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
全书先分析了习惯的重大意义,然后讲了养成好习惯的四大定律,最后总结了如何走向真正的伟大。作者詹姆斯克里尔曾是校队运动员,他在经历了严重的受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康复,逐渐感受到了掌控人生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习惯对人生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的习惯就是你的身份。作者写成这本书,正如企业家和投资者纳瓦尔拉维康特所言:要想写出一本伟大的书,你必须首先成为这本书。
作者在书中揭示了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激励。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提供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体化模型,仔细想来,我读过的《断舍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掌控》《一平米的静心》也都属于同一类型的书。
作者首先提出了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的概念,举了每天提高1%和退步1%的例子:1.01*365=37.78,0.99*365=0.03,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微习惯一旦积累起来的可怕力量,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然后他帮助我们明确,习惯会决定我们的身份,你重复的哪种习惯越多,你的身份就越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习惯塑造身份,与此同时,你的身份也反向塑造着习惯,因此作者提示我们,目标是方向,体系会促进进步,我们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要关注目标但不能一味执着于目标,更要关注过程,关注这个养成习惯也养成我们身份的体系。
然后,围绕着习惯养成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激励,作者概括了养成习惯的四大定律:让他显而易见、让他有吸引力、让他简便易行、让他令人愉悦。
第一定律 让他显而易见。
将想要养成的习惯大声的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给大脑以提示,成为让他显而易见。在此之前可以做习惯积分卡来区分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让习惯更加具体,比如我要在何时何地做什么,用具体取代模糊可以让习惯更易于执行,这看似非常微小的细节真的非常重要。利用狄德罗效应进行习惯叠加,比如我在追剧之后要运动,这样的组合可以用喜欢的习惯叠加带动一个动机比较微弱的习惯,起到促进效果。再就是营造利于习惯养成的环境,越是触手可及越有可能去尝试,而将新习惯与新环境联系起来比在旧环境中养成新习惯要容易得多。反过来,如果要改掉一种坏习惯就降低让他出现的频率,并且尽可能将在环境中清除出去,远离自己。
第二定律 让他有吸引力
还是习惯叠加,用高频行为来强化低频行为。我们总是会模仿三类人的行为:亲近的人、群体中的多数人、有权势的人。利用这些我们可以去亲近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可以加入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群人,接近他们的群体文化,作者说,群体的正常行为往往压倒个人喜好,而且,当改变意味着挑战群体部落时,改变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很难实现。
同理,那么戒除坏习惯就是让他没有吸引力,罗列出他的弊端即可做到。
第三定律 让他简便易行
在这一章里,作者用了个案例,摄影展,两组选手,数量组和质量组,结果到组后,质量组的质量反倒不如数量组,这说明,质量组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一直在酝酿,而数量组一直在行动,酝酿是不会产生结果的,所以正如伏尔泰所说,质量组“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丢掉了最好”,如果想掌控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而不是追求完美。
多少天可以养生习惯?就习惯的培养而言,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重复的频率。
利用一两分钟原则可以帮我们告别拖延,比如,把我要去健身改为我换上健身衣等。
自动化你的习惯。
同理,戒掉坏习惯则是让他难以实行,可以加大阻力,也可以利用承诺机制像雨果一样为了坚持写作将衣服都锁起来组织自己出门。
第四定律 让他令人愉悦
这一章节很好理解,让我们愉悦的事情我们才愿意心甘情愿的去做。所以坏习惯总是很难戒掉额原因就在于,他的奖励是及时的,但后果会延迟,比如吸烟,很快就能感受到放松但是对健康的损害却在几十年后,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警惕越快让人愉悦的习惯可能越不好,另一方面我们学会通过延迟满足来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我们总是在当下为好习惯付出代价,在未来为坏习惯付出代价。
这一章节里,作者还讨论了如何进行习惯追踪和在习惯崩溃后进行修复。习惯追踪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动力去坚持好习惯,可以通过用各种方式提示自己成就感来实现,而习惯崩溃后的修复则显得比追踪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经常面临习惯崩溃的时刻,且经常为此付出代价。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坚持了接近一年的110斤体重,就是因为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和惨不忍睹的体检结果而导致了崩溃,然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飙升到了120,这让我很沮丧。庆幸的是,我正好翻开了这本书,作者告诉我有一种原则叫做:绝不错过两次。加入有一天我错过了,那么我一定要接上。对于好习惯,情绪崩溃的时候也要坚持,哪怕做得少,重要的是你坚持不懈的表现,这一方面在时刻提醒你的身份,另一方面,这也是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永远不要打断他。这样才能不让亏损蚕食你的福复利。(写到这里知道,《刻意练习》、《思考快与慢》之后要读《穷查理宝典》了)
本章对应的戒除坏习惯是可以利用伙伴追责,比如你做了坏习惯就给伙伴100块钱。这种靠规则约束行为的模式其实就是社会和群体的普遍模式,我们总能通过一定的制度来约束行为。
而且,这可以让坏习惯 的弊端立刻显现,避免了在上一章里提到的坏习惯的后果总是在未来的,现在他在当下了就更有利于我们戒除。
最后一章 从单纯的好转向真正的伟大
基因并不决定命运,只是决定了你适合在哪些领域发挥天生的特长。别人觉得苦不堪言你却能自得其乐的事就是你的天性所在,我们也可以问自己:我觉得什么很自然?我合适充满活力?我合适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通过这些问题来找到自己的天性。但是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付出一些努力在至少几个努力,跻身前25%,我们不能总是纠结自己的能力极限而忽略了自己的潜能。
去做难易程度刚刚好的事情。本章里作者还提出了金发女孩原理的心流状态,他说要想达到心流状态,你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超出你现在的能力4%。这与刻意练习的理论不谋而合,养成习惯加上刻意练习,我们就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身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还提出一旦习惯养成就要不断的舔砖加瓦持续跟进。
反思同样重要。决策者会写决策日志,记录自己每周的重大决策,决策的理由,预期的结果,也会在月底或年底回顾选择,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我们可以在每年作总结复盘,除了读几本书,去几个地方以外,还可以问问自己:我什么事做得比较好?什么事做得不太好?我学到了什么?然后在半年后的夏天的时候,写一份诚信报告:推动我生活和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生活和工作的正直程度如何,我怎样为将来设定更高标准?
不要局限于一个身份,变我是一个士兵为我是一个纪律严明、诚实可靠的人。
最后,成功不是要达到的目标也不是要跨越的重点线,它是一个让人得以进步的体系、精益求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