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方式的影响力
十五分钟洗澡时间
1、放空
回味海马星球新一期节目:“一个硬核的世界游荡者是如何养成的”,
想到“寻找自在”是否是和素书的“道德仁义礼”是否是所谓的道?
想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何无法直接用可实践的方式说清楚呢?
最后落“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自然科学会比宗教更具有可信度呢?”
2、胡思乱想
自然科学有个特征,它能被人用现代语言(无论中、英文等)说清楚,这个“清楚”指我和另外一个人对同一条定律的正确理解应该是100%相符的,不存在多种理解,或者多种理解是可以被穷举的。
但是,宗教却无法用现代语言说清楚,比如佛教,会有禅宗等,文字或者语言都很难把它说透彻,或者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个导致它的流传难度相对较高。
又比如早期的自然崇拜,文字还未形成,语言也还未成体系,绘画在交流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种绘画的方式对推动人或者促使人产生自然崇拜有多少影响?
自然科学只是在现代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那么,几百年后呢?如果我们的交流方式继续发展呢?比如如果未来不需要说话,而是直接感应对方的思想,到时候,最合理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还会是如今的自然科学吗?会不会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交流方式对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其实是根本性的影响?会不会其实没有哪个更真,只是哪个更合适?更能在新的交流方式中存活下来?
当前的结论:没有真理,只有适合当下世界的解读方式,这种适合是被交流方式所影响的。
放到个人身上就变成了:不用去找真理,每个人的真理就是找到自己的“自在”。生命有限,所以没有永恒的适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真理,只有在自己的百年中找到自己的“自在”,那就是自己的“真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