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2020:寒鲲2020年度线上线下历史文化讲解大总结
Part 1 同是实地讲解:新尝试的线上直播VS久经实战的线下带团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寒鲲的古迹现场讲解工作直到6月份才再度展开,虽然实际上4、5月份就已经与晋行记研学中心合作,先后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讲解了阳泉林里关王庙(第四批国保·正殿宋构)、平顺金灯寺石窟(第六批国保·主体明窟)、晋城博物馆(国家二级)。并有幸为张建军老师做辅助,以“捧哏”或“场务”的身份与张老师合作讲解了高都古镇(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平崇明寺(第五批国保·中殿宋构)、西郜崇寿寺(第八批国保·中殿宋构)、北义城镇西黄石村(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线上直播虽然也是现场实地讲解,观众却统统在线上,缺少了那份独有的线下场域之中的互动感(我个人还是蛮偏爱这种互动感的),自然与平时带着一二十位团友一道访古讲解,有不一样的感觉。换言之,线上直播其实难免更加接近“一言堂”的感觉,互动的即时性被不可避免地局限掉了。

虽然不论线上线下,讲者讲嗨了以后,基本上总会是知识输出的“一言堂”,只要讲得好、讲得妙、讲得有逻辑、讲得有感情,听众也听着开心。但所谓的互动,绝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即时问答”或“即时插话”,也有听众眼神、听众面容的细微变动,带给讲者的要素反馈。由听众的言语、眼神、面容乃至轻微的肢体动作共同构成的“讲-听”互动,在我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反馈,这也是寒鲲更加偏爱线下带团讲解的核心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直播中负责掌镜的摄像师大侠老师(微博@大侠带你看古建)既熟悉古建筑、石窟寺各部位的专业名词,也熟悉摄像镜头的调动节奏,使得观众能够通过镜头跟上我的讲解节奏,点笔指到、讲解点到、镜头就能跟到,极大地增强了线上直播讲解的质量。日后但凡要做同类的直播,一定要请一位像大侠老师一样的懂行摄像师,既懂摄像、也懂文物,“跨界融合”,很重要,这一点小感悟,也算是2020年疫情间接带来的一个启发。


Part 2:寒鲲讲解的“三板斧”
2020年线下带团讲解是从6月的五台山与敦煌开始的,作为一位山西五台籍的敦煌文化守望者,这样的2020年度开讲组合,虽然来得晚了一些,却也算是一个颇合心意的组合。半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样从佛光寺到莫高窟的讲解组合,似乎为接下来半年里寒鲲不断在唐代文物古迹的讲解工作中流连忘返开了一个好头,也定下了一个从北朝走向大唐的基调,而后者(从北朝走向大唐)又刚好是寒鲲在疫情以前就在筹划的一个研学讲解大系列,未曾想这个系列虽经疫情影响受阻未能全部实现,却也在下半年冥冥之中得到践行,幸甚。

自2020年6月以降,寒鲲的线下古迹实地讲解主要集中在晋北晋中、敦煌瓜州、邯郸安阳、河洛盆地等四个片区,比起2019年的山西全省、河西走廊、南京镇江、关陇地区而言确有收缩,这一方面是疫情影响时间减半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寒鲲有意在土木华章、细品敦煌、邺下风华、河洛通史等精心设计的线路上重点发力所致。

与讲解活动相配合,2020年寒鲲的访古活动也在奉行一个“主题化”策略,基本上紧密围绕土木华章(山西木构古建及其翼护之下的古代艺术)、菩提莲华(国内经典佛教石窟与窖藏造像)、从北朝到隋唐(关洛邺三都以及以晋凉两省为重心的北朝隋唐艺术)三大主题,讲解与访古互为依托,访古为讲解提供更为广大的比较视野,讲解为访古提供更加细密的观察视角,当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只要体力跟得上,倒也不失为一大乐事。

2-1 “三板斧”之土木华章
土木华章,是一条以山西地上现存土木结构古建筑为核心的线路,全程会根据具体日程、具体古迹细密嵌入营造学社山西考察、中国古代建筑入门、佛教造像与壁画艺术、长城内外的历史争衡、从北朝到隋唐历史与艺术轴线等知识维度,进而充分诠释山西古代土木结构所翼庇下来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碑刻艺术,及这四大古典艺术门类背后所蕴含着的历史背景。



