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的价值观穿越

片尾男主那句“自由”不仅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奥斯卡评委。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欧洲中世纪,那会儿生产力落后,人民最关心的是有没有饭吃。那会儿文化被天主教垄断,人民只知道我们是上帝的奴仆,我们是有罪的。那会儿社会结构是封建领主制,我们给领主交粮食,领主给我们地种,并保护我们的安全。在那会儿之前的古希腊时期,人民有自由的观念,在那会儿之后的启蒙运动开始后,人民有自由的观念,可就偏偏在那会儿,人民没有自由的观念。
那会儿人民造反(或者说起义)是因为吃不饱饭,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这点和历史上的中国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没有区别。领头的可能想着救黎民于倒悬、皇帝轮流做,可跟着他们折腾的底层人民想的就是打完了仗,回家能有几亩良田,几间房,老婆孩子热炕头,从没有翻身当家做主的想法。这种观念在解放战争很多士兵中还普遍存在,更别说中世纪。
再说影片中苏格兰人民为了民族独立而起义。民族国家的概念是在启蒙运动之前才出现的,这也正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组成元素。那会儿人民造反,只要领头的一完蛋,基本就树倒猢狲散了。而不像一战和二战之后,一个民族为了主权前赴后继地闹腾,即便带头大哥死了好几任,梦想也毫不褪色。
SO,此片的编剧和导演,是把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部分价值观,移植到了那会儿的苏格兰人民身上,从而让他们更能获得观众的同情,让影片更具吸引力。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