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目的是留下!

01出发
恰有一整天的假期,晨起听况况说留下街道很有本地人的烟火气,便临时改变了目的地。留下虽与西湖同隶属于西湖区,但从西湖西南角过去也要十几公里,因为直达巴士只在假日开放,不想转公车绕大圈的我选择了从杨公堤走灵溪隧道那边骑行过去。 途径虎跑路——杨公堤——灵溪南路——灵溪隧道——西溪路,历经峰回路转最终才到达留下。
02沿途景色让我留下
骑行的第一段路是杨公堤,这是三堤中唯一一条可以车行,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长堤。骑行的时候可以享受辛苦上坡过后下坡冲刺的愉悦,即使没有翅膀,也能乘风归去。 但是坐公交过杨堤,则更多的是过山车失重的恐惧,每次感觉快到坡路那里就会浑身一紧,死死地握住座椅。据说有个冷知识,老底子的杭州司机碰到杨公堤一般都不会减速。 堤两边藏着很多名人的身影,边骑边找寻像是在捉迷藏,每找到一个就会留下一张照片。关于杨公堤更多的故事,后续打算单独出一篇文章来写(得嘞,又给自己挖了个坑……)。 在灵溪南路上过了双峰插云有一段很有意境的路,我注意到一个叫做九里松的公交站,我猜这个名字应该就是由这景儿而来的吧。

出灵溪南路则入灵溪隧道,感觉自己在里面骑行了很久,怕黑星人脑补了一出恐怖大片。骑行的冲刺阶段是西溪路,因为看到了终点的曙光,蹬车的动力也更加足了,但是依旧没有停下探寻的目光。杨家牌楼、金鱼井这样的有趣地名让人目接不暇,每个名字都藏着一段有趣的往事。 边骑边玩,下午一点多才到达留下历史街道,这篇文章也终于在无数的废话后迎来了主角。
03何为留下?
留下镇是杭州市的重要卫星城镇之一,留下之名来自于宋高宗赵构南迁选址时的一句话“凤岭开行宫,西溪且留下”。凤岭指的是我之前写过的凤凰山,这句话则表达了宋高宗对于西溪美景的不舍之情。 下面这组图是我在“留下街”往古街走时拍的,当时一队军人拉练经过,感觉很应景就拍了下来,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守候,才能山河无恙,所以留下了这张图。最喜欢第一张图墙上的“下”字和人融合为一体的意境。 留下街墙壁上的西溪十八坞勾起了我的好奇,通过百度以及街道上的各种蛛丝马迹,大概知晓了其中的曲折。
东穆坞和西穆坞在我费了一番功夫爬地图后终于找到了些许身影,分别是东穆坞公园和西穆坞公交站。而直落坞、石人坞和龙驹坞也在我上网搜寻信息时有了故事的填充,但是剩下的一些坞我已经找寻不到影子了。
据说诸山坞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古刹胜迹甚多。在西湖湖心亭看过雪的那个张岱,曾有一篇叫做《西溪》的文章,提到过西溪的石人岭。

而文中提到的粟山,我在留下没有找到身影,只看到了墙壁上写着的栗山,我去搜寻了这个诗,不知墙上的两个点是不是被小鸟当米啄了去才没了踪影(bushi。毕竟飞来峰的诗句都写错了,这种文化体验感觉拉低了这个文脉的水平。
和牌楼对视后进入留下历史古街的第一感觉就是很静,静到没有风也可以听到河水的每一次波动。 我记得之前去参加南方周末的N-TALK,在宣传手册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百度百科里提到的“某某地界”、“某某墙界”我在走过古街的时候还能看到印记,不过当年的风光门面已经败落了,只有一两间还开着小店,但门可罗雀。 当年的“美人靠”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护栏,只有几个小亭子里还有“美人靠”昭示着它们也曾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过身影。 本照片拍摄于申明亭,老人所靠即“美人靠”
04还在留下的人
我去的时候人不多不少,散落在主街和巷子的各个角落,就像一幅错落有致的画卷。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阳光足的地方人也多些,都在享受着闲暇和慵懒的小时光。 人们在这幅画卷里留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人在凉亭里打盹儿,有人在躺椅上梦周公, 有人靠着桥边护栏晒太阳,有人坐在桥上抱着婴儿午睡,有人划着船徐徐前行,有人在树下玩着手机,也有人在跟熟人拉家常。 留下的这些小巷子在地图上都找不到身影,只能在古街的主路上自己摸索。 贴着风水符的门户 安乐街32号的这个房子也是有故事的,讲故事就不得不提告诉我故事的一位70岁爷爷。 在留下古街闲逛,举着相机到处拍。逛到留下幼儿园附近遇到了一个刚和熟人拉完家常的老人正提着酒往家走。老人着深蓝色的居家睡衣,我从镜头里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我,步伐很健朗。离着我还有两三米远,他就朝我喊话“你在拍什么?” 我跟老人说我在拍房子,他就开始和我讲那幢房子的历史。爷爷告诉我,我正在拍的这个地方原先是座庙,庙的斜前方是个池塘(或者是坑,当时我有点没听懂),后来留下遇火,所以请人来看风水,才知道是因为那个坑被填掉改造破坏了风水……然后幼儿园那里也是座庙,还有原先主街上的西溪河要比现在宽…… 老人边说边比划,说得越久沉浸的记忆点则越深。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还回忆起了小时候遍地的蛐蛐和满树知了,和小伙伴一起在巷子里跑着玩,不过现在也都只能定格在脑海里了。 爷爷说着说着又谈到了历史,他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持续了十分钟的谈话,老人告诉了我两个朴实的道理:一是不要破坏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二是做人要有良心,要善良。 苍滕虬枝缠身的古桥是岁月的见证者,留下有三座古桥,分别是“庆春桥”、“盈春桥”和“忠义桥”,就是这样的一方水土滋养出了忠义与善良。浙江当今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留还要感谢留下镇的两位丁氏兄弟。 来到留下我才意识到原来现在还会有人拉住陌生人聊天,聊他们的生活日常,聊他们几十年沧桑积累下的人生经验。 这位坐在古桥上晒太阳的老爷爷,冲着我的镜头挥了挥手,真遗憾当时候没有录像,现在只能让那一幕留在记忆里了。他冲着我的相机笑了很久,待我放下相机后,笑着跟我喊话:“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言语间满是骄傲。 然后老爷爷给我指路去山上看看,那里空气清新而且景色美,他们经常过去散步,我查了一下,老人说的那座山应该就在屏基山公园。 每一个在留下的人都诉说着留下,留下的是他们美好的回忆以及已经逝去的生活面貌。 改造后的留下弥补了些近年流失的文化气息,这样的墙壁从古街一直绵延到了留和路上,不过光凭这些肯定还是无法还原出老人们记忆中的留下。希望进一步地改造可以再用心一些,至少不要出现错别字了。 身影留下,暂别留下,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还能留下一次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