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拖延症!
你有多拖延?你又觉得你孩子有多拖延?什么是拖延症?!
儿子你快点啊!儿子你抓紧时间!你刷牙没呢?赶紧睡觉啦!明天还得上学!哎呀你怎么还在看IPAD!儿子赶紧起床!穿衣服洗脸!儿子赶紧走呀咱要迟到了!这些我天天挂在嘴边的话你经历过吗?
有的家长问我孩子是不是拖延症,怎么治?

我今天来说一说我们共同的拖延症,为什么是“共同的”?我下面给大家讲解。
先说说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注意力是被动的,会随时被有趣的事情吸引,而不是努力的维持注意力,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渐递增:3~4岁孩子能集中注意5分钟左右,4~5岁10分钟左右,5~6岁20分钟左右。
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家长需要孩子做的事情上时,家长会急切的催促孩子快一点儿,看到孩子总是无法完成,家长就会焦虑,认为孩子一定有拖延症。如果说了几次孩子还没有动,妈妈们的情绪会变得暴躁发怒,家长用怒气传递给孩子一种恐慌的感受,而孩子对这种情绪的感受是:“现在不完成这件事,我就会死掉,我非常害怕。”当孩子承受到妈妈的愤怒和焦虑时,会出现对抗情绪,这是因为,孩子感受到此刻妈妈想控制他,控制的感觉就像是:你不需要思考,你需要服从,你就是我的手和脚,只需要服从我的指挥。
孩子觉得无法实现自我,感觉到“我”在被扼杀,这时拖延和对抗的情绪就产生了,孩子拖着不动就有维持“自我”感觉,孩子想:此刻我什么都不做的对抗,感觉没有被杀死。

分析一下家长们的愤怒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一个愤怒的小模型。
愤怒产生于内心的焦虑——焦虑是源自于我们在恐慌。
那么你在害怕什么?
1. 家长担心,孩子现在能力太差了,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在这件事上,家长有很多期待。
“好起来”的标准是什么?是和大家一样。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孩子不同。
2. 我们家长在幼年时也有被父母愤怒着催促的经历。所以我们在演绎着小时的模式。当我们年幼时有被父母严格要求的经历,我们想要优秀,我们很难放松,时刻生活在社会对于“好”的定义里。
3. 我们每天生活节奏很快,往往工作一天积累了很多的疲劳和烦躁的情绪,没有出口。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烦躁。
家长没有安全感。这种情绪孩子不能理解,孩子只是孩子,只是我们还不够强大。
我们家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拖延症。
我经常会说,拖延和焦虑是一对儿。焦虑是一种急切,“如果不干我就会死掉”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此真实,让人不安的同时又抓不到源头,当我发现自己在焦虑和拖延里徘徊的时候,我闭上眼问自己,底层情绪是什么——是安全感不足,那是什么造成了我没有安全?是那些社会观点,那些我想要比别人好的想法,那种我不能脱离群体的不安。
我们的社会存在很大的社会焦虑,我们时刻在被各种观点影响,比如: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现实会狠狠打脸不懂得改变的人;自律更自由……这些正面的鸡汤,无时不刻的让我感到焦虑和危机。
当我焦虑很严重的时候,我没办法启动,即使我知道我需要做什么,但我没法轻松的开始去做,反而是更严重的拖延。这之后我还会循环进入自责和后悔,后悔虚度了光阴。
接下来讲如何做,我们有接纳自我的力量,我就是我,我不生活在别人认为的对与错里,我的孩子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我们有多少对自己的好与坏的评判,全是来自与外界。我们是有多想和“大多数”一样,如果你就是那个唯一的,美丽的,你是否能够接受自己?如果我们去了一个小岛,岛上的生活节奏很慢,很舒缓,那生活又变成了什么样?所有那些你的心已经知晓的但你大脑不允许的,我们能不能放手?
当焦虑袭来时,尝试使用呼吸冥想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感受一下活在当下。感受我们是鲜活的,把自己的心绪节奏调整到自己刚好感到舒服。好的那我们轻松的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