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十二月】人群中来来往往

在2021年了,才来回顾上个月,有些许的延时感,毕竟跨了一个年哦。想起小时候的一道课外题:“12个月中,除了7月和8月是两个31天的月份相连,还有哪两个月?”记得当时自己没能一下子想到答案,只会从一年12个月中去想,却忘记了年与年相连的12月与1月。
自12月初就已经有各种年度总结、新年计划之类的内容了,虽然我这晚了一些时候,但好像我也一直就这样一个节奏,那就还是继续按照我自己的节奏来吧。
这个十二月从些许忙碌的工作中展开,说是忙碌,更多的其实是紧张感。参与到某大型赛事的跟进推广中,从前期跟进队伍的日程,到连续进二十天的比赛进程,一步一步地每天跟进赛果,对接媒体。突然有种中学时候在学校踢足球比赛的紧张感。不得不说,体育赛事是真可以带给人想象不到的刺激。也因为这样的刺激和紧张,整个12月就在这样的情绪中过去了,我甚至没有放松下来以平静的心情去好好回顾,于是就拖到2021年了。




好在我依然见缝插针地读了几本书,看了几部片子,也在周末享受洒进家里的阳光,以及虽然没有人一起过圣诞,但自己在圣诞第二天享受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日,也用心地给爸妈和弟弟都准备了生日或者新年礼物。这时候觉得,有时候送礼物也是很开心的。






本月读的几本书都不厚,也相对易读,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自己的紧张感。三部小说《局外人》、《门》、《远山淡影》,一部文学评论《伍尔夫读书笔记》,一部契诃夫的摘要书信《札记与书简》,还有需要动动脑筋好好思考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关于影片,在圣诞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圣诞片单分享,似乎这时候就是适合家人朋友一起看一部合家欢的影片,有足够欢乐和感动,才能在冬夜里温暖入眠哦。
【《门》——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前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整个三部我基本是一个月挑选读一部,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年龄从懵懂的青春年少,到已三十岁但依然迷茫,再到中年看似稳定却又总是愁绪和无可奈何。这本《门》的主人公宗助与妻子像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只想简简单单地过日子,但生活中总有风风雨雨侵袭。
一方面夫妻俩只想蜷缩在自己的小日子里,但总遭受生活的打击;另一方面,宗助那无奈感里却又总有一种“自我放弃”了的嫌疑。面对弟弟上学的事情,他一拖再拖,总是逃避;面对自己的彷徨他稀里糊涂上了山进了寺院,但又自我怀疑,或者说也是一种逃避。像很多的普通人一样,他似乎总是在等待,希望所有事情都在时间流逝中自然得到解决。
夫妻俩没有华丽宏大的人生欲望,只想躲进自己的小屋子里安稳度日。不要以为这样子就可以躲过一切,越是这样,反而丧失了人生的主动权,反而不用遭受什么重击便能轻轻使他们的生活风雨飘摇。即便最后宗助的工作稳定了,薪水增加了,弟弟的问题也暂时得到了解决。可当妻子阿米望着灿烂的太阳说:“太好了!终于盼来春天了!”的时候,宗助还是会应和着:“嗯,不过冬天很快就会到来的啊!”可见那隐隐的对生活的不安,依旧在宗助的心里。
这份不安,何尝不像是我们现在的“焦虑感”,看似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我们每一个人不都像宗助一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只能对自己说,希望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能够不要逃避,可以勇敢些去解决,即使总有无奈,也要争取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伍尔夫读书笔记》——弗吉尼亚·伍尔夫】

其实这本书里的几篇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但这类文学评论,我还是觉得应该时不时的可以拿起来再翻阅。
伍尔夫的评论,带着她自己理性却又富有情感的思考,语言不是干巴而枯燥的,更像是她在饶有兴致地对你讲述,讲述她所阅读的书籍,她怎么看待这位作者,想象作者在构思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也在将作者的生平与社会环境与写作连接起来。
就像她评论简·奥斯汀,说到“她有各种各样的法子逃避激情场面。她以自己特有的旁敲侧击的方式写自然及其美景。她描述美丽的夜晚却从不提到月亮。”伍尔夫是认真地去体察作者的内心,而不只是作品本身。
就在前些天还看到豆瓣上有人发帖质疑《傲慢与偏见》这样的作品明明就是玛丽苏小说,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我想,如果只看到玛丽苏剧情,那真的太遗憾了。希望有这样想法的读者都可以看一看伍尔夫的评论,会引导你看到更多的内容。
不只是简·奥斯汀,还有很多女性作者的作品都在备受质疑,伍尔夫在这本书中《妇女和小说》一文中,则分析了为什么女性写作会有所谓的“狭隘性”,评析了女性写作的天然优势,转而将视角转到了女性写作的阻碍。也向往着一个美妙的黄金时代,“那时妇女将拥有他们长期以来被剥夺的东西——空闲、钱财和属于自己的一间屋”。
【《局外人》——加缪】

