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历代著作集成


书号: 978-7-5402-5264-9
主编: 王强, 熊烨, 梁松涛编
册数:147册 开本:16开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中图法分类号:I212.01
出版说明
雄安位居畿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历史上,雄安地区曾产生了许多著名文人学者,他们的著作流传至今,不仅彰显了雄安广博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同时也体现了雄安地处燕赵的精神文化品格。雄安历代著作广涉经、史、子、集四部,还包括丛书以及近现代学术专著、日记行记、普及读物、戏剧图谱等等,内容极为丰富,也颇具地方特色,其中许多著作的学术水平与影响流传都达到了同时代著作的第一流。《雄安历代著作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便是首次对这些著作的整理彚刊,为了更充分地彰显雄安的历史底蕴,更深入地挖掘雄安的文化遗产,除雄县、容城、安新以外,《集成》还搜辑了周边高阳、任丘、霸州等地区的著作,对于一些重要人物的著作,还收録了不同的版本,可以见出雄安著作流传影响的广大。民国《雄县新志》开篇即云『一邑著述,国粹所关,高山景行,兴起后进』,可见守先待后,保存文献一直以来就是雄安的优良传统。据《新志》所载,谓『邑人著述之多,(马)之骦称最』,因此《集成》首先收録了马氏的《古调堂初集》,其《序》称『吾邑风雅之业,胥仰吾家』,可知马氏几世能文,一门风雅,其著述亦必尚多,只是今天已无缘见到。清康熙年间官至江西巡抚的雄县人王企埥心系乡邦,他所纂辑包括其父王炘在内的清初畿辅地区七位享有盛誉的才士和学者诗歌作品的《畿辅七名家诗钞》,是雄县最为重要的文学总集,诚如书序所言,七名家『显晦各殊,其调则同』,其作品共同反映了雄安位居畿辅,地处燕赵的精神风貌。刘汝霖是民国学术由传统转向现代的杰出代表,他的年谱考证、学术编年类著作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理国故运动中的时代硕果,因此《集成》也收録了刘氏的六种著作,以体现雄安崇实严谨的学术品格和融入时代潮流的文化风尚。此外宋至民国,雄县还有不少著作或亡佚不存,或家藏待访,希望今后地方有心人士能够续为搜辑补充。从容城通往安新的白洋淀大道上,有一座三贤文化广场,『容城三贤』——元初学者刘因、明朝名臣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是当地崇尚忠义淳朴乡风的标志。《集成》不仅收録了刘、杨著作历代刊刻的不同版本,孙氏著作递刻本全集与稿本,同时也收録了其乡人表彰合刻的《三贤集》,基本囊括了『容城三贤』流传至今的全部著作。杨继盛因其力劾权奸,遭谗下狱,直谏忠愍之声震天下,因此其言行家训在民间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集成》便也收録了《杨椒山先生垂范集》《家训衍义》《传家宝书》等社会民俗文献,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史上大、小传统交互影响以及地方文化衍生建构的真实情况。《孙夏峰全集》中除去一流的经史子集著作以外,也有《家规》《家训》《日谱》等社会史文献,使我们能够更亲切地了解文化世家的养成与家风教育的重要。孙望雅(奇逢子)、孙洤(奇逢孙)的著作也都收録在《集成》中,最典型地体现了雄安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的社会文化风范。通过『容城三贤』及其相关著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雄安忠义淳朴,崇贤守正的精神传统。安新历代著作散佚较为严重,《集成》仅收録四种,其中孙奇逢弟子魏一鳌奉师命而编辑的《北学编》一书,实可视为雄安之学案,能够帮助我们梳理认识雄安的儒学传统及其以『北学』相号召的精神气魄。刘亦珩所编《初等近世几何学》则逸出了传统著作的范围,成为《集成》收録的唯一一种现代数学著作,可作为了解近世国人接受西学与新知的历史参照。高阳、任丘、霸州的历代著作也都各具特色:高阳除去抗清殉国的孙承宗之著作全集以外,《集成》特别收録了齐如山的剧学著作十三种。保定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雄安未来的文化开发也离不开戏曲的助力,齐氏的剧学著作恰可以反映出孕育它的文化土壤以及国剧走向世界的璀璨辉煌。任丘以多世家大族为特色,尤以任丘边氏一族之著作为至伙,《集成》遂萃父子兄弟之书为一编,以彰显其世守儒学,不坠素业的风雅盛况。此外,我国第一位在国外攻读史学而毕业的历史学家王桐龄也是任丘人,他的十种著作也收録在《集成》中,不仅是学术经典,同时也是时代见证。霸州则收録了避乱徙居于此的元代名儒郝经的著作,以及邑人吴邦庆所辑的《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后者是治理开发白洋淀水域资源的重要参考。此外,《集成》还首次整理汇编了近代著名学者高步瀛的十种著作,高氏不仅是民国时期第一流的文史学者,而且除去为人熟知的举要、义疏、纂笺类著作外,他还曾与友人合编了《民教相安》《共和浅说》等普及读物,为启迪民智,化导民俗做了许多工作,让我们看到雄安学人在专业学术之外的时代责任与社会关怀。限于时间与条件,《集成》目前搜辑的雄安历代著作仍然不够完整全面,我们希望藉此引起大家对雄安学术文化的重视,以为将来雄安的深入开发与长远建设提供文献的保障和历史的支撑。
总目录
第一册
古调堂初集六卷清马之骦撰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刻本
畿辅七名家诗钞(一)清王企埥辑清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敬事堂刻本
第二册
畿辅七名家诗钞(二)清王企埥辑清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敬事堂刻本
第三册
畿辅七名家诗钞(三)清王企埥辑清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敬事堂刻本
第四册
刘汝霖著作(一)刘汝霖着民国排印本崔东璧年谱一九二八年文化学社排印本周秦诸子考一九二九年文化学社排印本唐玄奘法师年谱一九三一年《女师大学术季刊》排印本
第五册
刘汝霖著作(二)刘汝霖着民国排印本汉晋学术编年(一)卷一—卷三一九三二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第六册
刘汝霖著作(三)刘汝霖着民国排印本汉晋学术编年(二)卷四—卷六一九三二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第七册
