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的纪念
我很喜欢林宥嘉的一首摇滚,叫《纪念品》。讲的是,人的心好像是一个房间,人们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人或物特殊的纪念,A有它的意义,B也有自己的价值……好像样样都不可或缺,不可舍弃,久而久之,空间完全不够了。

这总能想起自己买唱片的经历,甲陪伴了我初中最难熬的时光,可不必须买张实体。乙代表我当下的世界观,不买像话吗?!丙是我最爱歌手代表作品,错过就追悔莫及了……成堆的快递盒子堆在房屋的一角,拆开包装时惊喜那么一下,随后又是辛劳地包好袋子,装进柜子里,等待某年某日再次将它们连同感动打开。随着购买的件数越多,其实也愈发清楚,我不会再费尽心力打开看一遍了。都重要,有时候意味着都不重要了。看着箱子里,柜子里一张张崭新的黑胶和CD,我竟开始怀念起,以前省很久饭钱买来一张《是时候》,反复翻看歌词本至破损,将它放在床头伴我入睡的时间。
夜里在居酒屋的时候,朋友同我说好喜欢自己的前任,当下我还有点惊讶,时过境迁后不知道他当初如此的喜欢。结果第二天,他走出电影院,同我感性地说道特别想和一个最近认识,很有好感的人表白,他上了头一般和我说:“你不懂,你不懂这种感觉”。有什么好不明白的。不是板上钉钉的最后一个,也不是言之凿凿的世界上的唯一,能有多么喜欢呢,既然如此,有什么不能按捺放下呢?我确实不明白,就当我失去了心动的能力好咯。
考研二战的朋友,在12月21日的时候和我说很紧张。我不解地问怎么了,她说这是去年考研的时间,想到就心跳加快。恕我缺乏同理心,我笑了她好久,还假骂了她几句:“如果照你这么说,那365天,天天都可以是你的去年今日,历史上的今天永远都有你要庆祝、哀愁的东西,你到底还要不要活了?”
喜欢过的第一个人,当时用我的笔写下了自己的QQ号,当然啦,这支笔我以为我会珍藏一辈子。过不了几年,它和那些没墨的中性笔一起杂乱地插入在落灰的笔筒中,与其他笔并无两样,扔不扔也没有所谓。
前任和我吃散伙饭的时候,送我一个装满零食的可爱盒子,当时翻到盒子最底部时,才发现有支昂贵的钢笔,眼泪顺势夺眶而出,它多么像是小心翼翼又怕被发现的真心啊!然而,往后的大半年,我彻底低潮,再也没写过东西,这纪念品格外显得晦气,再加上这感情直至今日我都有着某种说不出的怨念,干脆给我妈拿去处理了。
整理以前的同学录,生日贺卡,手写信,拿出来看的时候,竟然已经没有多年以前设想的感动,没有被矫情起的鸡皮疙瘩,而只剩下空白了。很多人没怎么联系了,付出过感情,尴尬得只想回避这些唤起过程。原来,它们是不应该被打扰,某些记忆就该让它自然地遗忘。
意义已经完全过剩了,在文青眼里,一花一草一树一沙都有象征含义。在消费文化下,一件件物品都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幻想。承认吧,它们没那么不可或缺。收手吧,废弃的纸盒满到挡住出去的门,房间是时候该清出些什么了。
让宝贝的心爱的沦为垃圾,或许才可以在腐烂变幻里懂得该继续珍惜什么。
所以说,别问我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啦,同我一起虚度某个片刻便最好。每个不需要纪念的日子都该庆祝!或许往后的有一天,看着千篇一律的摆拍和物件,突然想起某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没有热热闹闹的一堆人,没有精致的美食和妆容,没有适合点赞关注的照片,只是一场聊得还不错的谈天,简单得仿佛什么也没有。

这就靠自己的脑子来记住咯,如果真的忘记了,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