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哈利波特》《倚天》...原来是她,承包了90后心中经典角色

作者/请秦
“我也不算正统学配音的。”
“阴差阳错”进入配音行业的配音演员冯骏骅格外豁达。

前不久,她以声音助力官的身份参加了B站的声音演员竞技节目《我是特优声》,带领一众年轻声音演员竞演创作的同时,也回溯了自己40年的声音从业生涯。
冯骏骅见证了声音行业的辛酸、不公和疲态,也在配音行业进入转型的今天,目睹了配音行业“流量”的引入。

她庆幸自己坚持在配音这个“舒适区”里步履不停,也认可在次时代的浪潮下,声音行业主动做出的尝试。
毕竟音熊联萌,就是“不务正业”里的特优生。
年纪不大的老前辈&人均老板的新工会
“不经意间,岁月的沉淀会在声音里表达出来,就像慢慢下垂的肌肤,无法掩盖。”
在回答“为什么不想配年轻小女孩”时,冯骏骅突然串场到之前她配过的美妆大牌广告。
尽管在演绎上没什么太大技术难题,但冯骏骅对年轻小姑娘的角色不太感冒。实际上,她拥有着积极的能量,言语之间总带着一股蓬勃。采访间隙,叨姐还总会被她活泼的笑声折服。

状态和心态并驰的冯姐,已经从事配音工作四十年。
用嗓数十年,还能够保持住“铁嗓巨肺”,从这个角度来讲,冯骏骅觉得自己也许算是配音界的天赋型选手——
在没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前提下,她从小就知道要如何用气,如何保护嗓子。直到现在,“一笑起来,两扇门都挡不住我的笑声。”

不过,在冯骏骅成为「爱笑的幸运冯姐」之前,也经历过成长的烦恼。
三岁时冯骏骅拿到了「陪朋友试镜自己选上了」的人生剧本,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冯开始零零散散地配音演戏,年仅14岁的她还在飞天奖的获奖作品里演了个纺织女工。
“我们那时候演戏还有体验生活这个步骤,在厂里提前生活了大半个月,学习一些技术和纺织的基本动作。后来他们跟我说,你扔进人堆里都找不出来,跟那些纺织女工是一样一样的。”
不热衷打扮的冯骏骅,被「普通纺织女工」的梭子戳中,进入了反复的自卑内省。高考时,冯骏骅的父亲建议她报考专业院校的表演专业,自闭的她害怕走到台前,于是转而投入广播电视文学专业的怀抱。

“可能也是个性的原因,配音对我来说挺舒适的,可以让我既享受演戏的过程,又不用面对很多人。所以只要在跟配音相关的一个环境里面,我会变得比较自在,放肆。”
踏入配音行业的辛酸经历,如今被这样的乐观稍稍化解。其实,这些冯骏骅可以插科打诨说出来的辛酸往事,还真不算小。
当时行业内总提起的“片尾不上名字”,被从业者们“阿Q式”的习惯排解掉。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配音演员除了译制片是从来不上名字的。”
除此之外,感到的最大不尊重,是来自于合作客户的轻视。
当时的电视台是影视作品的最大买家,在片子已经成功卖出,得到播放权的基础之上,合作方对配音环节的要求只有快和便宜,于是将专业配音演员置于生存状态极低、工作量极大的高压环境里。

“在他们眼里,你啥都不是,不就是会说话吗?随便找个学生都可以。我们当时在那个生存状态下,人的压力跟心理感受是非常不好的。”
拖欠工资也时常发生。除译配厂的演员有单位外,其他的配音演员都相当于是自由职业者,必须自己交付保险。
“有一次我跟谢添天开着车,听到电台里面有一档交通广播的节目,有人打电话求助发生车祸怎么理赔。主持人就跟他们解释,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你的基数,你按照这个基数的倍数讨要你的生活费。当时我们就想,我们有生活基数吗?我们还算是自己交社保的人,交的是最低工资水平,大概1000多块钱。理赔的话,万一出个交通事故,就只能赔1000块钱。如果这个月我被撞了干不了活,就没有收入。我们当下就觉得生活好无望,好悲惨。”

