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牵头替云南省咖啡行业定行业标准的背后,百万咖啡农的命运该如何安置?
农民,并且“中国农民”才是这件事的主角。
如果您只会把目光放在阿里和雀巢的“正义”上,或者放在某个协会的“正义”上,在此之前压根没有触碰过“中国农业”这些字眼,又认为自己有权利主持正义的“裁判人员”,请飘过。
这篇文章分析的是中国农民和中国农业的困境,不是阿里和雀巢的困境。
既然云南省咖啡协会的回函中所指“云南百万咖啡农户长期遭受打压的困境”是事实,请问,还需要在选边站队上裹挟真正有资格发言的人?
什么人最有资格发言?既然大家要选,难道不应该站中国农民那一队吗?
可惜,这件事的主角却一如既往地被大众忽略不计。

2020年12月2日,雀巢公司,阿里巴巴,云南省雀巢农艺服务部代表及部分云南咖啡企业参与了一次关于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讨论会。
会后,阿里巴巴致函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并替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起草了“关于规范提升云南生产的三合一速溶咖啡质量的倡议”,并要求协会盖章后回函。
显然阿里是站在雀巢立场维护着雀巢公司的利益,显然是在给中国的咖啡行业定他们自己的游戏标准。否则就不会有后面这些事了。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在正式回函中对阿里巴巴的做法以及倡议书的内容提出5点质疑,认为阿里集团作为一个非咖啡行业的企业,其动机和目的并不是为了中国农业着想,在文后有一句这样的话,借云南咖啡百万农户被资本打压30年的困境提醒我们,——“国人应警醒,当自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有理有据又极具责任感的回函,却遭到一些人的曲解,有人认为阿里巴巴牵头帮助中国农业初级农产品提升品质,中国农业应该感激资本插手。
这个曲解简直荒谬和不可理喻!
它完全忽视并侮辱了所有真正投身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国人,也当然包括参与精准扶贫的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等爱心人士,其中除了普通人,还有农业领域的专家、科研人员、为农业项目进行投资分析的行业精英。
事实上,从中国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生产、仓储、物流运输到成为商品的消费终端的过程中,唯独只有阿里巴巴和雀巢那样的资本大鳄没有做出过任何贡献!
非但没有做出过贡献,他们还变本加厉地盘剥初级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可令人心痛的是,这个惨淡的事实并非云南咖啡行业独有的处境,而是中国农业遇到的普遍现象。

有人问我为什么?
民以食为天,我作为研究过中国农业,为中国农业的产业链发展也算是尽过微薄之力的人,来讲几点真相,以方便大家正确面对和了解这个与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相关的事实。

