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专题】咨询室内的故事——小李篇(二)
我们是一群扎根心理学一线的心理咨询师,也许没有亮眼的头衔和闪光的背景,但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心理学知识,用温暖、专业和诚信滋养每一个心灵。
本期主笔:杨文思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并不代表真实来访者经历)
小李的大学生活不太如意,让他总是会觉得烦躁。我们使用了情绪日记,让他学会先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并在每次咨询前回顾一周的记录。小李认为做这样的记录对自己很有帮助。
日期
事件
思维(想法、画面)
情绪/生理感受/行为
_
当你觉得不爽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拉起帘子,带上耳机,尽量不去管这些事儿。或者我会选择离开寝室,因为那就是我睡觉的地方。
那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说不清楚,好像有些烦躁,心跳会加速,有时候还会觉得呼吸不过来。总之整个人都有些暴躁,对了,还会有一些担心。
通过几次的练习,小李已经能够很好的觉察到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评价自动思维,帮助自己开始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一切好像进展的很顺利。
小李,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好像一只鸵鸟,喜欢把自己包裹起来,其实我感觉在很多方面你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且往往是有效的。
但我不喜欢出风头。
出风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那是不好得,是炫耀。可能还会受到伤害。
我想这个部份是需要我们去工作的,你想到了什么?

中学的时候我成绩很好,考过全年级第一,但是同学们都排挤我。他们的父母会去作比较,为什么本来是在同一水平的,我的进步那么大,但是他的进步很小,责骂他,然后我要来承担这个后果。
听起来是一个同学,不是所有人。
嗯,但是他的人缘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所以他们都不喜欢我。
我们就这个部份做了探讨,发现原来小李是怕受到孤立,怕再回到那种绝望的感受中去,所以变得内敛,不习惯表现得很好,学习上慢慢变得不用心,但是为了维持好孩子的形象,每天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装作很努力的样子,因为这种刻意的“回避”学习上也变得吃力了。
并且他形成了一些坚定的信念“如果我成绩很好,那么我就会被孤立”、“只要我愿意学习,我就一定能够做的很好”、“太优秀的人会被人嫉妒,会受到背叛”......这些信念一直伴随着他,并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
我们通过内在对话的方式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工作。
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现在的你有一些话想要对七年前的小李说,那会是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