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初期造就了一批阿富汗富豪
在阿富汗的市场,最常见的两个国家的民品要数巴基斯坦和伊朗了,中国日用品也是充斥阿富汗大小街道各个角落,日本车在马路巷道的钻那都是和平以后的事了。

在此前不是没有这些商品,是太少,而且都还是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中间商在往这个和外界封闭的国家输送。不光是别的国家的商人不敢进来,货物本身要靠这两个国家港口转运以外,还有政治势力的因素。伊朗支持北方联盟,各种援助沿着长长的伊阿边界线公开的、悄悄的都进来了;巴基斯坦人支持塔利班组织,塔利班组织的多个首领就是在巴基斯坦起家的,返回阿富汗攻城略地的背后站着的是巴基斯坦,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可是依靠的我们中国。

这也是为什么2002年和平乍现,你来到阿富汗在南方多见巴基斯坦和中国商品、在北方多见伊朗用品的原因。塔利班一度得势,占领阿富汗九成以上土地,跟在背后的就是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商品,华为的通讯设备在战时就在服务着这个市场,凤凰自行车在中国大地很难见到了,却遍布阿富汗各地,虽然有相当比例是巴基斯坦山寨的。

国家没有钱,这不是骗你的,全靠国际社会往这里扔钱。扔钱可以,可是扔下来的钱管理是个问题。总是看到大量的人一夜暴富,却不见他做了什么。工业区里大片的土地被一块块划走,用高高的围墙圈起来,却很少有日夜生产的。几个能正常生产的厂家,就算低效的运转,也一年一个样的发展,暴富了,市场为你低效、高成本买单,还有高额利润给你做回报,毕竟这里没有人会生产。

产品的高额利润是建厂太难,从基建、安装、调试还有培训,都是按部就班,没有抢时间冲刺的概念,也没见过。一年能投入生产的生产线,只要你不懂阿富汗的习惯,不作出相应调节,那就基本要花两年甚至三年,所有的阿富汗人也不抱怨,一切都是真主的意愿,依靠真主了。在后期,赚了钱的阿富汗人也知道工业比商业更坚实、更受信任、更受尊重,试着开始建企业。很像早期民国,摸着石头过河。等被虾兵蟹将啃够了,上岸了,才来面对设备的操作。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陆续进来了印度的、巴基斯坦的,伊朗的,中国的技术工人。其中以中国各类工人居多。

一份美军为阿富汗军人的装备采购合同,阿富汗人在争取。一个普通衣着的年轻美国人进进出出一个阿富汗人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拿到了合同,五百多万美金;一个需要配备的野战背包,从招投标到直接去中国寻求加工厂家,都是两个美国人操作,获得合同方是阿富汗人,两千两百万美金。给阿富汗各哨所供应的木柴也是招投标给了一家,连手铐都要进口的国家,还有什么不需要买?政府列计划买,美国就付钱,这个高墙隔着那个高墙,在两个高墙之间穿梭的一批阿富汗人成了新的“豪吉”(去阿拉伯朝圣的人),进入这个社会的上流,在富人区买下一座一座的别墅,坐着专门从机场迎接“豪吉”的车辆巡游在喀布尔的大街上,标示着他们就是榜样。

欧盟也有为阿富汗捐助的项目,下面的各种办公室罗列清楚的招标内容,付款方式,也为成就阿富汗新富阶级添砖加瓦。除了一部分确实是阿富汗当权人物利用优势拿到合同外,大多还是那些胆大且有些许自愿的人更上一层楼了。有几个被曝光的退役联军士兵返回阿富汗做生意就说明了其中的吸引力。阿富汗政府的招标项目就另当别论了,除了和政府本身一样混沌,还有优先阿富汗人的条款,它实在是自信有余了,因为几乎没有外国公司投他们的标的,吃过苦了。
应原创作者要求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阿富汗工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