C表姐说距离不是问题,先聊一聊,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尴尬的是别人嫌我年纪大并没有主动加微信。哈哈哈哈,终于没有市场了~~~~妥协这个词挺有趣,含有不情不愿的成分却又有蠢蠢欲试的想法,不情不愿与蠢蠢欲试如果比例相当就会成就妥协。拿我自己相亲的经历来作为例子。大学一毕业就被安排相亲,激烈得反抗过之后就是不情不愿再到蠢蠢欲试就差临门一脚成就一门亲事。二十四五岁反抗的时候家里还觉得没啥,二十六七的时候,用父母的话就是没本事自己去找一个不相亲还想咋地,就这一句堵得人没有话说,再来一句就是又不是让你马上结婚聊个微信见个面吃个饭能把你咋地,再来得这句话挺有威力,罢罢罢,能多大个事,可以避免家里人的唠叨,还说不定就给遇上了个怦然心动的,怦然心动没有遇上总会遇上个心心相惜,心心相惜遇不上总能遇上个志同道合,志同道合遇不上总能遇个聊得来的,聊得来的遇不上总能遇个愿意互相多了解的,就这样边不情不愿边蠢蠢欲动~~~二十四五相到三十一二相了那么一路总算明白了,哦,相亲不适合我,妥协也不适合我,不情不愿就随缘吧,你看蠢蠢欲动还是个贬义词呢。
连续看了几天的侦探言情小说,唯一的感受就是真累,再也不能像一二十岁那样连续熬几个夜看千页的大部头了后人还能津津有味。也许是我的阅读鉴赏能力上去了些,看着看着会觉得乏味,为了看到结局为了不动脑子地打发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几许光阴,同一二十岁的精力相比,也或许单纯年纪上来熬不住。还有就是有那么一种这类书我也能写出来的错觉,心里琢磨着要不我也来动手写写,just do it的广告语真是深入人心啊,可是动起手来一切冲动就会烟飞毁灭,哦,原来我肚子里没有啥笔墨,能写出一千多字的读后感都会觉得自己老牛叉可激动了,何况是一本有很多人物很多情节的小说呢。
一朋友妈妈跟她说“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是需要成长和改变的”,这让朋友觉得很意外,她还停留在妈妈是个农村家庭主妇的认知中,而她妈妈已经走在了独立的人生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的道路上来了,朋友妈妈的经历让我有些不太成型的思考。一个女性的觉醒或者说一个人的觉醒往往需要外界和内在的共同作用,这个觉醒是对自我人生的掌控能力的获得,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对他人心理的物质的依赖或是依附才会有觉醒的开始,而这个依赖根据人的惰性,如果没有外界的因素,普通人都不会去主动斩断这个依赖,况且有的依赖还是主动向你伸出双手,比如父母主动让子女啃老。外界将依赖斩断,断绝了一个人想依赖的内在心理,这样TA就不得不去独立行动并思考,升级打怪的过程中不断觉醒获得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