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蓬皮杜来上海, 美是一种震撼的体验!

来到一座城市,一定要走进博物馆。城市很大,大到看不见哪个角落属于你。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是熙攘人群,这种时刻,我总会突然感到自己的平庸,“和他们比,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走进博物馆,放慢为了迎合现实生活而成的匆匆步履,我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镜头,耳朵就是最灵敏的乐器,头脑源源不断生产绝妙的点子;我思考、探索生命及宇宙的无限可能。
走进博物馆,上海便不再仅仅是一副浮世绘。创新、商业、国际化,它有;市侩、机遇、排外、竞争,它也有。除了这些,我们仍有机会再往它的灵魂深处望上两眼,嗅嗅它有没有骨子里的信仰。
上海一向有最先锋的艺术展,这一次,巴黎蓬皮杜和西岸合作,推出常设展“时间的形态“,展览持续到2021年5月9日,适合拖延症患者安排时间。

西岸美术馆沿江建造,共有三层,底层是多功能厅、盒子(游客物品寄存)、儿童游乐场、餐厅;一楼是展览入口处和大厅,展区在二楼。功能上的设计很合理,方便游客便捷参考,步入这座现代化的建筑,第一秒,视觉享受就开始了!

“时间的形态”有两个展厅,策划出了11个章节,回顾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超100件精彩艺术作品。展出的馆藏曾于1947-1977年在巴黎东京宫展出,后被转移到蓬皮杜中心。
看展实用信息
🕓 时间: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10:00-17:00,提前30分钟入场,周一闭馆
⚠️ Notice:疫情期间需到西岸美术馆公众号预约看展时间,凭身份证入场。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费用:80元
艺术作品分享
- 红与黑的抽象形式「纳塔莉亚·刚察洛娃」

Natalia Goncharova是20世纪初俄罗斯最活跃的先锋艺术家之一,这幅画脱离了传统的具象画作;圆形、方形等几何形状碰撞延展,配以强烈的色块冲击。
- 巴黎城「罗伯特·德劳内」

碎片化的巴黎城市街景与美惠三女神的裸体同时出现,现代、古典对立的两者在画布上产生了奇妙的融合,建设、破坏、重塑,立体主义正向着彩色几何转变。
- 拖船甲板「费尔南·莱热」

我非常喜欢Fernand Léger的这幅作品,零碎抽象的甲板元素、明亮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人过目难忘。工业革命后,欧洲的技术和机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Fernand Léger喜欢在港口、工厂中漫步并受到激发,他的作品中频繁使用这些元素。
之后,Fernand Léger 又很快对电影产生了兴趣,他的35毫米电影胶片「机械芭蕾」可以在上面我拍的视频中看到。Fernand Léger认为电影是现代艺术的代表,这部13分钟长的胶片,用蒙太奇、镜像游戏、隐藏、棱镜等多种方式探索机械图像的可能性。
- 围绕一点「弗朗提歇克·库普卡」