刘汝霖著作(四)刘汝霖着民国排印本汉晋学术编年(三)卷七附索引一九三二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第八册
刘汝霖著作(五)刘汝霖着民国排印本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六卷附索引一九三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一佛教地理讲义民国排印本五五五
第九册
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元刘因撰元至顺元年(一三三〇)宗文堂刻本
第十册
刘文靖公文集(一)卷一—卷十五元刘因撰明成化十五年(一四七九)蜀藩刻本
第十一册
刘文靖公文集(二)卷十六—卷二十八元刘因撰明成化十五年(一四七九)蜀藩刻本静修丁亥集续集遗诗拾遗元刘因撰清顾嗣立选清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刻《秀埜草堂元诗选》本
第十二册
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元刘因撰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定州王氏谦德堂刊《畿辅丛书》本
第十三册
樵庵词一卷元刘因撰一九二二年刊《强邨丛书》本
樵庵乐府一卷元刘因撰一九二二年刊《强邨丛书》本
杨忠愍公集四卷明杨继盛撰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重刻本
杨忠愍公遗书明杨继盛撰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木樨山房刊本
第十四册
杨忠愍公集五卷首末二卷明杨继盛丁耀亢撰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刻本
杨忠愍公表忠记二卷明杨继盛丁耀亢撰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刻本
第十五册
杨忠愍公集二卷明杨继盛撰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定州王氏谦德堂刊《畿辅丛书》本
杨忠愍公全集四卷首末二卷清章钰等辑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味菜庐校刊本第十六册
杨椒山先生垂范集明杨继盛撰清章渊等辑清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刻本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重刊本
杨忠愍公传家宝书明杨继盛撰民国陈君选辑一九二六年石印本
第十七册
孙夏峰全集(一)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征君孙先生年谱二卷游谱一卷读易大旨(一)卷一
第十八册
孙夏峰全集(二)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读易大旨(二)卷二—卷五书经近指(一)卷一—卷四
第十九册
孙夏峰全集(三)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书经近指(二)卷五—卷六四书近指(一)卷一—卷十四
第二十册
孙夏峰全集(四)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四书近指(二)卷十五—卷二十晚年批定四书近指十七卷
第二十一册
孙夏峰全集(五)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畿辅人物考(一)卷一—卷三
第二十二册
孙夏峰全集(六)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畿辅人物考(二)卷四—卷八
第二十三册
孙夏峰全集(七)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中州人物考(一)卷一—卷四
第二十四册
孙夏峰全集(八)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中州人物考(二)卷五—卷八理学宗传(一)卷一
第二十五册
孙夏峰全集(九)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理学宗传(二)卷二—卷九
第二十六册
孙夏峰全集(十)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理学宗传(三)卷十—卷十八
第二十七册
孙夏峰全集(十一)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理学宗传(四)卷十九—卷二十二
第二十八册
孙夏峰全集(十二)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理学宗传(五)卷二十三—卷二十六孝友堂家规一卷家训一卷
第二十九册
孙夏峰全集(十三)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一)卷一—卷五
第三十册
孙夏峰全集(十四)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二)卷六—卷九
第三十一册
孙夏峰全集(十五)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三)卷十—卷十四一
第三十二册
孙夏峰全集(十六)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四)卷十五—卷十九第三十三册
孙夏峰全集(十七)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五)卷二十—卷二十四第三十四册
孙夏峰全集(十八)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六)卷二十五—卷三十一一
第三十五册
孙夏峰全集(十九)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孙征君日谱録存(七)卷三十二—卷三十六一答问一卷三八三
第三十六册
孙夏峰全集(二十)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夏峰先生集(一)卷一—卷四一
第三十七册
孙夏峰全集(二十一)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夏峰先生集(二)卷五—卷九一
第三十八册