1.雀巢公司和阿里巴巴为什么出现在云南?雀巢和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以及咖啡农是什么关系?
第一,阿里是渠道资本,雀巢是巨头采购商。第二,咖啡豆属于初级农产品原料,云南的咖啡农通过当地农业公司向雀巢长期供应咖啡豆,两者既是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咖啡品牌的竞争关系。
供应商和采购商在很大程度上利益是对立的。因为前者从来不想讲求公平,永远追求用低于市场价的不公平机制购买到最高品质的原材料,难道这不是在损害和盘剥咖啡农的利益?(回函中哪一句话不是直指这一点?)
云南咖啡协会和阿里都算是中间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在中国政府领导和管理下的非营利性组织,一个是以金钱私有为利益最大化的垄断资本。
而在各个行业中,巨头采购商利用渠道商打压供应商的事很常见。
云南省咖啡企业背后是百万咖啡农的命运,中国初级农产品长期依赖于大的采购商,向他们提供原料。
然而近年来,云南出现本土咖啡品牌,中国的咖啡农和咖啡企业不再作为单纯的原料供应商存在,当然会威胁到国外品牌的地位,因为它首先要满足本土品牌的原料需求,并且与国外品牌形成竞争关系。当中国咖啡品牌开始走入国际市场时,雀巢变得很不安。
更何况,雀巢与中国咖啡品牌之间的竞争是绝对对立。
“雀巢速溶咖啡”是咖啡品类中的低端产品(我个人认为是最最最低端),连东南亚一带的穷人都看不上,主要市场就在中国大陆。可现在,当中国人有了选择余地时,它居然来一句“因为中国的咖啡豆品质有问题导致它的东西卖不出去被退货”。难道不是因为你的东西太垃圾太难喝吗?!(可悲的是,还挺多中国人把这玩意当尊贵身份的象征,真把帐算到中国的咖啡农身上)
于是,阿里充当了这其中的“桥梁”,当云南市场对雀巢说“不”的时候,雀巢请了一位中间人阿里巴巴。
雀巢此举的目的,究竟是去提升中国的咖啡豆原材料品质?用高价或者合理价格去购买中国农民手中的咖啡豆?还是去帮扶中国本土的咖啡品牌提升品质培养竞争对手的能力?(如果您相信它们真有这么闲和好心,那您脑袋一定是秀逗了。可万万没想到,很多中国人的脑袋真的秀逗了!)
雀巢如果是慈善家,起码应该向咖啡农提供科研技术和资金,否则的话,提升品质用嘴巴就能解决?
它有吗?它当然没有。阿里也没有。

2. 阿里巴巴在这次会议中扮演什么角色?它指出云南咖啡行业乱象丛生,“品质”参差不齐,是真的吗?
我个人认为,阿里巴巴非常尴尬。尴尬的不是它不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而是它不能在风口上做得太明显。
阿里巴巴作为一个销售平台,唯一有能力的地方就是给出一些销售数据,但仅仅根据这些数据来说明云南省咖啡的品质乱象丛生,却是太武断,用意太隐晦。
请看以下数据:

中新社芒市1月10日电 (王艳龙)云南省商务厅一官员10日表示,云南咖啡业正在致力于以自己的民族品牌整体推向国际市场,并且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虽然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基地、咖啡出口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巨头,但是云南咖啡在定价权、话语权方面还缺乏有效的载体。”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极明10日在“中国芒市咖啡文化节”上如是说。 为改变咖啡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地位,云南目前已在德宏州建立了亚洲最大的万吨咖啡速溶生产线,每年可以实现上万吨咖啡速溶粉的生产加工;并在积极筹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咖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谋求咖啡产业在电子商务交易领域的突破。 目前,云南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年产量超过6万吨,占到全国总量的98%;产品行销美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到全国总量的95%。2011年出口额已超过1亿美元,成为继烟草、蔬菜、野生菌之后的另一大重要出口产品。
第一,请大家先搞清楚几个概念:
1.)雀巢和阿里所指的“咖啡”,究竟是中国国内“咖啡品牌”,还是指“咖啡豆”这种原材料?
2.)它所指出的“品质问题”是不是国家规定的标准中所指出的“品质问题”?
显然 ,雀巢只关心咖啡豆的品质,而不可能关心中国咖啡品牌的品质和命运。
其次,雀巢和阿里所指的“品质问题”究竟是指什么问题?
如果云南咖啡豆的品质真有问题,最有资格提出抗议的是中国本土的咖啡品牌制造商,可这些同样使用云南咖啡豆作为原材料的品牌生产企业并没有提出抗议,而且正在进军国际市场。说明云南的咖啡豆品质是有保障的。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初级农产品都无法制定你所想象中的行业标准。我们所说的那个“标准”是指农药化肥等等有害物质的成分,云南咖啡豆难道没有达到国家指定的标准吗?
所以,雀巢所指的品质,是类似于“个人口感”那种无法标准化无法量化的品质。所以才让云南咖啡协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我想请问:我喜欢酸橘子,你喜欢甜橘子,橘子行业应该按你的标准来衡量所有橘子的品质,还是按我的标准来衡量?不管是按你的还是按我的,都不公平,因为你我不是同一种人。
同一棵树上的果子因为日照方向不同可能有酸有甜, 云南的苹果不可能跟新疆苹果一样的品质,贵州的天麻也不可能跟云南的天麻同一个品质。否则你买水果的时候为什么还在乎产地?
充其量只能制定地域性地区性的品质标准。这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客观的科学常识,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有能力违背大自然规律。
所以,云南的咖啡豆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统一的标准,更不可能也不应该按照外国公司的标准来制定。
追求品质必然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而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有能力、有热情、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然不是雀巢也不是阿里。

