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山(上)
进入北外法语系一年级附中班的第一次摸底考试,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我们这个附中班主要来自三个外语附中的法语班:南京外附、武汉外附和北外附中。南京外附是小学四年级入学,已经有8年的法语学龄。武汉外附和我们北外附中一样,初一入学,有6年的法语学龄。另外,还有一位来自广州的同学迅余。她虽然不是来自外语附中,却比外附的学生背景还硬:他的父亲是广外法语系主任,她从5岁起开始用法语背诵《小红帽》,是真正的童子功。算起来,她有13年的法语学龄。
第一次摸底考试,还有一个令我们惊讶的现象:南京外附的同学喜欢集中地坐在后排,他们居然互相抄题、翻书找答案,而且做法娴熟,一看就知道是习惯使然。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来自广州的迅余一路领先,比别人总分高出几十分。南京外附的几位名次也靠前。后面才是武汉外附和北外附中的学生。我从原先在班里的绝对第一名,一下子跌到了第五、六位,而且跟迅余扎实的法语功底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如果说这次摸底考试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它也使亲自选拔保送我进入北外的恩师穆大英老师备受质疑。我母亲曾是法语系的老师。于是就有人说我徒有虚名,实际上资质平庸。
我是个有逆骨的人:越是受到质疑,越是奋发图强,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
于是我默默地把迅余作为我追赶的目标,开始了我大学的法语强化训练。每天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之外,早读复习语法,下课回家扩大阅读量、扩充词汇量。
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总分与迅余只差5分。第二个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总分与迅余只差1.5分。
我心里明白,同样的分数不能说明实力相当:迅余比我的功底要深厚、扎实得多,我就是再用功,恐怕穷极一生也不可能达到她炉火纯青的水平。但在试图追赶的过程中,我获得了速度惊人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迅余的出现为我的大学学习上了宝贵的第一课。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