孙夏峰全集(二十二)清孙奇逢撰清递刻本夏峰先生集(三)卷十—卷十六一
第三十九册
周易十卦解一卷清孙奇逢撰稿本一
孙夏峰先生笔记残卷清孙奇逢撰稿本六一
乙丙纪事一卷清孙奇逢撰清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二一五
三贤集(一)清张斐然等辑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重修本二四一
第四十册
三贤集(二)清张斐然等辑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重修本一
第四十一册
三贤集(三)清张斐然等辑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重修本一
第四十二册
三贤集(四)清张斐然等辑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重修本一
第四十三册
得闲人集二卷清孙望雅撰清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刻本一
担峰诗四卷清孙洤撰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刻本二〇五
第四十四册
甲初日记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一
第四十五册
庚复日记(一)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一
第四十六册
庚复日记(二)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一
第四十七册
庚复日记(三)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一
第四十八册
庚复日记(四)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一
第四十九册
求志山房文稿六卷年谱一卷清胡具庆撰一九二〇年铅印本一
第五十册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一)卷一—卷八元俞皋撰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通志堂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二)卷九—卷十二元俞皋撰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通志堂刻本一
北学编四卷清魏一鳌等辑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四川尊经书院刻本二四三
第五十二册
葵园诗集四卷清陈惪荣撰清乾隆间刻本一
初等近世几何学刘亦珩编一九三五年排印本二一九
第五十三册
正音攟言四卷明王荔撰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孙高阳全集(一)明孙承宗撰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刻本孙文正公年谱五卷一
第五十五册
孙高阳全集(二)明孙承宗撰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刻本高阳集诗(一)卷一—卷七一
第五十六册
孙高阳全集(三)明孙承宗撰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刻本高阳集诗(二)卷八—卷十一高阳集文(一)卷十一—卷十二一七九
第五十七册
孙高阳全集(四)明孙承宗撰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刻本高阳集文(二)卷十三—卷十六一
第五十八册
孙高阳全集(五)明孙承宗撰清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刻本高阳集文(三)卷十七—卷二十一
第五十九册
车营叩答合编四卷明孙承宗等撰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高阳孙氏师俭堂刻本一
李文敏公遗集定本二卷附録一卷李国撰清康熙七年(一六六八)李霨刻本三二三
第六十册
心远堂诗集十二卷清李霨撰清康熙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心远堂诗二集四卷清李霨撰清康熙刻本一
十三经不二字清李鸿藻撰一九一八年北京自强书局刊本二三五
第六十二册
齐如山著作(一)齐如山着民国排印本观剧建言一九一四年排印本中国剧之组织一九二八年排印本京剧之变迁一九三五年再版增订本戏剧脚色名词考一九二七年排印本国剧身段谱一九三二年排印本
第六十三册
齐如山著作(二)齐如山着民国排印本戏班一九三五年排印本行头盔头一九三五年排印本国剧简要图案一九三五年排印本梅兰芳游美记一九三三年排印本
第六十四册
齐如山著作(三)齐如山着民国排印本梅兰芳艺术一斑一九三五年排印本北平国剧学会陈列馆目録一九三五年排印本国剧浅释一九三五年排印本故都市乐图考一九三五年排印本
第六十五册
邢特进集一卷北齐邢邵撰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信述堂重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便民图纂十五卷明邝璠撰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于永清刻本
第六十六册
尚书解意六卷明李桢扆撰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郭之培刻本
第六十七册
汇古菁华(一)卷一—卷六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
第六十八册
汇古菁华(二)卷七—卷九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
第六十九册
汇古菁华(三)卷十—卷十二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
第七十册
汇古菁华(四)卷十三—卷十六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
第七十一册
汇古菁华(五)卷十七—卷十九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第七十二册
汇古菁华(六)卷二十—卷二十四明张国玺等选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刻本第七十三册
东陵集三卷边铭珣撰清钞稿本一
