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启示录
查看话题 >女孩醒醒,从coco到Lady M,你并没有消费升级
花了2个星期,终于啃完队友推荐的《守住你的钱》,我俩日常喜欢安利对方自己觉得好的书,然后彼此硬着头皮磕完对方眼里的好书。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无论这本书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领域,总要榨出几点收获,才不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我今年读书的原则。
本书的作者被他的粉丝成为“欧神”,是一名资深房产投资人,在我眼里他是很会赚钱的经济高知男,全书通俗的像看他的自述类访谈节目。 其中讲到消费升级的内容,引发了我比较多的共鸣。
Q1:从coco奶茶到Lady M,你的消费升级了嘛?
书中引用某篇文章中的奶茶案例,大致说的是,从最早街边3元的奶茶,到8元的快乐柠檬,再到15元的coco,再到30元的喜茶、贡茶,白领小资女性持之以恒地提升着她们的生活品质,模仿上流社会的消费习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过着优质的生活。

犹记得大学时期的冬天,我偶尔缩着脖子在Coco奶茶店门口排队点一杯8块钱的桂圆红枣茶,而现在喜茶小程序上任何一款标价30+甚至50+的饮品,完全可以闭眼入,偶尔也会学学他人去Lady M这种网红店打个卡。说实话,那期间真的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独立了,消费升级了。

那么真的消费升级了嘛?
答案是:没有!
从coco到四云奶盖,再到Lady M,只是在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的一款奶茶罢了。
Q2:奶茶因子或者拿铁因子,看似不费吹灰之力的消费升级,到底便宜了谁?
拿铁因子是作家兼金融顾问大卫•巴赫提出的。拿铁因子源于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喝一杯拿铁,看似很小的花费,30年下来有70万元。用来比喻生活中如拿铁咖啡一般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消费。 奶茶也可以归为这一类。

那么一个正常在外独立生活的女孩,开销项目有房租、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杂七杂八的消费项目,很多人没有能力进行大件商品的消费升级。
但很多女孩依然会保留2%作为奶茶因子,为什么?因为这钱少到不足以撬动其他大额资产,比如车子、房子。2%能撬动的是一种感觉,就是"小姐姐每天都能变得更高贵一点","提升幸福感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再升级就是咬咬牙去买能力范围内最贵、最高级的奢侈品。没错,就是和漂亮前台小姐姐同款LV。
看起来这些消费让你"细节高人一等",那么钱去了哪里?
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2%注定要被品牌营销剥削和没收掉。品牌经理永远都会设计出一个正好达到你购买力上限的"轻奢"品牌。你以为自己光彩照人,其实不过是他人的囊中之物。
从coco到Lady M,你是否依然月光?或者信用卡上还有欠款?仔细想想,这里消费升级的最终受益者到底是谁?
Q3:什么是真正消费升级?
我非常同意书上关于消费升级的3点总结:
1)能够触摸到一个更高档次的大类,而不是在同类产品里打转
大类变化从买奶茶开始说,从买奶茶的品类,到买车的品类,算一个升级;从买车到买房,是另一个更高的升级,升级伴随着到达一个更高档次的大类,也意味着人生进阶的跃迁。
也许此时,你依然喝着3块钱的奶茶,但可以底气十足的说:我消费升级了。
2)能获得切实的物质回报
那么获得切实的物质回报,说白了底层就是投资回报率。我身边有个小伙伴,死抠高知男,买个茶几非常认真,精心挑选木材和设计才买,原因是,这茶几越用越贵。买到手里的东西会不会升值或者给你带来价值?回报率一定要考虑在内。一个LV包包和Theory套装可以帮助你赢得一个很有价值的offer,那就买。
作者是资深房产投资者,相对于存款更喜欢囤平方,车位平方或者房子平方都好,捏在手里慢慢升值。
3)自己能掌握喜好
在我的物品盘点表中,我拥有的最贵的包在2000以内。我很庆幸当有能力买下那些所谓女孩必须拥有的LV和CHANNEL的年代,选择了存款,因为今时今日的我不认为这些能够带给我自信、尊重。我明白: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不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掌握喜好才是最重要的。关于金钱,我更希望换来更高的认知和更优质的体验突破。

Q4:面对"消费升级",你的欲望有多少?
一句众所周知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那么,路重要还是罗马重要?
这里有两个概念,"路"和"罗马"。路是“术”,即达到某个目标的路径和方法。罗马是“目标”,即一个人的追求和欲望。
罗马和目标在我身上的体现是这样的:去年10月底开始我尝试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做手帐,到目前磕磕绊绊攒了1000+的粉丝,恰好当时定目标的时候就写了1000粉丝。 小伙伴一语道破:你知道为什么没有获得更多的粉丝吗?因为你就定了1000的目标。 没有更大的欲望,到点就会嘎然而止。
关联到消费升级的类目跃迁,需要欲望的内驱力。特别喜欢杨幂在奇葩说节目的一句话: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她坦诚的面对自己的欲望,并勇敢追逐。如果想都不敢想,当碰到困难,就会以不感兴趣、能力不够、现在挺好的等各种理由劝退自己,更别说升级跃迁了,这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升级,如何去探究自己的欲望?最近在博主极简丹课上学到一个办法,就是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5年的时间轴比较长,信里可以大胆去描述自己想要的样子,表达自己最真的欲望。
欲望不分大小,可以是想做一个贤妻良母,也可以是想年入百万,但这个欲望指引你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拥有自己想要到达的罗马,比知道乱七八糟的路要重要的多。
Q5:走在消费升级路上的你,现在在做什么?
作者在书里经常会傲娇的表达自己对他人观点的看法:以上全错!他说这四个字我是服气的,总能从宏观微观以及经济数据上正面回应。
书里他分享了一段不同年龄段自己做的事情:"我18岁时在干什么?好像是拼命看书,72册的白话版《资治通鉴》,我花了整整一年半看完,后来又看了第二遍。当20岁时的少男少女在抖音里互视,画出同心圆,大派狗粮的时候,我好像在看书。代表着中国计算机极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考试,每年全国能通过8-10人,存量不超过100人,我就是在20岁那年考过的。时针再往后拨,到了25岁,就在抖音里的气质御姐们穿着旗袍跳古风歌曲《离人愁》的时候,我已经背了几百万的房贷,负重前行了。
此时此刻的你在做什么?刷抖音?还是坐在Lady M最好的位置看云卷云舒?因上努力,果上结缘,现在在做的事情会在未来成为一个一个结果。
合上书,我的消费观里长期主义和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性变得更加重要,面对消费主义的套路也会更加冷静。消费升级的前提是自己升级,重申一下,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怀着这样的心态,我给自己写了一封5年后的信,当然底气还是不那么足,还带着点恐惧,但起码做到了敢想和坦诚的面对自己。
当然我不会一下跳入房产投资的池子,推荐给我给我这本书的人更擅长这块领域,而我能做的是更好的去支持他给予更多他追向罗马的力量,以实现让我们家的消费升级到一个更高的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