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为什么需要《艺术》?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正在经历对保守主义价值观的质疑、挑战和颠覆。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自己也未能幸免,与一位电视台的美女保持了长达7年的婚外情。

9年之后,他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整个社会伦理的反思,写出了经典剧本《背叛》。
这里的《背叛》绝不是单向或者双向简单的改弦易辙,看完这部剧,你才知道背叛得如此复杂:朋友背叛朋友,妻子背叛丈夫、丈夫背叛妻子、妻子背叛情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背叛一直在隐秘、和谐地发生着。
伴随着那段空前【解放】的岁月之后,西方很多学者在重新思考什么是应该坚守的价值观?如何看待和使用自由意志?比如像品特这样的作家,甚至愿意把自己的丑陋暴露在人前,接受大家的观看。尽管,《背叛》首演之初就遭遇道德批判,但孤独的品特或许觉得:我就是一个罪人,不怕你们知道,我知道你们知道,你们也知道我知道你们知道……谁真的知道呢?

乐观主义者说:人类史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悲观主义者说:人类史是一部血腥的战争史;描述了人类起源以及犹太历史的《圣经.旧约》说:【背叛】与【救赎】才是人类的关键词。
亚当夏娃的【遮羞】【躲避】源于对耶和华的背叛,这个背叛发生在美丽的伊甸园。爱玛和她的情人杰瑞瞒着各自的家人,为了他们以为会再次海枯石烂的爱情,共同买了一套公寓,相信那套公寓也是相当美丽温馨的,暖色的落地灯、满窗的鲜花,还有一张使用率很高很结实的双人床……

可见,在你肉眼所见的所有美丽之下,隐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欲望和悲哀,爱玛和杰瑞走出这个美丽的公寓后,他们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的家庭,亲吻自己的孩子、拥抱自己的伴侣。然后,第二天下午,他们风雨无阻地继续走进那套美丽的公寓……
所以,《背叛》是需要《艺术》的,因为每个人走出某个美丽公寓的时候,都是貌似光鲜的,都是貌似忠诚的,都是貌似自己从来没有背叛过什么的。这种貌似的艺术始终与人类如影随形,越发高超难辨。
所以,人类总是故作优雅地给陌生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转过身,却把身边最亲近的人撕扯地体无完肤。其实每个人都很少问过自己: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让别人觉得我们是那个从里到外都是美丽的、善良的、睿智的自己。尽管我们根本就不了解我们自己。

有个经典的比喻是这样:每个人都像是一只里面装满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容器,遭遇摇晃、碰撞,容器里的东西泼撒出来的时候,你自己和别人才会看到:你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那个,才是真实的我们自己。岁月静好时的我们,不过是装B的结果。
当杰瑞和爱玛四目相视时,杰瑞已经选择性忽略了爱玛的老公罗伯特是他最好的哥们,这个才是真实完整的杰瑞;当罗伯特知道自己的老婆和自己的哥们杰瑞劈腿时,他出乎意外地冷静,因为自己的婚外情从此可以心安理得。这才是真实完整的罗伯特。

就像《艺术》里的三个好朋友,平时称兄道弟、两肋插刀,这都不是他们完整真实的自己。一副20万法郎的白色油画就可以击败他们所谓的亲密无间的友谊。
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这些经典剧作在生活中的真实样本: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之后,爱情很快灰飞烟灭,给地球留下一大堆单亲的孩子;称兄道弟、两肋插刀之后,一起合作一件事情,友情就血流不止、恍若隔世。

所以,越来越年迈的我,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越来越不敢自视或者夸口自己是个好人,因为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会遭遇什么样的摇晃、碰撞,更不知道我遭遇碰撞的时候,会泼撒出什么东西。我唯有敬畏那个能使我站立、也能使我扑倒的力量,祈求他让我【不要遇见试探,救我脱离凶恶】。

透过戏剧,品自己的人生。
周四,《背叛》已满;
周五、周六《艺术》,等你来品味白色对角线一丝震颤之后恍若隔世的友谊。
周日,一票难求的《断手斯城》在拽马再现。

打烊时,让我们不觉得虚度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