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树人《弟兄》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点进鲁迅的小说,前些日子看几篇呐喊的内容,我发现,鲁迅的观点,爱恨虽然不是直接表达,但是能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对人性的讽刺,对社会现象的披露。我在想这和《呐喊》很切合。那么《彷徨》应该是更矛盾,更沉默的一种表达吗?虽然此前学过《祝福》但是仅仅一篇不足比较。今天看了《弟兄》,这篇很是不错,甚是喜欢,有很多心里描写,如环境对心里的影响,梦境,人物的思考等。内心情感的变化也是起起伏伏。如此丰富的心理描写,好像是在看茨威格的小说,茨威格的小说还是写善的多。鲁迅先生“针砭时弊”,揭露人性“自私,虚伪”等。两家兄弟的对比也很是强烈。爱恨的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梦境与现实。自己变了,觉得他人变了。就像自己东西不见了觉得邻家儿子偷的,怎么看其行为怎么像(是哪篇文章?)。






还能看到国人对中医西的一对矛盾。


闹钟的声音也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以前高中语文总是让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篇是个不错的范例。景情,情景。景尽着情颜色。
当我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多待一会,发现,我也彷徨了。“恶”,“伪”,也是能够原谅的,甚至比“直”更可爱。人非圣贤,世俗就是这样吧。心里想着圣贤,做着苟且俗人,难道不比心里想着苟且,做着苟且俗人更可爱吗。
了解原因之后似乎都是可以原谅的。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