渔山诗草二卷清边汝元撰清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刻本二二一
第七十四册
随园诗草八卷附禅家公案颂一卷清边连宝撰清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任丘边氏家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竹岩诗草二卷清边中宝撰清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任丘边氏家刻本
第七十六册
周易通义(一)卷一—卷五清边廷英撰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刻本
第七十七册
周易通义(二)卷六—卷十清边廷英撰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刻本
第七十八册
周易通义(三)卷十一—卷十六清边廷英撰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刻本
第七十九册
健修堂诗集(一)卷一—卷十一清边浴礼撰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刻本
第八十册
健修堂诗集(二)卷十二—卷二十二清边浴礼撰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刻本一
空青馆词稿三卷清边浴礼撰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刻本
第八十一册
剑虹盦词存一卷清边保枢撰清钞本
国朝大事记十二卷清金象豫撰清抄本
第八十二册
丛碧山房集(一)清庞垲撰清康熙刻本
第八十三册
丛碧山房集(二)清庞垲撰清康熙刻本
第八十四册
丛碧山房集(三)清庞垲撰清康熙刻本
第八十五册
丛碧山房集(四)清庞垲撰清康熙刻本
第八十六册
李文园先生全集(一)清李中简撰清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嘉树山房刻本
第八十七册
李文园先生全集(二)清李中简撰清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嘉树山房刻本
第八十八册
四书顺义解(一)清刘琴撰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刻本
第八十九册
四书顺义解(二)清刘琴撰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刻本
第九十册
四书顺义解(三)清刘琴撰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刻本
第九十一册
四书顺义解(四)清刘琴撰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刻本
第九十二册
四书顺义解(五)清刘琴撰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刻本
第九十三册
中庸说二卷清边廷英撰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诗境轩刻本
古本大学说一卷清边廷英撰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诗境轩刻本
大学改本考一卷清边廷英撰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诗境轩刻本
第九十四册
听雪集四卷清舒其绍撰清精钞稿本一
归鹤集二卷清舒其绍撰清精钞稿本
东归日程记一卷清舒其绍撰清精钞稿本
第九十五册
王文靖公集(一)卷一—卷十清王熙撰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王克昌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王文靖公集(二)卷十一—卷二十一清王熙撰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王克昌刻本一
第九十七册
王文靖公集(三)卷二十二—卷二十四清王熙撰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王克昌刻本一
困斋诗文集四卷籍忠寅撰一九三二年任丘籍氏家刻本四七九
第九十八册
王桐龄著作(一)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东游杂感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一九二二年版新着东洋史(一)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版
第九十九册
王桐龄著作(二)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新着东洋史(二)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版尚俭堂诗存一卷一九二三年排印本江浙旅行记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二八年版
第一○○册
王桐龄著作(三)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陕西旅行记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二八年版儒墨之异同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一年版中国历代党争史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一年版第一○一册
王桐龄著作(四)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史(一)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第一○二册
王桐龄著作(五)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史(二)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第一○三册
王桐龄著作(六)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史(三)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第一○四册
王桐龄著作(七)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史(四)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第一○五册