该线路往往以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为核心,以正定、蔚县、韩城、豫北、嵩洛为辅翼。寒鲲在2020年度先后在这个维度讲解过五台佛光寺、五台南禅寺、定襄洪福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繁峙岩山寺、大同华严寺、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太原晋祠、太原太山龙泉寺、平遥双林寺、平遥郝洞镇国寺、平遥文庙、解州关帝庙、临汾尧庙、洛阳白马寺、偃师石家庄村九龙庙、洛阳山陕会馆、阳泉林里关王庙、高平崇明寺、敦煌莫高窟唐宋窟檐及慈氏塔等木构古建,也算是相对完满了,毕竟基本上涵盖了唐、五代、北宋、辽、金、元、明、清的完整建筑史谱系中历代的多个经典代表作。


在刚刚过去2021年元旦带完稻草人旅行的土木华章晋北团后,我曾这样在朋友圈里写道:建筑意之营造、历史感之穿梭、艺术物之凝萃、自然光之辉映,在土木构造的翼庇之下,本身其实已经渐次浸润融合在了一起。能够通过我的讲解,把木构古迹中的意、感、物、光全数讲解给我的听众,其实是一件很嗨、很有趣、很容易上瘾的事。现场观摩古建之美,现场讲解古建之妙,现场分析古建之典,之于讲者、听者、观者,都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土木”之所以“华章”的原因所在吧?



围绕土木华章之主题,我在线上先后举办过多场不同范围的公益讲座或付费讲座,其中要以2020年4月的知乎Live《山西古代土木结构建筑欣赏入门》为代表作,基本上从欣赏的角度切入,全面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看山西古代土木结构建筑、山西古代土木结构建筑有哪些欣赏维度的问题,整体上看该Live适合初入门径者综合了解,不涉及比较深入的古建筑知识,是【入门】、【概貌】、【欣赏】,不是【进阶】、【研究】、【学术】。

2-2 “三板斧”之菩提莲华
菩提莲华,是我对于国内现存以北朝、隋唐、宋元为主要历史时期的佛教石窟造像及窖藏造像的一个主题概括,这条线路完全遵照佛教自陆、海两道传入中国的线路铺展,主要有克孜尔为重心的新疆天山南麓高昌龟兹石窟群、以敦煌为重心的甘肃河西走廊石窟群、以云冈为重心的大同石窟群、以龙门为重心的河洛中原石窟群(中原)、以响堂山&曲阳&邺城北吴庄为重心的河北石窟群、以青州龙兴寺窖藏为核心的山东石造群、以天龙山&榆社&南涅水&华塔寺&羊头山&静居寺&碧落寺为主的山西中南部小石窟群、以麦积山、南北石窟寺为重心的关中陇山石窟群、以钟山石窟为重心的陕北石窟群、以大足安岳广元为重心的巴蜀石窟群,以及以出土佛造像为主的东南佛教造像馆藏集群。



该模块从时代分布上汇集着从十六国北朝发端、经隋唐隆盛、自宋元转衰的佛教造像艺术之大成,堪称中国古典艺术巅峰时期最为重要的一大艺术门类集群,而且大多位于山野原址,颇具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融合之别样趣味,再加上不同时代之佛造像的别样韵味,历史、文化、自然、艺术、宗教融合于一身身佛造像之中,也算是访古之一大经典门类了。



寒鲲在2020年度的菩提莲华大主题讲解中,先后讲解过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洛阳龙门石窟、巩义大力山石窟、偃师水泉寺石窟、邺城响堂山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安阳灵山寺石窟、平顺金灯寺石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凉州-平城-中原-邺城-隋唐-宋元”石窟寺造像风格发展脉络体系,并且数次实现诸如云冈&邺西、敦煌&云冈、敦煌&龙门&巩义&云冈的接续讲解,简直就是“石窟寺讲者”的石窟讲解梦幻大联动。另外,山西博物院、大同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三座国家级博物馆中也有不少可用来补充菩提莲华之主题的造像,洛阳博物馆的丝路华光大展也相当精彩地汇集了敦煌、云冈、龙门的若干文物,有幸能在2020年带团讲解熟的不能再熟的三馆一特展,还是很令本鲲感到兴奋的。




