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
距离上次自己记录的2020的点滴过去又是半月,现在已经是2021年的一月中旬了。对于我来说,2020年是一整年的兵荒马乱,在安逸与匆忙中、在不断自我疑问中挣扎。2020年,承载着我一年级到研究生生涯的小区被拆迁,当大箱小箱、一车一车搬家,回头看空空荡荡的小区,我好像穿越到了德善身体里,看着空空荡荡的双门洞。我没有那么多的小伙伴,在这个院子里只有我的家庭记忆。一些果树、一些健身器材、一个小小的保安室、亲切的十几年如一日的保安叔叔、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小小又让人感觉特别安全的大门,以及金光闪闪的“槟香公寓”四个字。我看到了童年的我在石子路上走,钻到小弄堂里、在健身器材周边晃荡。在阳台上拉二胡,多少次幻想把二胡丢下阳台。我看到初中的我倔强地要骑自行车,每天早上冻冻缩缩地推着车出门。我看到了高中的我背着大书包下晚自习,回到家里吃着零食泡脚玩手机。那是唯一的休闲时间。我看到大学的我打包了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家,半个月后又蹦蹦跳跳地回来。我看到了因为复习法考两个月没出门在书桌前埋头苦战的我,后期每天六点起床十二点睡觉。通过后苦哈哈地自嘲说早知道不那么用功读书了。
……
在这里的回忆实在太多,我不愿意去回忆,因为我从不觉得我的家离我而去。我拒绝去那一片街区,不想看到废墟惹到自己伤心。
但不管我承认与否,我的人生被迫向前。可能真的步入新阶段了。人生如列车旅行,一大部分,便消失在后面的风景中了。
在2021年年初的这段时间,我完成了开题答辩,去了厦门旅游四天。回来后感到百无聊赖,和室友也总没话说。说实话我找不到实习的意义,因此我在学校里整理了东西,匆匆回家开启我的寒假。
这段时间我的心情一直很复杂,好像永远都拿不定主意。内心深处我不想放弃这个香港交流的机会,但迫于现实我决定了取消交换,并和老师说明。在那之后,无论做什么,我的心中一直挂着这个没有成行、主动放弃的交换。我开始焦虑,看着周围同学忙忙碌碌地、感觉无意义的实习,看着自己未来日程表上的大片空白,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断侵袭。这种感觉无时无刻都出现在我脑中,如果当时报了挪威该多好?如果报了日本该多好?如果没有疫情该多好!在厦门,当我吃着沙茶面、当我晚上躺着看综艺、当我坐着钟鼓索道吹冷风、当我骑车在海边……不用自我欺骗,我脑中一直挂念着未成行、空出来的2021年上半年。
我焦虑于未能在工作前出去看看世界,我遗憾于不能出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未来的恋人。面对一切不可预见,我开始惶恐。我不满于现在的研究生室友,感觉研究生阶段遇到的好朋友寥寥无几。身边的人终日忙忙碌碌可我总觉得他们的忙碌毫无意义,即我不想在没想好人生目标时又开始一份占据过多精力的实习。
于是回家。
我不用面对无语的室友,早上即使睡不了懒觉也能懒洋洋起床晒太阳。零食不考虑发胖随便吃。回家的第一天下午去看了拖了很久的扁平疣,一个人做了激光小手术。去了图书馆补办了借书证。在医院等待时,收到香港老师的邮件告知我我的网课课程表。于是,电光火石一刹那,我在脑中决定了参与他们的网课。
2020年的自我怀疑与自我拷问很自然地到了2021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变得如此畏首畏尾。在决定上网课后又开始不断退缩,尤其是看到基本没有交换生、课程很难、面对屏幕开口讲英文更难。我不断怀疑与否定自己。
我记得2018年去日本前,我也有无数的犹豫。我担心报早稻田大学的项目竞争过于激烈,我担心去了之后学分转换问题、我担心保研问题。可是去了之后无数次感慨,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可为什么三年后的我如此犹豫?
你是有在进步吗?
听我内心的声音,是不想放弃这次交换的机会。也决定好,1-5月写毕业论文、交换学习。之后考虑生存问题,准备考公和秋招。我全都计划好了不是吗。不要再犹豫了。
这段时间把之前没看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看完了。在感动的同时,主题曲的歌词更击中我心。
“世上唯一不变 是人都善变”
“说来惭愧 人只要有机会 就又沦陷“
把这两句歌词送给我自己,希望不要再犹豫,也希望一切都能变好,能去香港上课。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