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适合0-3岁幼儿的蒙特梭利IC教室

IC是对Infant Community(幼儿社区)的简称。
已经会走、可以进食的十四、五个月的孩子开始渴望社区的生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就是让他走出家门到社区里生活的好时机。
为从这个阶段到3岁的孩子准备的环境就叫做IC教室,孩子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工作、参与日常活动、发展动作和语言,以达到自我构建。
作为家庭环境之外的成长社区,IC教室内的区域主要以为孩子提供日常生活和感官锻炼的目标为划分标准:
- 日常生活区
- 食物预备区
- 感官区
- 语言区
- 艺术区
01 日常生活区
孩子自诞生起就在竭尽全力地走向独立,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层面的。他们希望参与到他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事务中去。
日常生活区正是为此而设,它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日常生活练习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建立爱和安全感,发展其独立性、内在秩序感和自豪感。
照顾自己
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照顾自己。

照顾环境
通过学习照顾教室环境中的花草、桌椅等事物,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

02 食物预备区
食物预备区其实也属于日常生活练习,但它又是一个单独的区域,因为与食物相关的工作其实容纳了照顾自己、照顾他人、手眼协调等各方面的练习,同时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主题。
基本上,每一个IC教室都会有一个食物预备区,或者配备一个单独的食物预备专用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洗水果,切水果,切鸡蛋,给面包搽果酱,还有切青瓜,切胡萝卜。只要工具的操作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就都会让孩子尝试使用。

03 感官区
这个区域里面的所有教具都是在锻炼视觉触觉各种感官的协调性,可以增进孩子感知能力发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秩序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大脑和思维发育,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感官区工作的难度主要是根据孩子需要用到的手指精细程度来分的,以各种拼图、穿洞、视听识别类教具为主。

04 语言区
蒙氏教学法很重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这一区域不仅会提供阅读角,还有很多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象到抽象的语言教具,包括真实物品配对、复制品配对、匹配卡片和书籍等。
语言教学采用的一般是「三步法」,先是教师命名,再是孩子辨认,最后是孩子来命名。

05 艺术区
这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区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运用各种颜料和绘画方式进行创作,表达自己。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我们无法教会孩子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双自己能掌控的双手,还有一个能够感受的灵魂」。在蒙氏教学中,最看重的不是艺术创作成果,而是孩子们的艺术探索过程。

IC教室中有准备的环境能够满足孩子早期的本质的需求,蒙氏工作的示范和集体活动都会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教室中找到内在的自我,为他们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 图均来自于億禾林蒙氏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