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卢老师课
课程特点:
问题意识:提出问题
历史意识:在历史的环境中
学科意识:跨界,既丰富也很难(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不要真的跑到社会学,做不过他们)
方法意识:智识之树,学习方法
卢老师:
1.明确问题!!!写一个东西要有困惑才行,提出微小的质疑和挑战。笼统的讨论是很容易的。(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算不算是一个问题?)
2.降低难度
3.历史性:讲的不是真理原理,而是理论的发展或者理论的关系
4.关键词:不能一直在最上层(语言学和建筑学的关系),要回到建筑学本身的研究,要找到三个层次的关键词!!!用最重要的文献支撑自己的研究。
5.明确几步论证过程:用小标题表示,目前没看懂的可以写在文章里,但是不能作为论证过程
6.理论切片:自己选一个切入点,前面的理论可以作为默认的前提,不在论文中出现
7.树图:几个部分,知识要内化,抽取出最重要的要点,结构性思考,去掉一些细节,结构才能更清楚(葡萄的枝和大葡萄,小葡萄不讲。)
每个层次都列出几个关键词,最大的层次要重点讲,最小的层次可以简略讲
8.矛盾性:问题在哪里?关系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性?差异性?
9.找到例子的背后的理论:真如寺和真实性
10.理论主题的历史性研究:不应该有真理性的结论,而是揭示这个词内涵的变化和延续
11.美术建筑:徐书斌老师
12.概念必须精确:概念一定要精确,否则后面的论述都站不住脚
13.界限:时间界限(某个时期)、地域界限(中国还是西方)
14.历史研究和理论建构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野心不能太大
15.自己提出的概念和既有的概念混淆
16.做一个主题,一定要找到最恰当的文献:eg孙周兴的现象学
17.比较的选题:勒杜克和拉丝金的对比,有无数的讨论的话题,从头到尾说一遍是不可能的,老话题可以有新的讨论,要有自己抓住的东西
18.划重点:理论是自己提出的还是有基础的,可以说一句:xx已经把这个理论讲的很好了,我现在来讲这个城堡
19.周老师:布扎体系,二者的继承关系,梁思成的建筑创作中对豪劲风格的推崇的反思
20.参考文献:拿到一篇论文,首先看参考文献,这个很重要
21.风格和身份:对自己讲话的意识形态有自信,国家政权的预判,把脑袋放空,政治历史
22.对象能不能支持话题
23.头脑放开会有更好的发现
24.身份建构和风格:回到历史,是谁在解释风格?如何解释风格?更历史的话题,很难有一个风格
25.我的论文:比较是什么层面的比较?艺术史的方法论的比较,讲梁思成的实践没有太大意义。重点是艺术史是怎么来建构的?受了什么影响?影响有什么差异?
26.凡事比较,一定要先论证,铺垫比较的理由,自己选择的立足点是什么,要说明什么?
27.一定要拿出事实来。
28.选题撞到卢老师的熟悉的研究方向了
29.只要不是自己写的,就要知道是哪里来的,非常识性的东西要列出来,要知道立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