3雀巢和阿里巴巴指责云南咖啡行业搞“地方保护主义”是什么意思?
“地方保护主义”应该在中国国内品质竞争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用于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不好意思,我就这么爱国)
如果中国咖啡品牌之间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那也是交给中国政府来处理,轮得上雀巢和阿里代为执政吗?何况,它们有这份真心和能力吗?
这个案例中,咖啡农跟雀巢之间哪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初级农产品不是工厂加工产品,“最高品质”的咖啡豆永远不可能达到100%。那请问,我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存在竞争关系的外资企业,还是留给本国兄弟?
美国企业,法国企业等等世界上任何一个外资企业在面临这种困境时,它会把最好的原材料让给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吗?
所以这事出现在中国,就构成地方保护主义?即便真有保护主义,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家兄弟,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4.阿里所起草的“倡议书内容”跟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在会议上所提议的内容是一回事吗?
阿里巴巴认为云南省咖啡行业乱象从生,退货多,销量不好,理由是因为云南咖啡行业的咖啡豆,而且是特指供应给雀巢公司的咖啡豆品质有问题。证据就是它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但却始终不提退的哪门子货以及咖啡豆究竟有什么具体问题。(总之就是中国咖啡品牌用着挺好,就雀巢觉得有人退它的货是中国农民的问题,一个销售平台的后台数据可以成为中国农业初级农产品品质的衡量标准,但就是不提消费者不喜欢它的真实原因。牛逼啊,一直以来“雀巢速溶咖啡”能当咖啡喝吗?)
我没有参与会议,我不对这次会议中的内容做任何设想,只分析中国的国家法律法规。
阿里巴巴会为中国农业着想吗?当然不,所以它写了一份“这样的”倡议书。虽然主题依然是“倡议书”,但内容呢?
如果这次会议仅仅是为了研究中国的咖啡品牌及咖啡豆的销售与品质问题,如果阿里出席会议的目的仅仅是出具一个销售方面的指引,有必要请上雀巢这个采购巨头来参加吗?雀巢如果不是为了染指中国咖啡行业具体事务,难道是去吹西北风的?
如果云南当地咖啡协会是为了请阿里做一个咖啡行业标准,那是欺负数百万咖啡农,国内的咖啡品牌也不可能答应。更何况协会无此权限。注意,协会作为民间组织,没有资格和权利制定行业标准,那它又怎么可能邀请阿里巴巴写这样的玩意?
任何一个协会敢这么做 ,那不等于取代政府扮演执政者吗?轻则被国家取缔,重则就很难讲了。阿里要求协会在倡议书上签字盖章下发给咖啡农和咖啡企业,就等于命令大家执行,协会敢吗?它有这个胆子和必要吗?
所以,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请阿里拿出的“倡议书”有没有可能是关系百万咖啡农命运的行业标准?!
阿里唯一能做的是销售分析,给个销售报告才是本分,什么时候对中国农业有过研究?有研究还能把农村淘宝做到“本末倒置”?

