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师王忠旭:躬身入局,引爆一个个创意点

套在黑框眼镜和黑色长衫里的王忠旭,看起来非常朴实,能被人轻易识别出他是个「理工男」。他天赋异秉、年少成才,24岁前已拿到6个实用新型和3个外观专利,拥有一份独特而鼓舞人心的履历,是原创产品设计的坚定信仰者。
将产品价值最大化
2018年5月,在校创业2年后,22岁的王忠旭拿到结业证的同时收到了碧桂园的offer与四万元。
四万元是他卖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专利——草莓音乐节的联名卫衣所得。
当初,碧桂园与草莓音乐节合作,碧桂园看上了王忠旭的作品,相关负责人与他商谈后敲定合作。为了配合草莓音乐节的户外属性,王忠旭量身打造了一款便携、防水、防晒的联名卫衣。

因其造型百变、便携轻巧、兼具美感与实用的属性,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草莓及百万年轻人的认可,斩获国家专利。
也正是因这件卫衣,王忠旭与碧桂园结缘,成为了碧桂园的主创产品设计师。
进入碧桂园后,他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先后完成了城市之光、正大光明书法套装、玉琼旅行茶具、碧桂园日课等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也因此慢慢走入大众视野。



2019年3月,碧桂园与故宫第二次合作,王忠旭作为碧桂园主创产品设计师,在合作过程中,被良渚文化深深吸引,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也走进了他的视线,他决定设计一套玉琮造型的茶具。
玉琮最早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形器,为古代「六器」之一,「琮」之名,始见于儒家经典《周礼》等古籍,为古代最为高贵的礼器之一。
在意境为先的引领下,王忠旭将商业元素、传统文化、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使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交织结合,展现器物之美。

因其内圆外方的特有属性,玉琮的制作并非一帆风顺,人们无法想象它在炼泥、制胎、烧制等过程中,经过了多少次的反复调整。王忠旭并未放低要求,哪怕1%的细节技术,他都坚持死磕打磨,精益求精,力求极致。
最终历经3个月,经过不下八次打样的努力,这套茶具才随着良渚文化申遗成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王忠旭因此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
碧桂园给了王忠旭更大的格局、耐性和长远的目光。在其沉淀2年后,眼看事业已上正轨,面前一片坦途,但让人意外的是,王忠旭选择了离开。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积累,准备得更好,把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原创产品设计的坚定信仰者
王忠旭从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清晰认知,更懂得将目标拆解,以终为始,然后借力资源来实现目标。
他拥有远超于同龄人的心智,这或许与他童年的经历离不开,作为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从小他未获得父母过多的关注,作为盐商的父亲异常忙碌,母亲没有过多的精力同时照看三个孩子。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执着与财商,从母亲那里培养了独立。
刚上大学时,同学们都在享受大学生活,他却因大学所教的知识不够实用,怕虚度大学时光,开始焦虑以后该怎么生活。
这种焦虑感促使他不停向前奔跑,开辟属于自己的赛道。
2016年,王忠旭20岁,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他开始了创业,并因设计出了一款校园江湖APP,获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广东省银奖(全国铜奖),成为了校园风云人物,被老师争抢。
以王忠旭彼时的光芒,走一条UI设计之路,顺理成章。谁都没想到,他转变赛道,去做了一名原创产品设计师。
某种程度上,王忠旭是被命运推着走的。
2017年,受品牌营销课程启发,王忠旭在汕头陶瓷学院浸泡了2个月,研究出了一款陶瓷笔,并获得了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入围奖。2018年,他又推出了一款自主设计的平衡蜻蜓灯,销量火爆,淘宝两轮众筹约80万,并荣膺2个国家专利证书。
财商过人的王忠旭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心全面转行去做原创设计。进入碧桂园担任主创产品设计师只是他逐梦的开始。

绘画是一种探索真相的方式
王忠旭的原创产品设计之路,始于幼年习画的经历。自小,他就对艺术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时常独自一人,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
大二开始,他除了自主创业外,还承包了四个画室的工作,教授油画与插画。长期的研习,为王忠旭日后从事产品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基础。
在他看来,设计与绘画极为相似,绘画即思考,是一种探索真相的方式,看似只是在一张薄纸上轻盈挥洒,却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心力,需要有极强的耐心与对事物极其细微的观察,然后进行精雕细琢,最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美的效果。
没有灵感时,王忠旭会选择暂时把产品放在一边,去发发呆或是睡觉,让自己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就像玩魔方一样,第一面走不通,多换几面试试看,或者让自己再等等。」
王忠旭将常年绘画的浸染和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在原创产品设计工作中有机地融会结合,很快在设计领域摸出门道,获奖无数。
原创产品设计师的身份,与少年学画的经历缓缓重合,就像是命运一早给王忠旭安排好了道路。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不会白走。」

将生活之美带入作品之中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在设计之外,王忠旭也会抽身让自己时刻保持着生活的乐趣。甚至他的那些爱好,乍一看都与设计「不大沾边」。
除了绘画,王忠旭还酷爱做饭、射箭、睡觉、发呆,这些相对静止的瞬间,也是他倍加珍惜的,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为了设计出自己更满意的产品,王忠旭会去看看时装周或四处旅游,从中汲取灵感。因经常凌晨回家,为节省精力,更好的投入到产品的设计创作当中,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家中一只叫「八蛋」的猫儿,成了他回家的理由。
这种对于生活之美的敏感,看似与幼时绘画的经历大相径庭,却最终都被他内化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毕竟,唯有将生活过得千滋百味,才能懂得如何把这份「滋味」带到作品之中。
躬耕设计,步履不停
中国1700万设计大军,其中产品设计将近500万,每年有近五六十万的设计师毕业,经历了行业的大浪淘沙后,深耕者越来越少。
王忠旭班上56人,毕业3年后,现在还在坚持做设计的不到5人。王忠旭能坚持下来,除了心中的热爱,更离不开长辈或恩师的提携。
中国工业设计师之父柳冠中老师曾多次点评王忠旭的作品,「做产品也好,做人也好,你要有自己的主观性。做出来的产品要真正能解决某个问题或是给大家带来一些实用性的价值......」

王忠旭一直把这些教导牢记在心,在他看来,作品是有生命的,他想让自己的作品存活在大众的认知里久一些,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沉寂下去,做人亦是如此。
「我喜欢设计一些有趣味的东西,为生活增添快乐。我不指望自己的设计能改变世界,只希望更多的人,因为我的设计多一点快乐。」这是王忠旭做产品设计的初衷,亦是他一生都要践行的设计理念。
为此,王忠旭选择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塑造一种生活方式。他对所经手的作品,要求「新颖、有趣、实用」,不留于表面,臻于完美。
设计这条漫漫长路上,王忠旭一直在前行,从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