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的自动阅读功能太好用了
自从发现微信读书有自动阅读功能之后,我每天都想赞美它。
别看只有自动翻页的功能,却给我带来了两大好处,不用大拇指划着翻页,腱鞘炎都缓解了。而是提高了阅读效率,不仅读得快了,而且精力还更集中,效率更高了。

有段时间微信读书用得多,标记和写想法也多,频繁地翻页和打字,导致大拇指得了腱鞘炎。
去医院,医生问我平时怎么用手机的,看我我右手拿手机,右手大拇指操作,他让我改掉这个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右手拿手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来划屏,打字时可以两只手换一下。开了消炎药,让我带着护拇套,不痛了就差不多了。
后来微信读书基本上停掉了,改用kindle oasis3,就因为它有上下翻页键。
但是微信读书的书很全还免费,做了标注和笔记还能一键导出,这比kindle强啊。没有办法,只能偶尔看看,一旦大拇指觉得酸痛了,就放下手机。
别问我为什么没有改掉大拇指划屏的习惯,真的好难。我每次在地铁上观察别人怎么玩手机,单手操作的居多,他们的大拇指也在超负荷工作。
自从发现了自动阅读,这些就都不是问题啦。自动翻页,只需要眼睛盯着就可以了,只有要做笔记时来用得着手操作。以我一周看一本书的节奏,可以少翻页600次左右,随心读也不会觉得大拇指酸痛了。
第二个优点,更加值得称道,对想提高阅读效率的朋友非常有吸引力。
当你觉得自己读得慢时,可能是对内容不熟悉,也可能是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默读和手指指读,还有可能是阅读的物理过程不够理想。这个部分部分可以详见《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的》的第十二章---增进阅读速度。
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有些人似乎能垂直阅读横向印刷的一页,换句话说,他们每一行指注视一次,而这一次注视就可以把整行看清楚。如果你的辨识广度越大,需要注视的次数越少,阅读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注视的时间花去最多的时间。
另外,尽量避免回视,也就是阅读的时候跳回前面看过的地方。一个字一个字读,吸收慢,读了几个字就忘了第一个字是什么,必须从头开始,这样永远读得磕磕巴巴。读的过程比大脑思考的速度还慢,注意力就会开始游离。

使用自动阅读功能,会强迫你集中注意力,随着书往上翻,回视会显得非常的不习惯,因为你不是同一行往左回视,眼球还得往上移动,直接往下读才能顺应这种移动。
在4.7寸和6.39寸的手机屏,微信读书一行都是17个字符左右,标点符号也算一个字符。各位有兴趣都可以看看自己的微信读书,应该都是17个字符一行。
17个字符,一般会有1~2个标点,也就是被分成了1~2个短句,或者是一个不完整的长句,是完全可以一眼看一行并理解它的。
自动阅读的档位从慢到最快有8档,大家可以自己找合适的节奏。一旦觉得适应了,就提高一档,你会发现很快也能适应了。
目前我读一些比较轻松的书,可以用到第7档-极快,每分钟可以达到900字左右,这个速度比以前的500多字进步多啦。大家一定要记得及时提档,每一档的变化其实没那么大,多坚持一下,你就能挑战成功的。
微信读书除了自动阅读功能之外,还有一些功能也比较好用。
比如说私密阅读,想悄悄看的,加入私密阅读,就不会被展示给好友。
下载到本地,这样的话在没网的时候也能看,比如飞机上。
导出笔记,一键复制,标注和想法都导出来,而且有格式区分。
热门划线里可以看看其他书友的关注点。
阅读时长,读完一本书时,可以根据扉页的字数和阅读时长算算自己每分钟可以读多少字。
现在微信读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资源越来越丰富,无限卡送得还算大方,爱读书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