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从大秦到大秦——看川博《山高水长物象千年》展
古代波斯史料称中国为Machin,意为大秦。好巧不巧,“大秦”也被中国人用来指代西方。“大秦国”这个称呼,最早始于东汉,见于东汉郭宪的《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以及东汉乐府诗《羽林郎》。自《魏略》始,泛及《后汉书》、《晋书》至唐,大秦字样频频出现。大秦究竟是不是古罗马,历来可探究之处甚多,但指代西方是肯定的。
四川省与日本山梨县结好35周年在川博做了纪念展览,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品为主陈列,亦有陕历博、甘肃博、青海博、西安博和吐鲁番博物馆的支持参展,显得圆满而友爱。平山郁夫先生与敦煌以及丝路文明的渊源众人皆知,此处不赘述。这个展览较于之前川博的临展,从规模、用心以及细致程度而言,略让人欣慰,有了省级馆该有的模样。这个展的布局是由西向东,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苏美尔巴比伦,再到贵霜笈多,然后到中土,最后落尾于蜀地。内容是丰富的,但展陈策划因偷懒而显得突兀。从整体上看,没有提纲挈领的总体牵引,只有段落,没有文章。一进展厅,除了一页呱唧呱的前言,没有什么概览,就让古希腊神庙扑面而来,一不留神还误以为怎么《彩绘地中海》还没有撤展。不过以丝路为主题的展不就是要show个联系么,这一圈下来,每一寸都掰着联系给你看,每一件展品都透着依稀仿佛的熟悉和亲近。一条线这样拉下来,也蛮不错了。
第一部分是地中海,讲述古希腊与古罗马。



第二部分是两河流域,按时间线把历代做了图表,很清晰。



第三部分是中亚和南亚。




有一尊弥勒把我迷住了,流连了好久,这里不发,要专门写个动态发一发。
最后一部分就是中国了。

从西到东,一路上看下来,不少展品欣然收下了我的膝盖,literally。尽管冬装笨拙,还是很熟练地端着相机跪了又起,起了又跪。毕竟和他们比起来,我还年轻得很。从他们身上找到了相似,也看到各自的千秋。他们从时间的掩埋中被淘洗出来,述说着疏离与亲近的纠缠,证明着从大秦到大秦,不是一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