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摘记
章一: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降低“对实际不需要的产品的购买欲”
·物品“必要性”>“有效性”
·“舍”即直面内心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感觉已经不适合你,不会给你带来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处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没有必要为东西本身留情。
·坦诚地面对自己地内心,剩下的就是开始行动。
·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
章二: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观念上的断舍离:
·敞开式收纳——确认+掌握→合理收纳(物量合理、未溢出、已整理)
·停止自我否定
·断舍离的目的→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原动力→“我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杂物上的断舍离:
①拿出杂物,俯瞰
②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③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④杂物进行“清扫、擦拭、磨刷”→收纳
·“必要、合适、愉快”三要素
①不需要:“即使没有也不会发愁”
②不合适:对自己不合适
③不愉快:“使用起来心情不好”
收纳指南: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7:5:1法”
①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占七成
②看得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占五成
③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物品占一成
·“1 out 1 in 法”:处理一个,收纳一个
·one touch一键式取放法:敞口,减少花时间/烦琐的做法
·“断舍离”是加分法,全力集中在“达成事件”上,一点点增加成就感。(一放手,减压力,笑容多)
章三:断舍离改变人生
·断舍离——减法解决方案:丢掉的是杂物,也是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的走进“知识”。
·断舍离↑→选择和决断的精度↑→行动的速度↑→自我肯定感↑(正反馈)
·“我想要什么样的状态?”,“空间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不管自己多介意别人的东西,也不要随意地处置。
·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
·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质量。
·“坦然和真诚”面对自我和他人。
·断舍离的加法运算。eg:还没有完成的地方非常多,不过对桌子抽屉的断舍离完成得不错,给人带来自信心。
章四:断舍离,怡然生活
“信息与自在人生”
·物质过剩/信息泛滥都会引起思维混乱
·面对新信息,“不信、不疑、亲自确认”(亲自确认信息的来源、根据)
·个人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在信息泛滥时代,自己可以信赖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信息和情报。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这些专业人士出现问题,也不必过多责备,因为是“自己选择去相信的”,这也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道理。
·“在必要的时刻,获得必要分量的必要信息”
“时间”与自在人生
·日程安排做到“镇定、宽松、充实”
“烦恼”与自在人生
·烦恼时就整理家务(断舍离)
“节约”与自在人生
·断舍离最重要的是恢复“生活”的流动感
·节约的对象分为三类“金钱、精力、时间”,要将三者放在天平上一起衡量。
“终活”与自在人生
·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当下”,让“当下”的自己获得自在人生,充实地过好“当下”。
结语:
①先试着扔掉东西,再发愁
②“想待在美好的空间”这一欲求是基于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