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
按照渥太华大学的规定,读博的全奖学金只发放在选课阶段,一旦进入了写论文的阶段,便只能拿到半奖学金。我读博的头两年,完成了所有课业要求,第三年进入了做研究、写论文的攻坚阶段。由于半奖学金不足以维持开销,我从这时起开始到大学以外找兼职工作挣生活费。
我在伯利兹(Berlize)国际语言学校谋得了一份教中文的兼职工作。我的第一个学生是加拿大公务员委员会的总务司执行司长玛丽·墨菲(Mary Murphy)女士。踏入墨菲办公室的那一刻,改变了我的命运。
墨菲高高的个子,丰满圆润的身材,立体端正的五官,白皙光滑的皮肤,棕色的卷发修剪得利落干练。浑身上下散发着成功的职业女性特有的自信和安全感。我一见到她就产生了由衷的好感。
墨菲女士学习中文除了出于兴趣,也是当时她的工作需要。那时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改革,需要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经验。中国人事部和加拿大公务员委员会刚刚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一备忘录的加方协调员就是墨菲女士。为了方便与中方进行沟通、为去中国访问做准备,墨菲女士决定挤出上班的部分时间,学习中文会话。
那时的我虽然没有太多教中文的经验,却在卡大和渥大已经做了几年法语代课老师。教过从零基础学生的法语口语初级班、一直到法语为母语学生的语法高级班的一系列难度不同的法语课。我备课认真,用心教学,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每一年度的学生评分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和口碑。
为了上好中文课,我自己制作了拼音卡片,用来教墨菲中文的基础发音。墨菲是任何老师都梦寐以求的理想学生: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每节课之后自己回去都用心复习。所以她的进步非常快,她自己也从学习中文中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由于墨菲公务繁忙,经常需要更改上课时间。我当时在做论文的研究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所以随叫随到。但即便如此,也有时会扑空,白跑一趟。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雨,我从渥大走到墨菲办公室,已经淋成了落汤鸡。她正好从办公室出来要去开会,她的秘书给我打电话通知改时间,我不在家所以没有收到信息。她看见我湿漉漉的狼狈样,一脸的抱歉和心疼。我笑着说没有关系,我回去就是了。她却怕我淋雨再吹了风会感冒,让我在她办公室等她开完会回来。那一刻,墨菲和我的关系不像是师生,更像是母女。
那年秋天,中国人事部派到加拿大公务员委员会考察学习的第一个代表团就要来到渥京。墨菲很认真地问我能不能做两周的专职翻译。我诚实地回答说:我上大学的时候上过的翻译课全都用的是法语,我从来没有用英语做过翻译。
她思考了一下,说:“你年轻、聪明、勤奋,我相信你能胜任。” 我便答应努力试一试。
就这样,我从墨菲的中文老师,成为了随团英文翻译。一扇通向全新职业的大门就此敞开,并再也没有关闭。

-
宪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3 01: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