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的老鸡汤引发出来的问题
上海天平路的老吉士酒家一向都很火,不订位可能就随时要排队一到两个小时,或者被拒诸门外。我来了上海十几年,一直都是那么火。


几天前太太跟姐妹们去了老吉士酒家午饭,剩了好多老鸡汤,连整只老鸡打包回来。汤真好喝。一只鸡怎么可以煲出这样好味的汤?看见鸡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晚上可以吃鸡。太太的即时回应是有姐妹说老鸡汤的老鸡不能吃的,咬不动。咬不动?我立刻想起在美国休斯顿太太买过一只活杀的农场鸡。那鸡的身材有点瘦长,不像平常买的鸡。我蒸了预备做白切鸡。那鸡的皮熟了都超级韧,用筷子也刺不穿,最后扔了没吃,因为真的咬不动。
我打开外卖盒,用手指按一下鸡皮鸡肉。不算韧。应该可以吃。理论上老母鸡的皮肉应该比一般市场卖的肉鸡老,但说不能吃似乎有点夸张。可能说这话的姐妹嘴刁,煲过汤的肉觉得不好吃才这样说。
晚上差不多把汤都喝完了,剩了一点。我吃了一些鸡肉,不老,味道还不错,似乎鸡没有煲很久,肉才比一般煲过汤的鸡好吃。于是我决定隔天汤喝完后放一煲清水再煲一次。隔天一早我用了一点鸡肉做三明治,因为还涂了牛油,夹了蛋黄酱和鸡蛋,味道不错。

用煲过汤的材料再煲一次,广东人叫翻渣。老吉士酒家的老鸡汤应该是炖汤,就是鸡放锅里,把盖封牢,再把整个锅放进更大的锅里,大锅里放水,一直用火把大锅里的水烧开。小锅的锅底不会碰到大锅的锅底,所以小锅里的汤是不会怎样翻滚的。这样鸡的味道慢慢释放到水里成为汤,汤不会变成奶白,比较清澈。广东讲究吃的人会喜欢炖汤,味道比较纯和。
把鸡放锅里,倒满水,然后直接加热让水翻滚,那才是广东人的煲汤。这次翻渣的鸡汤颜色是有点奶白色的。大火煲肉的汤都会有点奶白色的,不论是猪,牛、鸡、鸭。果然味道不错。想想家里有什么可以一起煲的。太太买了一颗西芹做土豆沙拉,只用了一片,于是拿了两片切粒放进汤里。家里有海带、木鱼碎片。泡了日式出汁。木鱼碎片扔掉,海带切片连出汁加入鸡汤里。翻渣老鸡又熬出几碗老鸡汤。太太对老鸡肉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把鸡翅和鸡腿、西芹、海带都吃掉,余下的鸡肉鸡骨都扔掉。

我很喜欢喝汤,那是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小时候家里是天天有汤的,母亲那时是一周煲三次汤,其他日子滚汤。煲汤一般最少要花两三个小时,所以又称老火汤,滚烫大概就是十几分钟,基本上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跟煮菜差不多。滚烫的汤料比较少,也没有煮老,通常会全部吃掉,煲汤的汤料通常比较多,尤其家里不会像外面放味精,需要很多的汤料才能煲出一锅好汤,汤料(尤其是肉)煲久了有可能味道变淡了,柴了或煮烂了不好吃,时常大部分都会扔掉。
现在扔掉煲汤的汤料时都有点罪咎感。真的很浪费食物。煲汤料不翻渣也是非常浪费的。
话说会来,老吉士酒家的老鸡汤不可能用一只老鸡汤就能够味道那么好,肯定师傅出马了。所谓师傅就是味精或鸡粉。那只我翻渣仍然能做出美味鸡汤的老鸡是要证明老鸡汤的确是有鸡的吗?
其实在外面吃饭是很浪费的。点菜点太多,剩了又不打包是浪费。越高档的餐厅,食材的浪费越厉害。食材那些不好看的部位不会用,大部分扔掉。这些浪费掉的部位也要花钱买的,不过最后是食客买单。很多地方的人三餐都吃不饱,甚至长期在饥饿的状态下(据说全世界每天饿死两万人),我们却在谈论享受,只吃最好的部位。
我不会反对人上馆子吃饭,我会去。也绝对不藐视去高级馆子的人,我大概偶一为之。凡事都适可而止。这世界出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过度。
尽力吧。可以继续利用老吉士酒家打包回来的那只老鸡令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