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关于村上的短篇
【2021-01-19 15:37:00】
引自2020年1月18日凌晨,Yotsugi 给 Frank Dell 的信:
继年初看完了《谈跑步》后,这两天又读完了《再袭面包店》,现在在看《列克星敦的幽灵》。后面这两个村上的短篇小说集让我有些想法::1. 打算下一本村上的长篇小说看看《奇鸟形状录》。2. 《列克星敦的幽灵》其中这一同名单篇可能是村上至今为止我所看过写得最好的短篇。
引自2020年1月18日晚,Yotsugi 给 Frank Dell 的信:
看完了《列克星敦的幽灵》里收录的前三篇短篇,包括同名的《列克星敦的幽灵》加上《绿兽》和《沉默》。对我个人而言,已经能够断言的是,这本短篇小说集是我至今看过村上写的最好的短篇集,the best。超越了我早些年读过的(短篇小说集)《夜半蜘蛛猴》,《旋转木马鏖战记》,《神的孩子全跳舞》,以及前些天刚看完的《再袭面包店》。当然,我同林少华的观点一致,短篇和长篇应当分开看,就如他(林少华)认为《托尼瀑谷》无法(像 Jay.Rubin 所给予的过高评价那样)比肩长篇巨著《奇鸟行状录》,(对我而言)《挪威的森林》是永远的神。如此,在短篇的范畴上讲,我乐意对这本《列克星敦的幽灵》给予最高评价。
此外,也有必要归纳一番我的个人感想,这多少受到《罗马帝国的崩溃 一八八一年印第安人起义 希特勒入侵波兰 以及狂风世界》(来自《再袭面包店》)的影响。虽然一周之内的工作日没有收集记忆灵感碎片,但一周结束的时候总该收录点什么的好,算是某种形式上的“总算是像样地结束了这么一周,就好好地让它彻底成为历史”一般,稳妥地埋葬在某处已知角落。说起来,上周在谢益辉的博文里偶然看到“熵减”的启发,算是与这短篇有所异曲同工。
说到为何选择《奇鸟行状录》作为下一部长篇,这是由于《拧发条鸟与星期二的女郎们》还蛮有意思。作为一部短篇,只能说是“没有缺点,高于平均”这样的评价,但作为以此延拓开的长篇则倍加有趣起来。其中原因不难解释:短篇小说由于篇幅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预热升温,欲打动人心则必需爆点。如此一来,慢热型的传统村上文学则不好做到,或者说,要是做了我反倒会觉得奇怪。
至于《列克星敦的幽灵》这一短篇,像是一种“本格的”村上式(伪)纪实文学范本,评价作“相当标准的优秀水平”就够妥当。《绿兽》则具有“不至于太难以体会的深刻”,是典型的高中国文阅读样本。基于女性第一视角的村上文本倒是有点新奇,但文风总归跳不开村上那种熟悉的味道。而《沉默》里面,对一些心理的精准把握和不露痕迹的细致刻画已经超乎想象。特别是最后那几段,居然让我对村上产生了当代日本鲁迅之错觉。总的来说,这三篇连着看下来从不同角度产生的冲击,让我毫不犹豫给这本短篇集以最高评价。
【2023-01-31 13:20:18】
2023年1月30日晚,看完村上的另一短篇小说集《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作为村上老读者相当值得一看的一本书。话说收录同名短篇《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一听这名字恐怕会被误认为是某轻小说改编的动漫。只能说村上领先业界四十年。
从我中学时刚开始读村上,我喜欢从头到尾按顺序一字不漏地看一遍:《挪威的森林》,从林少华的序《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到海洋大学落款,到“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波音七四七开始起飞,打给绿子的电话亭降落,这么一趟旅程。后来逐渐意识到林少华在序言里面加入了太多刨析,也就是说在阅读原本前给了你先入为主的个人观点:村上于此书何处写道如此这般,东京大学藤井省三先生认为如何如何,而哈佛大学Jay.Rubin教授又认为如何如何,我则认为如何如何。这下可好,若是第一遍,那么你将无可避免、至少潜意识中、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找答案”进行应试派阅读,这在我看来是及其糟糕的。我个人是“林家村上”的支持者,我坦诚接受自己语言方面的不足(不懂日语)并因此心甘情愿接受林少华对村上故事的转述。翻译终究是翻译,最多只能说是文风上的差异,译者对内容确是做不到增添删减的——于是译者借序一吐为快。这个时候,初读者从头看到尾就十分危险了。再一点,林少华也属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一辈,从他对《尖角酥盛衰记》里头尖角乌鸦的隐喻理解可见一斑(我更倾向于Jay.Rubin的理解),加之看过他自己上传到B站的一些视频(村上书单),从internationalism的角度看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林少华几乎在每一本村上作品的序言中都援引了Jay.Rubin的 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 这本书,已经下了PDF版本,如果有趣的话在Amazon上8块钱就可以淘到精装旧书。话说《挪威的森林》有Jay.Rubin的英译版,我当时在国内淘到的那本都没注意到底是不是他呢。
【2023-02-05】
一周之内,又接连看完另一部短篇集《去中国的小船》。当下《电视人》正在进行中,有点“村上短篇集补完计划”的意味。今天读到一半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连续读了那么多短篇,会不会审美疲劳?细想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之所以对村上的作品如此狂热,一切起源于《挪威的森林》。然而村上的其他作品对我来说,仅仅是以“《挪威的森林》的作者写的其他作品”的意义,还是确实有着别的更加确定的东西在里头呢?如果进一步讲是文风、更偏激地说,林家村上的译本,那值得“村上补完计划”吗?好比如我非常喜欢《一拳超人》并不代表我就一定喜欢《灵能百分百》,仅仅是同一作者显然是不够的。
当下来说,村上笔下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现实主义的描写。因此虽然村上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我对他笔下那些富有想象力的超现实部分一点都不感冒:“我千里迢迢来这里可不是为了看这玩意儿的!快把现实主义文学端上来罢!”可惜这些短篇玄幻的部分太多了。菜依旧是好菜,但不完全符合食客的胃口罢了。也许就像广东人在川菜馆里喊道:“把你们川菜经典的水煮白菜端出来吧!眼下这几道辣的太多了些!”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