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懂交互的programmer不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

○关注我们,请点击屏幕上方UniDesignLab
她 是
/
蹊
迳
李麒瑶
景观界全能ACE
一个不懂交互的programmer不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
背景|不破不立,破茧重生
我是李麒瑶,2017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后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MLA Path2.5项目。2019年毕业后先后在美国Watestreet Studio与上海EDSA景观设计公司工作,现任SA全职作品集辅导老师。
认识我的人可能会我觉得我很勇敢,其实是因为我是一个日常纠结拧巴的人。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纠结,我做过很多尝试,人生经历也比较丰富。高中搞过生物竞赛,参加过艺术特长生考试;本科大一学环境工程,然后从一个每天做着有机无机化学实验的典型理工女转专业成为一个景观设计师;研究生期间也曾受到过做学术还是找工作这样的人生难题的困扰;毕业后还是选择先出来工作看看。正好赶上疫情,经历了在北美WFH自由安逸的设计师生活,也经历过国内设计公司搬砖的日常。我工作期间运气还不错,各种工作类型都有接触过一些,排过文本,画过平面,建过模型P过效果图,做过小尺度Schematic design,画过Construction Document。厌倦了设计公司的搬砖日常和无休止的加班,我决定拾起自己对研究和学术的热爱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探索|踏出景观的舒适圈
UVA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为我探索自己兴趣爱好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研究生期间,我做了很多游走于学科边境的研究项目,寒暑假也基本都在做Research Assistant。研究生第二年我十分着迷于编程,于是便自学了Python,想着能将这项技能应用于景观项目做出一些好玩的东西。研二上学期我选修了Andrea Hansen Philips老师的Scripting Civic Engagement课程,见识了景观设计师如何将网页设计,mapping,数据可视化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之后又在Andrea的指导下参与了一些交互设计研究项目,比如为纪念UVA建筑学院成立100年设计开发网站,为Interactive Studi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face and Database (ISLAND) 项目设计交互界面等。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越发对交互与数据可视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研二下学期选修了UVA建筑学院和Data Science合开的Data Visualization课程。这是一门面向UVA全校学生的选修课,任课老师Eric Field具有数据科学和建筑双背景,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性是他贯穿这门课的中心思想。选课的大多都是CS, 统计专业的同学,coding能力自然比我扎实很多,但是身为一个设计师,我发现在UVA景观项目的学习中我的Storytelling能力突飞猛进,这帮助我数据可视化的结果可以同时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研二暑假以及研三最后一学期的Independent Study,我在系主任Bradley Cantrell的指导下开展Algorithmic Cultivation响应式景观项目,接触并且学习了一些information system相关的知识。从初期项目调研,机械结构的设计,零件的采购装配,电子控制系统设计到成功驱动电机工作,我对人机交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Scripting Civic Engagement课程作业,收集,整理,可视化弗吉尼亚州Racial,Income,Educational level相关数据并制作网页

网页制作中用到HTML, CSS, Javascript等工具

响应式景观项目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

响应式景观项目LAB照片
打磨|学在UVA
在UVA读书,既可以收获扎实的设计技能,又可以触碰景观以外的世界。UVA景观系的课程设置十分考究,这是faculty和历届学生不断实践并讨论出来的结果。第一年第二年的Foundation Studio,提供了几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设计框架下不断尝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设计逻辑;第三年的Research Studio提供若干课题,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的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加入。在此基础上,UVA景观系还设置了一系列专业课比如Plant Form and Function,Ecotech,Digital Practice,Theory,History来辅助Studio教学。这些专业课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不论是植物,生态,等高线,设计理论,还是各种软件,模型制作,学生都可以在专业课上得到系统的学习,并自由应用于Studio项目的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Beth Meyer的Landscape Theory课程,这是UVA十分硬核的一门特色课程,旨在鼓励学生站在更高的格局和角度学习设计理论,理解景观设计。每周上百页的reading还有response paper,课堂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我开始重新思考世界,人生和自我价值。除此之外,UVA还开设了种类繁多的选修课,比如Maya,Grasshopper,Unity,Green Infrastructure等等,学生可以自由探索感兴趣的方向,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和丰富设计技能。
UVA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各种学生组织单独或合作承办。景观系学生组织的SALAD会定期开办Happy Hour, Portfolio Review, 河道清理等活动,日常也会收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每月的Faculty Meeting进行反馈。除此以外,学院还会定期举办Lecture,邀请设计界很多嘉宾开设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学院每年三月份还会邀请公司到学校进行面试和招聘,帮助同学们找工作和申请暑期实习。

UVA建筑学院外景

UVA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SALAD河道清理活动

景观学生自己举办的“cookie intervention potluck”

Ecotech课程作业展示及模型
尝试|联想与创新
研二下学期California Central Valley Studio是一个分析规划类的studio。学生自由组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Central Valley进行研究。我们组从Central Valley自古以来的移民潮入手,研究了移民的种族,人口数量,工作,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内容。Central Valley每天有的大量而密集的人口流动,而99号公路是承载日常人口流动的主要媒介。通过对人口出行交通工具,距离,时间等的研究,最后我们提出以99号公路为载体,从社会、农业经济、生态三个角度重新将Central Valley打造成一块移居的土地。期末的presentation也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纸质图pin up的模式-以动画投影到实体模型,为reviewer展示研究成果。这很好的锻炼了学生data visualization,storytelling和presentation组织能力。




以上皆为California项目汇报采用模型投影动画形式

California项目分析图

California项目mapping
还有就是最后一学期的Research Studio,我选择了Shiqiao Li教授的”The parliament of things”。这个studio鼓励学生从哲学观点入手,思考human与non-human的关系,并将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第一个作业是通过一个装置艺术表达你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哲学理论的理解。Bruno Latour 在“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中提出Purification和Hybridization这两个概念,purification强调nature和society的对立和分隔,我希望通过动态交互式的艺术装置来展示这一哲学概念。我利用一个长亮的“盒子”来比喻自然,以卫生纸和一些枯枝树叶在盒子的四面贴出自然山水的景观,盒子中心灯光透过半透明的材料将“自然”很好的映照出来。盒子的四周还放置了四个红外线传感器,当有人靠近“盒子”,红外传感器接收信号,盒子内部的灯会自动灭掉,“自然”便会消失;当人远离盒子,灯又会重新亮起来,四面的“自然”又会出现。我十分享受这个project的思考和制作过程,也算是我对coding的执著结合设计理论的一点思考和创新吧。

盒子内部的Arduino控制系统

没有人时“自然”被灯光投影显现

人靠近,灯光熄灭,“自然”消失
畅想|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在一路的纠结中跌跌撞撞,又在一次次勇敢的尝试中发现新的自我。灌一句鸡汤,“There is no failure. You either win or learn.” 以后将继续在数据和交互设计的边缘不断探索下去,也将在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中继续纠结并勇敢着。
图文|李麒瑶
THE END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师
UniDesignLab专访 | JERDE副总裁Danny Ha: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更有价值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个人经历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建筑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