5.阿里巴巴起草“倡议书”的举动如果没错,但站雀巢这种外资企业的立场打压中国的咖啡行业,中国的咖啡农难道不应该作出回应?
可以想象,当云南咖啡企业看到的是关于咖啡豆初级农产品的“行业标准”倡议书时该有多么愤怒了。愤怒的不是咖啡行业协会,而是咖啡行业下面的农业公司,制造企业和咖啡农。咖啡行业协会只是转达了这种愤怒。
农民就没权利说话吗?他们说了,只是充当裁判的人刻意忽视了他们的声音!
有人说,阿里受了冤枉。你可以这样理解:不是因为它受了冤枉,是因为它反客为主,而国内咖啡行业怕得罪这个巨头,避重就轻地没有再对事情进行解释,因为大家要倚靠它的渠道。
那你为什么不说中国的农民受尽冤枉,受尽委屈,受尽盘剥?!
难道阿里的倡议书不是站雀巢的立场?如果你觉得雀巢是正义的,难道阿里的那份倡议书内容应该被中国咖啡企业和农户接受吗?
阿里确实在维护雀巢公司的权益,这不是事实吗?
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有两种关系,一是合作共赢,二是长期压榨。而中国农产品是长期受国际市场压榨。
阿里参与如此复杂的竞争关系,它是不是为中国企业着想过?云南省咖啡协会的反应难道还不明显?否则,协会为什么公开回函呢。因为无数人的尊严被践踏了,所以激愤了。
敢问是谁在为中国农业付出青春和热血?!

1. 中国农产品的出路到底有多难?在标准化种植生产的道路上,我们普通人究竟付出了什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从“有饭吃”逐渐过度到面临“吃得好”的问题,因此社会对农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领域叫做“标准化”生产。
简单点解释,就是要求树上的每个果子,要求地里的每一颗菜都一样大小,都是一样的品质。
然而,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我们左右不了老天爷,左右不了气候、阳光、日照、空气,也没办法把脚下的土地和土壤换掉,甚至连同一棵树都可能长出不一样的果子,有甜的,也有酸的。更何况中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既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数量以满足市场需要?
可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只要决定的事,说干就干。

于是,一年又一年,许多人默默无闻地投身其中,有科研人员,有行业精英,有普通人,有大家熟悉的袁隆平爷爷,还有更多无名英雄。
大家毫无怨言地付出青春和热血,研究阳光、土壤、空气和水,研究农药、化肥的使用,研究仓储、运输、销售等等各个环节。
无数人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踏遍大江南北 ,一次次地试验,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片田土一片田土地解决,通过人工精挑细选,才有了今天大家吃到的大米、水果、蔬菜等等没有加工过的农产品。
同样大小同样品质的苹果,同样大小同样品质的红薯,同样大小同样品质的乌梅.....
这就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它是时间和人力的双重累积,是由人工亲力亲为造就出来的。

可怕的是,我们千辛万苦地提升了品质,我们努力让它们分门别类制定行业标准,我们农民手中的产品却并没有换来同等的价格与价值!成本提高了,单价甚至比十几年前更低。
为什么?!因为渠道为王,因为我们农民手中没有销售渠道!
有渠道的人在终端抬高消费价格,却残忍地打压源头农产品底价,把中国农业当作粗狂的加工企业对待,连基本劳动力成本都被忽略不计。
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宁可把红薯烂在地里,宁可把水果烂在树上,也不想去采摘的原因。
人工费用一天起码200块,让它们烂,至少可以不掏那点“标准化生产”的人工费用。
于是,整个行业陷入源头在滞销,终端消费却居高不下的怪圈。

2. 当农民遭遇资本巨头时,命运又要惨上很多倍!它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却始终被人为操控。
不管结局多惨,东西种植出来了,你总得卖出去吧?
于是,我们抗争,我们成立行业协会,尝试制定行业价格标准,希望能打破人为操控农产品价格、导致它不合理波动的魔咒。
我本人甚至为中小农业公司和种植农户设计了一个合作模式,事实也证实,它不是一个死局,我们中国农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让它更好地发展,控制渠道的企业把农民那部分该赚的钱还给农民,而不要成天想着暴利润。那么,这个产业链条才能合理化、良性化。
可惜,他们根本不可能答应。
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个农民能与资本抗衡呢?要破此局,只能联合农业行业所有农户和资本进行公平有序地合作,只有用行业的力量与垄断资本谈判,才有一点博弈的可能性。
这其中牵扯太多环节。很多农业人和农业公司也退出了农业行业。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困境毫不夸张,被资本大鳄打压30年,完全是中国农业的缩影。

