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女神晚晚,为什么总是被喷?
关注晚晚的时候,她已经不玩豆瓣、结了婚、成立木木美术馆。几年前在微博上无意间刷到她的微博,一条只穿着比基尼在度假时的 live 动态照片合集,第一印象是:多漂亮的美人(腿)呀,还有自己的美术馆,真厉害。

对她印象最深的,除了她找准适合自己 style 后格外凸显的外在美之外,还有她喜欢用微博 live 动态照片的特性,跟微博上许多 P 到失踪后警察都找不到的滤镜照片相比成为 “一股清流”。个人觉得她分享的大胆裸露的照片确实也是美的,比起真正的大尺度,她将调把握公众可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从她分享的视频里,听她说话,声音不娇柔,大大咧咧的、很纯正的北方口音,也很是喜欢。

关注久了,不知不觉发现晚晚似乎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在豆瓣靠一双大长腿、留学名校的背景积累原始粉丝,从老少恋、后与艺术家恋情的分分合合,到嫁入林氏豪门,前期口碑如何我没有细究,但仅从婚后的口碑来看,不论是她骑马在城堡里结婚,分享泳照,无意间和婆婆背同一款包,甚至老公在微博上写诗,总能为营销号写作提供新的咀嚼资料。传言一个营销号以专门黑她而起家。
她结婚,分享自己的婚礼视频,不论形式,还是拍摄,审美层面都是美的,在哪里以怎样的形式结婚,也都是别人的自由,喜欢就多看两眼,不喜欢就关闭视频,如此简单的操作,却瞬间可以看到各种嘲贴,马上搜出城堡的地址,一查,商用;再看看收费,原来才人民币 xxxxx 元,比在国内办一场婚礼还要便宜云云。

林瀚爱给她写诗,虽然诗的好坏全凭主观判断,而且也是给自己妻子写,不论用词或内容如何,都无需由第三个人来 judge。观众喜欢了,留言鼓掌;不喜欢了,取关便是。但这诗,似乎也不那么简单,沦为各种嘲贴埋在字眼行间的笑料。

就这样,我一边在屏幕的另一端静静欣赏着她的美(腿)和风格,一边有意无意看着她的嘲贴,渐渐想明白了为什么大家克制不住的想要嘲她。大家不是不能接受阶级跨越的婚姻、大胆裸露的照片、或者当众撒糖秀恩爱,比如每个人都不会讨厌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不会指责《权利的游戏》中裸露的镜头画面 “伤风败俗”,爱撒糖的公众情侣更是会有一大批 “我可以不结婚,我的 CP 一定要结婚” 的专职 CP 粉,公众的接受度其实很高,但为什么到了晚晚身上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呢?

因为缺少真实感。
不是说她不真实,只是至少给到大众的呈现状态,是缺少真实感的。
比如美人,大众会将天然美的刘亦菲奉为天仙,后天美的大宝贝杨颖也会被引用为医美整形的教科书案例,但鞠婧祎却被嘲了一波又一波。所有人都爱美的事物,不论它是天然的,还是后期改造的,但所有人都不喜欢矫揉造作的姿态与不职业化的工作精神,尽管我对鞠婧祎的印象仅停留在「国风少年」综艺节目里的一眼万年和搜索出现率最高的 “四千年美女”,但我想大家对她的刻薄与嘲讽,也并非纯属嫉妒或者职业黑吧。姑娘或许是个好姑娘,否则就不会有人拼命为她捍卫,只是这种真实感与观众缘的把控,确实需要一定富足的涵养才能做到将一碗舆论的水尽量端平、不厚此薄彼。
而晚晚所引发的争论,跟鞠婧祎或者其它被喷的很厉害的公众人物的本质原理有些相似。她愿花多少钱、在哪里结婚,本是她自己的事,她尽心尽力的为大众诠释了一场文艺、盛大又充满童话般浪漫因素的婚礼应该长什么样,可观众却偏偏不买账。并非真的因为她选择的城堡是商用城堡,而是他和林瀚两个不论家庭背景、长相、谈吐和生活习惯都是纯正中式味道的人,却偏偏选择了在欧式城堡中、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举办仪式婚礼,对正常人而言是一种不真实的违和:穿着厚重拖地的婚纱靠陌生人的搀扶趔趔趄趄的上马,原本应该是送亲感人的环节却只看到了新娘骑在马上,被两个西方陌生男性护送至教堂,唯美文艺的婚礼视频里只看到了晚晚一个人的美,而感受不到这对璧人之间的爱情。这这些没有真实感的小细节招致了大众的反感与吐槽,但主观不悦的事情很难表述,也容易引发粉丝反驳,就说说商用婚礼城堡与价格的事实吧。

类似不真实的情景还有很多,比如他们结婚周年回城堡的烛光晚餐,营造浪漫的餐厅氛围、送珍贵漂亮的稀世珠宝,却偏偏有专业的摄影师跟拍,且从照片角度判断摄影师所站的拍摄位置将一切浪漫都打破,一个陌生男性顶着一台摄影机在旁边咔咔咔,为了保证照片的美感和质量免不了还要打断他们进行摆拍。这样 "二人世界"、烛光晚餐真的浪漫、值得羡慕吗?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不是。


林瀚大秀妻子的美貌与身材、写情诗也一样。爱妻子、赞美妻子、给妻子写情诗本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比如英国一名男子25年如一日给妻子写情诗被媒体夸做世界上最浪漫男子、国内94岁冯瑞院士给夫人写的诗也引来无数点赞和羡慕,因为人们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字里行间感受到爱与真,是非常主观的因素。而林瀚之所以引来相反的舆论,大概也是因为人们从中感受到的就是相反的情愫吧。
人们热衷的作品有两种:一种是包裹在美好糖衣里的影视戏剧,一种是揭露现实的幽默小品;前者注重展现人性的完美与不真实,而幽默通过一种特定的手段去揭露不完美与真实(如大热的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每个情节都要竭力呈现与观众共情的主角的美、善、强大与优越,还有刻骨铭心的爱;而黑色喜剧《驴得水》则用荒诞的情节故事将人性中的恶、虚荣、自私、胆怯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怀着对美好与完美的向往,接受虚构戏剧的洗礼;但落幕之后,理性思考、具有判断力的大众,毫不吝啬的欣赏并赞美着「真实」的特性,任何一粒「不真实」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曲解,尤其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或许晚晚的无辜和委屈是真的,但观众对真实与坦诚的喜爱,也是真的。
如何做到观众喜爱的真实? 没有人知道。但至少,不以拥有更多 follower 为目的去展现自己、不侮辱大众的推理与逻辑能力的时候,可以少招一些无谓的嘲笑。
但始终不要忘记, 美好的世界上,喜欢你的人总比不喜欢你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