说来惭愧,这本书我居然一直都还没读,年初时候补上了《鼠疫》,将一百年前的虚构故事照进了现实,而年底读《局外人》,又如此真实地贴切了当下的某些环境,比如网络事件的发酵、舆论的导向。
主人公小职员默尔索,看起来是一个普通人,书的前部分中描述了他的生活和性格,母亲去世,他赶到养老院,“平静”地举行完葬礼,回来后继续生活,和姑娘恋爱,帮助邻居……看起来些性格淡漠,没有什么追求,但一切又正常不过,却突然身陷凶杀案,而他之前的“正常生活”也在凶杀案后被重新审视和解读,一切都在舆论里进行了另一番解读,而他自己这个当事人,却成了“局外人”。他无法声辩,甚至被完全排除在外,一切按照所谓司法的程序往前推进,却已经身不由己。
我在看的时候,当然就立即联想到了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当一个事件出来,人们有多种猜测和评论,甚至导向一边,等过两天,舆论风向可能又换了。而时间当事人自己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而他的生活中的种种都能被放大出来,被人揣测。就像是前些天成都感染新冠的那个女孩,只是因为在酒吧工作,就能被网友们揣测为行为不检点,陷入舆论的漩涡。
除了影射现实(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影射到),加缪的写作也极为深刻,尤其是对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述,从上法庭开始他的心理变化,从法庭出来后自己在狱中,有绝望,有不知所措,从有所期待到绝望。他望着天空,通过天空的颜色判断黄昏和黎明,直到想到母亲,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要结束了。
【《札记与书简》—契诃夫】

一本简单好读的书。一直觉得冬天读俄罗斯文学格外搭调,契诃夫是我格外爱的。还记得在读他那些短片小说时好多次让我流泪,他是真的具有一颗悲悯之心。看过一本契诃夫的传记《契诃夫的一生》,是一位女作家写的,文字极其优美,真挚动人,刻画出了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作家。
他有一双忧郁却又充满希望的眼睛,他对普通人、对社会底层充满同情与怜悯,愿意书写他们,愿意给他们希望。
这本《札记与书简》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契诃夫的零零散散的随手记录,很多作为素材用在了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位作家在日常中的细致观察与思考。后半部分是他的信件,写给爱人、妹妹,写给出版社编辑、其他诸如像高尔基、柴可夫斯基的作家、音乐家。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契诃夫的生活,尤其是情感与家庭,也能从中获得他的思考与评论,他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看法,对后辈作家的不吝提携。
他真诚又真挚,总而言之,这让我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契诃夫其人,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作家。
【《远山淡影》—石黑一雄】

这也是我第一次阅读石黑一雄的作品(每次说这种话,都会觉得自己阅读真的是九牛一毫,还有好多需要一本本都去读啊)。这部不长的小说,结构形式比较特别,以女主人公的现在和回忆交叉讲述,而读着读着会发现除了这样的交叉结构,整部作品还弥漫着一些迷雾一般的捉摸不透的地方。一方面在思考住女主的大女儿为何自杀,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女主为什么一直在回忆在长崎的那位带着女儿的女邻居。再往下读,便开始想:“那个女邻居就是女主自己吧!”这才恍然大悟。
即使石黑一雄并没有直接地点开、戳破女主,也没有直接写到女儿为何自杀,但这样的留白更为小说增添了意味。或者说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的这一部分,没有直接写出来,反而更加深刻的映射了女主复杂的内心,不敢直面自己的过去,间接的刻画了她的愧疚感。
当然,女主在英国回忆的战后的长崎,这其中也侧面描写了其他人物,如战争中失去儿子开饭店的藤原太太,依旧积极乐观;女主的公公绪方先生无法接受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旧观念的抨击。我不知道石黑一雄是不是故意来描写战争带给人的变化,又或者说这些变化也是女主远渡重洋的原因。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作为研究女性的社会学家,我在这本书之前读过她那本名声更大的《厌女》,给我很多直接的展示和说明。而这一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更加的深层次和偏理论性,读起来需要带着思考和逻辑去理解,我甚至觉得自己读得有些着急和仓促,需要再来一遍。
整本书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着手,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结构下两性被区别对待,父权制根深蒂固,侵蚀到家庭关系中。通过日常的现象来由表及里的分析其深层次问题,寻找根本原因,譬如说“家务劳动”,女性的劳动价值被忽视,家务劳动被绑在了以爱和母性为价值的神坛上,实际上是“长期以来插曲女性劳动的意识形态机制”。所谓的女性解放,就不能停留在思想意识上的解放,而应该去了解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应该是作为社会阶层的解放。
现在的女权主义被烙上各种烙印,当然也有各种各样名义上的女权,或者借女权之名来达到某些目的,或者在形式上过于激进,稍微出现点什么就要围观抨击。其实所谓知道、围观或者总在网上评价女权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过“女权”。
总之,读完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我甚至得到了某些话术,可以应对和反击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针对女性的言论。
当然,这本书对于我还有另一部分的获取,是对于自己的观察,社会大环境、周边小环境,成长经历、家庭关系……懂得多一些,就对于很多的约束不再惧怕,更放松地去成为自己。
新年希望能更专注地读书,并且不要泛泛而读,在类别上也能拓展一下。
【《散步去》日剧】