3.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并不等于行业的标准化。
这是两个概念,事实上大部分农产品是无法进行行业标准化的。
比如,云南的苹果和新疆阿克苏的苹果,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能一样吗?山西的红枣和新疆的红枣品质能一样吗?
有人爱吃酸苹果,可也有人爱吃甜苹果,请问应该根据谁的要求来制定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尺度是什么?
如何定,谁来定?是不是应该由阿里来定,雀巢来定?这个很关键。中国难道没有自己的农业专家?
没人有能力罔顾大自然的规律,就像没有人可以解决男人不能生孩子的问题一样。
如果舆论人士连这一点科学常识都无法理解就去参与讨论中国的农业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国际合作的行业问题,究竟能得出多客观的判断?

4.初级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标准化难题是属于全人类的,不仅仅属于中国农业。
你能给红薯定什么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才符合你心中的想象?你能要求全中国各地的土壤成分一模一样?要求全中国每一个地方的日照一模一样?
你能要求每个农民都登上月球?
这个难题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仅仅属于中国农业,所以,外国人就有资格来定中国的行业标准吗?
敢问他们有没有解决自己本国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等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基本问题?
他们的国土上能种出中国长白山同品质的人参?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中国的气候环境制定一下美国的大豆品质标准?
我想请问:一个客观事实不是真相,什么才是真相?
2012年,当阿里巴巴摇旗呐喊要大搞“农村淘宝”拯救中国农产品时,它只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垄断和专横,发明了所谓农村淘宝合伙人制度,在无须付出工资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他人的无偿劳动,向农村倾销商品。那么,它究竟是在拯救中国农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是再次充当着生意人的角色,为了资本利益最大化?
因此,我对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最后那句话感同身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成绩,绝不能妥协。
因为,我们才是真正跟农民一块伴随中国农业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执行者和一线工作人员,我们才有发言权。
拒绝资本控制和压榨,这场博弈不是哪一个人的博弈,是中国农业必须走出困境的前奏,云南省咖啡行业只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往后的路依然很长很艰巨。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这份回函究竟有什么问题?
它的问题就在于措词太专业了,它本身是写给雀巢公司这种行业公司看的,不是写给普通的没有亲手种过地没有为农产品发过愁的人看热闹的。
难怪很多人压根看不出中国农业面临什么问题,也难怪很多外行人嚷嚷来嚷嚷去都不知道它究竟表达了什么立场。
要看懂它在说什么,首先,你是个真正的农民,你种植的东西要么被压榨,要么滞销烂在地里。
其次,你投身农业多年,你热爱这个行业,或者你是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
那么,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回函究竟在说什么呢?

1:成立行业协会的初衷是为了抱团取暖。
当然也有不作为的协会,这是人心的问题,这跟成立行业协会本身这件事没有关系。
就好像刀在一个人手里是救人还是杀人是跟这个人有关,错不在这把刀。
14亿中国人,了解中国农业的人并不多。
我个人认为云南省咖啡协会的回函中所罗列的5点是实情,因为这是中国农业和初级农产品遇到的普遍现象和困境,农产品滞销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的渠道资本在价格上的压榨。导致很多农民宁可把东西烂在地里,也不愿卖出去,目的是为了止损。
这是回函中所表达的一个根本的立场,它非常清楚地告知,行业协会不能替农户和农业公司盖章要求大家按雀巢公司的意愿行事,这是违背行会精神的,是违规的,甚至违法的。这个答案还不够磊落?不够实情?这是每个行业协会必须遵守的精神。
其次,如果一个中国农业的普遍现象都不值得人相信,那请问大家相信什么才是真相?
至于农产品品质的标准化问题,那是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很多专业人士,科研人员的努力,那些只知道张着嘴巴就吃的人,张着嘴巴就说的人,有没有资格来质疑这些人的努力?
要改变,要么你就去参与投身农业,自己去挖掘真相,接触真相,别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觉得这种口气没错啊,因为是你先侮辱了我。