云冈1-20窟讲解三个半小时起步、龙门东西两山讲解四个小时起步、敦煌刷窟30多座并补充讲解三天细品已然成为我讲石窟寺时的“标准剂量”,遑论在一些诸如偃师水泉、巩义大力、邺西响堂等现存规模适中、洞窟数量较小的石窟中带着客人一起流连忘返了。石窟中的实地讲解,有着其他门类古迹所无法替代的魅力,佛像、莲华、光影、山色的配合,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气场,让讲者、观者和听者都会随着讲者的娓娓道来而取得某种与历史、艺术、宗教的共鸣共振,善莫大焉。




2-3 “三板斧”之从北朝走向隋唐
从北朝走向隋唐,是寒鲲在2020年度重点发力的第三大主题,也是寒鲲自入驻知乎写作魏晋南北朝历史以来所一直坚持“输出”的一个主题,更是寒鲲自幼阅读、参访的重点历史阶段。这个主题基本上依托国内各大佛教石窟集群、黄河流域博物馆藏文物、平城邺城长安洛阳都城大遗址、山西地区唐代或唐风木构建筑、长城内外黄河南北北朝隋唐墓葬出土文物存在于地表之上,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在参访国内历史文化古迹时的绝对主干部分了。


谈到从北朝走向隋唐这一主题,我在2020年举办过两场线上讲座与此有关,分别是如上两图所示:2020年3月的《古迹背后的北朝简史》以及2020年10月的《北朝风貌》,两场讲座可以视为我对于“从北朝走向隋唐”主题的两次概括,前者从北朝历史及北朝文物分布角度切入,后者则具体结合北朝考古博物馆谈“从北朝到隋唐”的艺术风格、历史风貌之联系,建议不论是想要自己琢磨着了解北朝历史的朋友,还是日后想要亲自参访北朝古迹的朋友听一听,或许能给您提供一点参考。

我在2020年度的讲解中,晋北之土木华章可以从云冈石窟之北魏平城时代入手,一路讲到应县木塔、佛光寺、南禅寺、华严寺、善化寺、崇福寺之唐辽巨构,邯郸安阳间漳河两岸的邺城、邺西贵族墓葬、邺西北齐石刻更是入手北朝历史的绝佳场域,敦煌莫高窟也可从绘画艺术入手畅谈从北朝到隋唐的风格转变,河洛地区之龙门、巩义、水泉三窟结合上汉魏洛阳城更是北朝走向大唐的核心场所。所以我在本篇长文开头便提到,2020年度是一个不断从北朝走向大唐的讲解年度,敦煌与五台山的组合开讲只是一个开端。





Part3 2020讲解最大收获:“三板斧”之融会贯通
“从北朝到隋唐”刚好可以视为“土木华章”与“菩提莲华”两大主题的统合线索,另外“土木华章”与“菩提莲华”也可相互呼应,三个视角的两两组合、整体融合是寒鲲在2020年度的讲解过程中越发体认深刻的一个重要方法论,所以寒鲲在接到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组两度邀请后,分别于2020年3月、2020年9月主讲《佛陀本传:敦煌壁画背后的佛传故事》、《敦煌夜未央:晋阳城里话敦煌》(与小老醯儿合讲)等两场按照上述三大主题的不同配比讲述相应课题的公益讲座。


另外,我也在线下带团时着重设计了《土木华章:中国古代土木结构建筑入门》、《邺下风华:邺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两场随团附送的讲座,据听过之后的客人反映,不仅实现了在相应主题之下的面面俱到,而且也在干货满满的同时做到了深入浅出,这两个经过商业化线下随团实践的讲座也便像2019年的《河西走廊的历史风貌》一样,成为寒鲲主讲研学团的固定线路随团讲座。

这部分讲座寒鲲只会在相应线路的研学团进程中讲授,主要是为了配合白天看到的古迹,晚饭后深挖一下,自然是在行程中听最好,所以这一系列讲座暂时不会推出线上版本。2021年,寒鲲还会结合具体线路,与合作方推出更多行程中高质量讲座分享,欢迎持续关注寒鲲的线路,报团参加哦233
小提示:2021年春节的从晋阳到邺城大小石窟巡礼线路、2021年元宵节的汉唐长安线路均会推出随团课程,欢迎报名参加【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话】