大部分年轻的配音演员并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详尽的规划,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容忍没有团队也没有保障的生活。高压的行业现状只会让大家“觉得没有希望,有些悲观,质疑自己,养不活自己”。
另谋出路的人才离开配音行业,群体数量少得稳定,就更没有上游合作方能够为配音演员们负起一丁点责任。
“每天这样不停地干,都看不见太阳。有时候我就站在窗边想,太阳真好,我就想出去晒晒太阳。”

向往友国配音演员健康生态的冯骏骅,厌倦了项目期两个月早十晚十的电视剧配音生活,决定和几个喜欢二次元动漫的同行组建一个团队,跟着国漫一起来创造配音演员的价值。
于是人均老板的音熊联萌,就和照在她身上的阳光同时出现了。
生长在幸福小镇,不务正业的音熊联萌
直接推动音熊联萌成型的作品,叫《幸福小镇》。这也是冯骏骅和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们第一次“有组织有纪律”地将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
《幸福小镇》套着低幼片的外壳,但内核是个无厘头热血漫。电视台看中了高饱和的幼稚画风,机缘巧合之下收购了这部动画片,但「成人动画」的内核反而让它在年轻人市场中,得到了不一般的反响。

音熊联萌成立于2013年,它所专注的领域和行事风格,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沿袭着《幸福小镇》的道路,继续年轻和创新,继续“不务正业”。
音熊联萌是第一个推出声优女团概念的工作室,除了建立包含声乐、形体在内的培训体系,让旗下签约的声音演员进行舞台剧、网剧、主题曲的跨界合作之外,还拥有一个和声音主题相关的茶饮店,区别于传统的偶像公演、握手会场所,仅作为线下沟通活动的空间和周边上新点,创造打卡留言的极简粉丝机制。

“我们就是想让声音产品有一个线下可以跟大家交流的场所,里面的茶饮跟声优有些关系,我们前两天在那边还做了个活动。店里面也会放我们的配音作品,也有听众的留言墙。我知道现在的风气,大家喜欢送东西,但我们鼓励配音爱好者给我们留言,会更有意思。”

在配音行业摸爬滚打,乐观应对的冯骏骅,也成功等来了也许能够推动配音行业的《我是特优声》。
以声音助力官的身份,参加这样的配音竞演综艺,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重燃激情”。《我是特优声》舞台竞演任务的密集训练指导,也让她在多年的“惯性”配音工作之下,重拾了对配音工作的热情。

“节目的正面意义非常大,毕竟配音一直就是一个很小众的行业,圈子非常小。我在配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在上海的从业人员,从老到小加起来就100个人,很封闭。所以现在有这样一档节目,能够让配音圈受到大众关注,让更多人产生兴趣非常好。配音爱好者,包括将来的从业人员的基数会变大,变大之后可能就会有更丰富的玩法,更丰富的行业选择条件,也会发现更多优秀的人。”
作为音熊联萌的创始人之一,冯骏骅丝毫不忌惮「配音流量」的诞生,并极力鼓励工作室的新生代声音演员报名参加,拓宽视野,和大众建立良性互动及心理承受机制,接受大众的评价。

“我相信甲方,包括观众,他们也一定是有审美的,不会说完全是因为你的流量,来决定你这个配音作品选择的对象。当然流量它有它存在的功能跟必要,但也得首先是合适的,才会选择。”
而音熊联萌的培训体系就是在市场优先的情况下,为年轻的新人提供更多工作机遇和可能性:
“声乐和形体的训练,除了能展现在大众眼前,其实对他们将来配音工作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工作室很新的一个配音演员,他也参加了《我是特优声》的比赛。最近他为网剧《少爷与我的罗曼史》中的男主配音,导演了解到他受过声乐训练,最终就确定,由为男女主角配音的两位声音演员来演唱主题曲,最后效果很好,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拓展。”

2021的序幕已经拉开,踩着年尾出现的《我是特优声》,为声音行业撕开了一个入口,即使将来大量资本、人才的涌入也许会带来新的问题,但冯骏骅始终对配音演员的行业道路抱有愿景和期待:
“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你让自己的光芒放出来,你能让角色鲜活出来,你必然就会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生存空间,不要害怕,声音行业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