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托班中的孩子成长三要素,老师最不重要?
孩子第一眼:简洁明亮的教室
“相比老师和小伙伴,教室才是孩子入托后第一眼看到的,第一个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存在。因此,孩子入托后,对他们的陪伴,其实是从为他们准备的教室开始的。”谈及自己的任教经验,冰洁老师首先提及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玛利亚·蒙特梭利认为,在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地方,孩子会尽力去注意自己的举止,控制自己的行为。
冰洁老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当一个教室被以合适的方式创设出来时,不仅可以帮助他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还可以帮助他在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出独立、协调、专注的内在秩序感。
而所谓“真正属于孩子”,就是要以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年龄为标准进行布置,让他们在其中生活和学习时,可以自由取用任何所需物品与教具,而不必时时刻刻求助于成人,从而帮助他们锻炼肢体和大脑,养成独立、自主能力。
“作为一名主教,在准备教室环境时需要非常用心的地去考虑什么样的布置是合理合适合用的,是能为孩子的成长发挥最大效用的。”
“老师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用途,能为孩子实现一项练习,”冰洁老师强调道。“且都必须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要有一种直观的秩序感,让孩子可以一目了然,能轻松地取用和归还。同时,老师还要不断观察孩子对教室布置的反应,然后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保持孩子的新鲜感,乐于在其中探索。”

孩子第二眼:可爱的小伙伴们
“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我们总会先去寻找那些与我们非常相似的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来获得一些安全感,以及了解和熟悉陌生环境的途经与方式。”聊完环境,冰洁老师说起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陪伴,“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孩子和孩子之间,有着成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天然亲切感,那是由彼此间的相似性带来的。而这种亲切感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就开始互相模仿和互相帮助。”
说着,冰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孩子刚入托的时候,爸爸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吃不好,因为在家的时候就算孩子自己不吃,长辈们也会想尽办法喂他们吃饭。”
“但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的,可以说吃饭问题是孩子入托后最容易解决的,”冰洁老师笑笑,继续说,“经过上午全神贯注的蒙氏工作,到了饭点的时候基本都饿了,本身对食物就有了需求,再加上已经学会吃饭的孩子们都开始自己备餐,自己吃饭,那不会的孩子看到了,自然就会去模仿,学着他们的样子,舀起香喷喷的饭菜送进自己的口中。”
“激励孩子们互相模仿和帮助,也正是蒙氏混龄教学的精髓所在。因为5岁幼儿的心智肯定比我们成人更接近3岁幼儿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的渗透作用,使幼小的孩子很容易通过模仿大一点的孩子,学会那些我们难以传授的事物。”
孩子第三眼:温柔耐心的老师
“我一直觉得从对孩子的影响顺序来说,老师本人应该是排第三位的。尽管教室里的一切布置都透着老师个人的风格和特质,但那毕竟是间接性的。”冰洁老师谦虚地表示,“只有当孩子接受了环境接受了身边即将长久相处的大多数人时,老师对他的引导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我最喜欢蒙氏中‘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这一点。”说到自己对蒙氏教学的感悟,冰洁老师毫不犹豫的表示,“比如每一天的蒙氏团讨课,我都会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和孩子们平等地展开讨论。”
“而这个主题一般都是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中找出来的一些小问题,可能是日常交往中的发生小摩擦应该怎么办,可能是日常蒙氏工作中有出现取用教具后不放回该怎么办,也可能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打扰到别人了又该怎么办...”

“就是把孩子们不理解或不愿意做的事情,拿出来跟他们平等地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去慢慢学习和效仿,并内化为自己的良好习惯。”
“当然,大小孩子在这方面的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冰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且多次地去帮助不同进展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引导,在团讨中反复进行,让老师、大小孩子之间可以有充分的交流,从而让暂时无法理解的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并学会。”
億禾林杭州主教-冰洁老师有话说
以上的话并不是说谦虚,而是我真心这样认为。尽管教室是由老师布置的,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与相处也需要老师的各方面维护,但我始终觉得,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间接重于直接的。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于大人的语言是有理解难度的,但对环境的感知和对相近年龄段小伙伴的认识,却是没什么障碍的,那么,在环境和小伙伴方面,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优秀条件,就极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