2.云南咖啡的质量已经有保障了,而且云南咖啡的形象也很正面,是代表中国咖啡行业在崛起。
在每年的农博会里,它已经是中国咖啡行业与国外咖啡行业进行竞争的重头戏。
大家如果真的关心中国的农民和中国的农产品,那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走进农博会,你也可参与农业扶贫,你什么都不做,其实没有太多机会知道真相,也没有资格质疑什么,甚至跟当地大规模的种植农户聊一聊也好。
云南咖啡协会的回函非常客观,云南咖啡行业的确是在崛起,而且是代表中国咖啡行业在崛起。
可有中国人外行人(是外行人哦)却说是云南当地不正当的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
中国就没有几个产咖啡原材料的地方!
除非是中国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你在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这样说,并且前提是应该由我们自己的国家出手管控,什么时候轮到雀巢和阿里充当执政者?!
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阿里巴巴并非纯正的中国企业,也不是咖啡行业企业,也不是农业公司,这难道不是事实?
让这样的企业牵头外资企业来制定我们中国的行业规矩与标准,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农业专家,还是没有政府执政? 这个国际背景就是:中国农业从单纯提供原材料发展到拥有自己的品牌之后,与外资意料之中的矛盾。不过是因为我们开始学会说“不”,导致如此多外行人来参与裹挟讨论一起国际性的合作事务,而这些人却并非了解中国农业的人。
这才是它的悲哀。

3.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为此我解剖了这个行业里面的根源,而且是之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以及背后势力的操控是一个复杂的因素,这里头人为的操控可以把一斤苹果炒作到30块。
这是一个行业标准化的问题吗?这其实是一个涉法问题,可是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去年国家就出手整顿过。你难道从没留意过国家的态度,就加入了嚷嚷大军?

4,什么人有资格制定行业标准,并且是中国农产品行业标准?给一个案例参考。
隆平有机生产了一款有机秋葵茶,但是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隆平自己制定了一个企业标准。重复三遍,只是企业标准,不能作为行业标准。但这个标准高于所有同类花茶标准,这就是担当。
这件事提醒大家,有资格有能力制定标准的是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不是资本外行。否则,袁隆平爷爷也会没饭吃。
其次,制定行业标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初级农产品就是没办法制定行业标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您要想证实一下我说这个话的客观真实性,您就应该成为一个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去了解科研人员的辛劳,你看他们是不是每天坐在那看报纸喝茶下聊天什么事都不干?
要想知道中国农业的真相,我个人呼吁更多人加入农业扶贫,你哪怕帮农民卖出一个果子,也有了资格。啥都不干,张嘴就要吃的,你让人如何理解你站雀巢这种外资的动机?

最后再请问一句:是谁在为中国农业整个行业付出?是不是你?是不是阿里?如果不是你,那你站雀巢公司之前先想想农民的利益。
如果你认为云南咖啡行业协会是打着为农民着想的幌子谋取自己的私利,你可以找到证据去举报,交给我们的国家来处理,而不是幻想和揣测,不是让雀巢充当裁判和执政者。并且,这是两码事。何况在这份回函中,我丝毫感受不到这种阴暗。
我分析的是整个中国农业遇到的问题,也是云南咖啡行业农户遇到的问题。不针对阿里和雀巢一家公司,我针对的是行业困境和整体现象。
充当侦探不是我的工作,我只是千万农业扶贫人士之一,我没有谋取过自己的私利,没有要过一分钱的报酬和工资。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回函——这是委屈了多久






发布于 4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