神秘、宇宙、科学、宗教是库普卡作品中涵盖的几个关键词。这幅作品中的圆环可以代表行星的运动、细胞的微观意向、生物的自然成长等,这些圆环又共同组成了美妙神秘的莲花图案。
- 瓦西里·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喜欢把绘画和音乐联系起来,他认为抽象绘画和音乐一样,是内在情感的表达。音乐的声音可以直接影响灵魂,绘画的形与色也可以直接诉诸情感。色与形在画布上相当于音符在管弦乐谱上,都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体系;绘画里的物则是音乐里的旋律。要听到这种内在的声音,就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感受。他说,“观众必须学会把图画看作是一种精神图象的再现,而不是对象的翻版。”
关于造形,康定斯基认为画面中的“点”是基本元素,使空白的画面受孕结实;而画面上的一条水平线是冷静的,像准备接受重荷的基地;一个三角形则可以唤起激动。
康定斯基对色彩也有独到的见解:黄色具有放射感,向一切方向流泻;蓝色向深处后退,退到静穆无垠;红色具有阳性力量,像大提琴高歌凯旋。黑色是虚无,一切可能性沉寂,时间终止了;白色也是沉寂,但是充满可能,是新生之前的虚无构图。
- 彼埃·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提出,在画面上要避免出现“特殊的形”。也就是说,要避免出现那种个别的、特定的形。不仅是自然物象的形,还包括特定的几何形,比如说圆形、三角形。
为了表现他的 “普遍实在”,他选择了直线和方形,他认为方形仅仅是直线相交的结构。而且,画面上不引进其他的图形来比较,方形在他的造形体系里,就不会作为“特殊的形”被个别化了。
画中的长方形是用若干组“触目的黑线”切割而成的,这些黑线被他画得很粗、很宽。这种有足够宽度的直线,已经成为了长方形。于是,在画面中,就只存在长方形。
蒙德里安要在他的画面的色彩上达到一种“非自然化”。为此,他提出色彩应该是一些纯粹的原色,纯红、纯黃、纯蓝、纯白、纯黑,与自然物象中千变万化、互相渗透的色彩划清界线。
蒙德里安在构图中不满于“自然的和谐” 一词,而用“平衡”来表达他对于结构的理想。这种平衡是一种力的平衡,直线与横线是两个对立的力量的表现,用它们可以代表事物中普遍存在的平衡关系。
- 赤马「马克·夏加尔」

夏加尔的作品对我来说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不仅是他描绘的,有关他和他妻子贝拉之间热烈美好的爱情。夏加尔一生持续地进行艺术创作,在悲惨历史境遇下,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仍旧极其乐观、意志坚韧。神秘、深邃、灵魂启迪,一切美好的品质集于一身,我想很难有人不喜欢他吧!
- 侧卧的裸女「巴勃罗·毕加索 」

这幅画是毕加索为了庆祝和自己的新缪斯朵拉·玛琪的相遇而创作的,这时的毕加索初遇爱情。这幅画原名叫《星空下的裸体》,画中的女人像古代的女神一般,与星月同辉。
- 无题 XX「威廉·德·库宁」

德·库宁在自己海边的长岛工作室中感受到了故土荷兰的风光,海洋光线的变化激发了他的情绪。他挥动画笔,笔触豪迈,搅、刮、粑着浓厚的油漆,溅出流体。他的画作展中,没有浮动摇摆的地平线,大地、海洋、天空,充满无限的空间想象。
- 大女人-2「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这座女子塑像身形高挑,双腿几乎完全合拢,脚步和地面融为一体。庄严肃穆,又被阿尔贝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不断变换、减少、重塑人物,寻求超越个体和类型的表达。
- 洛泰尔为了奥托弃让上洛林「乔治·马蒂厄」

这是一副“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作品,乔治·马蒂厄对他的创作速度进行了挑战!他想用无意识和精湛技巧相结合,到达“速度至上,对形态不预设,如狂如痴的状态”。他用颜料管直接喷射在画布上,同时又用抹布进行阻挡。画作的题目含有叙事性,涉及法国历史,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艺术行为可以超越当下而存在。
- 无题「李应鲁」

李应鲁曾经在日本和韩国学习中国水墨画,后来又接受了西方艺术的熏陶和训练,1960年定居巴黎。他从自然元素中得到启发,逐渐转向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创作。撕碎的纸片、静心粉碎制成的纸浆覆盖在画纸上,上面镶嵌着植物碎片和拼贴画,介绍着自己的本土文化元素。“满布绘画”这种手法将一张纸所能承载的空间扩大了。
- 家谱「张洹」

张洹在1990年代以他壮观的行为艺术表演在北京名声大噪。为了制作这组照片,他一边讲述他的人生,一边请三位书法家从早到晚地在他的脸上书写下他讲的内容,他的脸渐渐地被墨色掩盖,直到变成全黑。通过这幅作品,他其实想要表达自己个人身份的疑问,“我不能说我是谁,我的身份已经消失”。
- 网「艾瑟·埃克曼」

这件像长袍一样挂在墙上的作品其实是由绿色的服装标签组成的,它们以打结的方式相连成网,每个标签上都绣着艺术家的名字。
- 其他作品



© 本文版权归 Picaro Adelit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