Part 4:2020寒鲲讲解的地域、类型分布
2020年,若从讲解次数上论,大同云冈石窟无疑是年度第一,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五台佛光寺、五台南禅寺等晋北唐辽木构也随之处于本鲲2020年度讲解次数上的TOP10榜前列,晋北线路总体上自然也成为2020年度寒鲲讲解次数、合作机构最多的一条线路,先后与晋行记研学中心、稻草人旅行、重庆同盛假期国旅、艺旅文化、上海一心书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在自己的故乡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讲解古建筑、石窟寺与博物馆,也算是寒鲲在本年度最为硕果满满的一条线路了。

除了晋北以外,晋中、晋东南、晋南三地块的讲解次数整体上看是回落的,晋中地区借着平遥古城、山西博物院壁上乾坤展及陶寺石峁展、山西青铜博物馆常展重开的热度,我的讲解还算多有涉及,晋东南则仅仅做过线上直播与地毯式自驾寻访,晋南地区则除了地毯式自驾寻访以外略有两次讲解(此处要由衷感谢一下我的2020年度访古好友——@流惜子大佬,能够拔冗与我一道游走在山西南部的村落古寺之间),相比2019年的讲解,晋中、晋南、晋东南是整体回落的,希望2021年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那样我或许还能有机会多讲讲山西中南部。

与晋中、晋南、晋东南整体回落态势相似的是,2020年也未曾涉足河西走廊主干、关陇地区石窟群及南京镇江南朝石刻等2019年走得比较多也讲得非常嗨的线路,它们或多或少都是受到疫情影响打乱计划后的表现之一,有不少已经预定好的上述线路均因小股疫情而搁浅,期望2021年能有机会调用2020年之所得再到上述线路走一走、讲一讲,我还是蛮期待时隔一年多,我究竟会讲出多少新意妙句呢?

不过,有所舍则有所得,与晋行记研学中心合作的“邺下风华: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历史考古与佛造像”线路,走出了北朝专题线路的第一步,恰与2019年度走过两次的南朝石刻线路遥相呼应,算是我这个以魏晋南北朝历史为核心领域自居的自由撰稿人、历史科普人的遂愿行程之一了,期待2021年能在南朝石刻、北朝邺城之外再多推出一些魏晋南北朝要素超过70%的精品线路。该线路主要包含邺城博物馆、北朝考古博物馆、邺西响堂山石窟、安阳灵山灵泉石窟在内,未来还会囊括去年游走时尚未开放的邯郸博物馆(新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原临漳佛造像博物馆)。


另外,与艺旅文化合作的“河洛通史文明之旅”,从三代时期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到汉魏时期的汉魏洛阳城、巩义大力山石窟、偃师水泉寺石窟、龙门北魏洞窟,再到隋唐时期的龙门石窟唐代洞窟、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再到宋元明清时期遗存为主的洛阳白马寺、偃师九龙庙、洛阳山陕会馆,最终由洛阳博物馆及其特展丝路华光压轴。不仅涉及到之前讲得非常熟练的各种石窟寺、古建筑和汉魏北朝隋唐历史,而且也涉及到了之前讲得不算多的远古三代(夏商西周)历史文物,也算是对寒鲲五年来之阅读、访古、讲解成果的通史型“阅兵”,能把五年间乃至过去十年间历史爱好之积淀按照中国通史的脉络叙述出来,真是一番相当畅快且上瘾的体验,不讲嗨是不可能的。




以上,便是寒鲲对于2020年度的讲解工作的一个总结,本来在起笔写这篇长文的时候并没有切实意识到今年的讲解规模究竟是怎样的,没想到越写越多,才发现原来2020年度的讲解工作竟然达到如此庞大且成体系的规模。
虽然年初受到疫情影响,论线下带团实地讲解,晚自6月才开始;若论实地讲解线上直播,自4月始;若论线上讲座分享,自3月始,充实地紧,也算不负韶华了。线下带团实地讲解、实地讲解线上直播、线上讲座分享三种形式也基本上贯穿了一整年(直播还是少了一些),讲解总次数达到172次,获得了很多好评、鼓励与关心,也结识了不少喜欢古代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好友,期待接下来的2021年能够产出出更多优质的讲解吧,做好沟通古迹与观者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