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下的梦》读后感
安徒生是渴望爱情的,只要是正常人没有人不是渴望爱情的,可是悲剧造就了他没有爱情。戴建业老师曾经说过:“外向的女人会直接对老公说想我不想,内向的女人只会说想我了没有。”安徒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最内心的那个的人,他用他所谓的童话想要告诉世界所有的人他也是一个想要爱情的男孩,可惜他却得不到。
《柳叶下的么梦》可以说自传,甚至安徒生的大部分童话都是自传。最内向的人告诉别人自己故事的时候是再含蓄不过的,他们尽可能地收敛自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只想让能够懂他们的人懂,而不想让不懂他们的人随意取消他们。
这个故事从来就没有告诉过人们要积极向上,我不认为主人公翻山越岭去到各个国家算是向往自己的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表现。而是在逃避,不断地逃避,想通过逃避来麻痹自己,忘记这一切,可悲的是,不管去哪里,都能回忆起故乡的柳树。最戏剧性的事情是,逃来逃去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大坨狗粮。主人公明白自己逃不掉了,主人公麻痹了,知道自己逃不掉了,他此时此刻终于顿悟了,或许他早就发现了,明白了,只是不知道在吃这坨狗粮之前对自己的刺激这么大!这是最可悲的!他在冬天离开了那对老板夫妇,劝都劝不动,因为他明白,即便回不去也要离开,回到那颗柳树旁,对他来说,这才是永恒的家;他甚至也明白,自己回不去了,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和他想的不一样,失去了应该获得的爱情。可悲的主人公在失去爱情的那一刻,选择了自杀。可见这样的故事怎么能够说是乐观面对生活?它不是在告诉我们面对爱情死亡的时候选择跳楼吗?所以,这部作品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正能量。
可悲的主人公她居然最开心的在他女生的马车后面,居然是最开心的一个人?姑且认为他是最开心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见到自己的发小,感觉回到了故乡,感觉饱含童真,感觉又能回到熟悉自己的人的身旁重续旧日的温情。此时的主人公已经忘记了当年她拒绝他的情景了,大脑里面满满的都是故乡的回忆,这是他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可悲的是,童年原本以为这是美丽童话的开始,可是,美丽的童话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就已经是结局了。
故事到此处是达到了高潮。他们彼此相望,就像小时候一样,他是多么渴望她能够认出他。然而,她也许认出了狼狈的他,或许没有认出来,然而这很重要吗?她或许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美丽生活罢了。最悲催的悲剧就是她订婚了,这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没有了。她的确已经忘记他了。她更像一个骗子。
他明白了,他躲不掉了。他再次离开伤心之地,他明白,故乡的那段经历是他唯一的归宿,他要去找回那段记忆,那段单纯的记忆,那段干干净净的记忆,可悲的是,他明白能回到过去的只有他自己,她已经不能了。哦,对了,也许还有那两块姜饼,它们再也不会不敢说出来了,因为它们结婚了。
对,主人公变得孤独了,他在梦里感受着这一份甜蜜。安徒生早就明白,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会有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自己从来都是孤独的,不可能拥有美丽单纯的爱情。戏剧院里的人都是放荡的,不是单纯的爱情。
爱情在现代成年人眼中是奢侈的。青梅竹马只能是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都被可悲的现实压垮了,收到好人卡的永远都是可悲的人。主人公在19岁那年出现的幻觉终究还是幻觉,梦想终究成了梦想。22岁的时候,经过三年的游离失所,他终于长大成人了,多么年轻又多么愤世嫉俗。
安徒生是一个如此可悲的人,借助童话可悲地刻画了他的梦想和他那可悲的一生。这些故事怎能成为五六岁小孩玩味的东西呢?那真的也是一种可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