王桐龄著作(八)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史(五)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第一○六册
王桐龄著作(九)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民族史(一)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
第一○七册
王桐龄著作(十)王桐龄着民国排印本中国民族史(二)北平文化学社一九三四年版日本东北视察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一九三七年版
第一○八册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一)卷一—卷十元郝经撰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刻本
第一○九册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二)卷十一—卷二十八元郝经撰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刻本第一一○册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三)卷二十九—卷三十九元郝经撰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刻本第一一一至一一八册
续后汉书(一)卷一—卷二十二元郝经清郁松年撰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宜稼堂丛书》本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宜稼堂丛书》本
第一一九册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一)清吴邦庆辑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益津吴氏刊本直隶河渠志一卷陈学士文钞一卷潞水客谈一卷怡贤亲王疏钞一卷水利营田图说二卷畿辅水利辑覧一卷
第一二○册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二)清吴邦庆辑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益津吴氏刊本泽农要録六卷一畿辅水道管见一卷附水利私议二六九
烛理堂试帖五卷崔树基撰清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敦本堂刻本四一五
小隐诗钞一卷清崔宜枚撰清末刻本五五七
第一二一册
高步瀛著作(一)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民教相安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北洋官报局石印本共和浅说上下编一九一二年直隶官书局翻印本国文教范上下编一九一三年石印本孟子文法读本(一)卷一—卷三一九二二年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二册
高步瀛著作(二)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孟子文法读本(二)卷四—卷七一九二二年直隶书局铅印本选学举要(一)卷一—卷四一九二九年排印《萃升书院讲义》本
第一二三册
高步瀛著作(三)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选学举要(二)卷五一九二九年排印《萃升书院讲义》本骈文举要(一)卷一—卷二一九二九年排印《萃升书院讲义》本
第一二四册
高步瀛著作(四)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骈文举要(二)卷三—卷四一九二九年排印《萃升书院讲义》本唐宋诗举要(一)卷一一九三一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五册
高步瀛著作(五)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唐宋诗举要(二)卷二—卷六一九三一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六册
高步瀛著作(六)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唐宋诗举要(三)卷七—卷八一九三一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一唐宋文举要(一)一九三五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七册
高步瀛著作(七)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唐宋文举要(二)一九三五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八册
高步瀛著作(八)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唐宋文举要(三)一九三五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二九册
高步瀛著作(九)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唐宋文举要(四)一九三五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一文选李注义疏(一)卷一—卷二一九三七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三○册
高步瀛著作(十)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文选李注义疏(二)卷三—卷五一九三七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三一册
高步瀛著作(十一)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文选李注义疏(三)卷六—卷八一九三七年北平直隶书局铅印本
第一三二至一四七册
高步瀛著作(十二)高步瀛撰清末民国印本古文辞类纂笺民国间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