非常惬意的一部日剧,根据漫画改编,短短几集,我每天早上吃早饭喝咖啡的空隙里观看,还挺抚慰人心的。
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就讲述一对夫妇搬到郊区后,男主人每天出去散步的所见所闻。家门口走出去就能有这么美好且不重样的美景,也太让人羡慕了。山丘、丛林、泉水、雨雾、云层、田野……一切都是美好的景象啊。
日剧里有一类别就像这一类,没有高低起伏的剧情,就是日常场景,放大生活细节。就我而言,还是挺喜欢这一类的。
【《山中的汤姆先生》日本影片】

一部清新温暖的日本电影,其实看到主演中有小林聪美,还有另外两位《海鸥食堂》的主演,就能了解到是什么感觉的片子了。
乡下的老房子里,几个人住在一起,种菜、养鸡放羊,和邻居们很和谐的相处,一幅温暖的乡间画面,甚至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姥姥家的情形。当然看似惬意的生活也有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房子里总有老鼠出现,于是为了捉老鼠,“汤姆先生”被请到了家里,这只小小的猫咪慢慢长大,能捉老鼠,还交到了猫咪好友。与此同时大人、孩子也都在乡间生活中有所获得。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过,所以一直对乡间生活有留恋,也很感谢我的童年能有这样的色彩。所以即便这是部日本电影,也有种熟悉和亲切感。
【《后翼弃兵》美剧】

这部剧前阵子太火了,我这在它火过之后再去看,早已经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有所了解,甚至也已经听过各类人对这部剧的评价。
虽然是一部“爽剧”,女主虽然小时候成为孤儿,但日后一路通关,成为国际象棋高手,身边的人也都给予帮助。但,剧中其实也在多次描述她的孤独,童年的回忆一直在伴随着她,作为棋手,本身就要承受很多的孤独。虽然对于国际象棋并不了解,但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很多围棋职业棋手,他们多数时候要沉浸在棋局中,要甘于孤独。
剧是流畅的,虽然讲述60年代,但依然是一部时尚剧,此外配乐也是吸引人的,为整部剧添色不少。而在看完这部剧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也找出了歌单,连续听了好多遍,非常带劲。
【《万物伟大又渺小》圣诞特别集】

之前有介绍过这部英剧,特别喜欢,虽然知道有圣诞特别集的时候已经是圣诞节的第二天,但我依然开心地找到资源轻松的看完。虽然我看的版本是英文无字幕,但轻松和熟悉的人物,已经足够让我看懂剧情,依旧轻松而温馨。虽然是圣诞特辑,但确是其中几个主要人物情感关系的转折点,我想等到第二季播放时,一定也会很精彩。
【《时空恋旅人》电影】

很多人都有为自己挑选圣诞电影在平安夜观看的习惯,而这其中一半以上都会在这一天看《真爱至上》,当然我自己也看过好多遍。可到了今年,就是想换一下,突然发现在我想看的这类温馨浪漫影片中有一部《时空恋旅人》一直没有看过,于是就作为了今年我的圣诞影片。
看影片名字和海报就自然知道这会是一部有时间穿越的浪漫爱情片,可当我看到后面,才感觉到爱情只是其中一部分。男主的穿越时空的能力,为他赢得了爱情,同时也重新理解了亲情,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生活。
“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在时间中的旅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的所能,珍惜这段美妙的旅程。”男主父亲让他穿越某一天,重新体会一天的日常,他发现一切都变了,一切被忽略掉的生活日常都清晰了起来,可爱了起来。
“我努力享受每一天,就像它是我这平凡有非凡生命的最后一天。”男主的感受,便是整部影片的主旨吧。真是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看的温暖影片。

这一年最后一个月就这样过去,反而没有什么很多的感触要说,只觉得匆匆忙忙,人群中来来往往,或许会再回顾一下过去的2020,但2021 已经开始几天了,虽然匆忙中踏入,但求这一年一路上能从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