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冬令营总结
带了八天小学生,项目提前结束,还算不错的一段经历。虽然领导层有许多不靠谱的地方,合作期间几乎是什么也不告诉我们,导致和预期有许多不一致,但是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负责人的认可,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因此记录一下这段时间的经历和心得。
学生都是平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一共十四个,互相见过面,一部分人同班。一开始我以为是平和学校需要助教,后来发现是家长自己组起来的补习班,和老师、学校都没有关系。家长早上八点半送过来,晚上五点半接走,学生既能上课也有人管,可以理解为高级版的晚托班。负责人自己也是家长,这次是第一次办,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基本上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想法很多,课表上给孩子安排得很满:早上一小时早锻炼,两小时数学课,下午要完成阅读+户外活动+音乐欣赏+词汇/书法课+点心+两小时语文课。两个负责人(也就是两个家长)意见时常不统一,一会说多放松,一会说要抓紧,非常纠结。
真正开始之后,环节设计这些就由助教来做了。负责人做一些辅助工作(早锻炼拿器材,中午送饭、分饭,户外活动帮着一起管孩子,在群里发照片、回消息)。前几天他们会参与到每个环节里,不断提醒我们(比如怎么排座位,及时调空调温度,太吵的时候吼几句,主动和群里的家长聊天等等)。到后面就不太管了,基本上坐在门口沙发上休息,看着我和另一位助教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我们也乐得没人在旁边指指点点。
说到我们呢,其实都没有带二年级孩子的经验。我们两位助教是本科同学,实习时他在美校高中部,我在英校中学部,都没考虑过要和小孩子打交道。(这次为什么来了,那还不是为了花呗吗……)所以来之前还挺紧张的,到处搜了很多课堂管理的视频来看(越看越紧张),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实际采用下来效果还挺不错,接下来就详细说说。
一、奖惩篇
贯穿整个冬令营的就是我们的奖惩制度了。大家还记得小学时的小红花吗,记得从老师手里接过小红花时的激动吗,记得下课扒在墙上数小红花的喜悦吗。二年级孩子还是很吃这一套的。当然现在孩子接触的新东西越来越多,他们需要的奖惩体系也更复杂了,简单一个小红花估计满足不了,所以我们也玩出了很多花样:
第一层——敲章,适用范围:作业、笔记、回答问题、团队游戏获胜
第二层——贴纸,每人能拿到一个“心愿护照”,往上面贴奖励贴纸,十个章换一个贴纸。整个环节结束也会给贴纸,比如要求安静阅读或绘画四十分钟,四十分钟过后会给每个人发贴纸
第三层——抽奖,五个贴纸能在中午时抽奖一次。奖品有笔袋、本子、贺卡等
第四层——终极大奖,结营时再来一轮抽奖,三个章能抽一张卡,卡上写着有奖或无奖,最后计算每个人抽到的有奖卡数量,按数量排名,发礼物。这样既能提高表现好的孩子的得奖概率,又有随机性)
这个制度实施得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很喜欢,也起到了激励作用。不过在这一次里也有些问题:
1. 占用时间。上课做完题老师会敲章,但学生写完的速度不一致,导致一节课不停有学生喊“老师、老师”。这个需要任课老师明确什么时候统一敲章。敲的章可以换贴纸,有些学生数了下有十个,立刻就跑下来问你要,必须不停地说“下课才能换”。
2. 钻规则空子。严格来说也不能算钻空子,就是有些学生会非常积极,特别想要贴纸,跟你软磨硬泡。比如安静阅读能换一个贴纸,阅读完找我复述能加一个贴纸,就有学生专门找容易的书来看,十分钟复述一本,一个接一个地换。有些孩子表现也很好,但总差那么几个章,换不到。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学生,表现很好但是心眼实,所以看着觉得很同情,但是也不能直接给。老师也很无奈……
3. 奖品选择。我们这次抽奖安排的礼物有点失策。日常抽奖分三个等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贺卡,但是学生都不喜欢,基本是抽到都不想要的程度。这个是我之前没有想清楚。因为一开始没有打算把贺卡放进抽奖内容里,打算把它当作贴纸那个层级的奖励来使用,最后再用来换奖。也就是说平时的抽奖不会有区分度,大家拿到的都是贺卡,只是颜色不一样。一直到最后一次抽奖才会有区分度。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太复杂,学生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改成日常抽奖了。如果下次,会多选一些橡皮、贴纸这些他们知道不是大奖也会喜欢的东西。
4. 讨价还价。每次抽奖一定能听到学生说“能再抽一次吗”(打下这几个字我脑中自动播放小视频,结尾标点根据学生性格在 ?,?!!,…… 这几个里任意选择)。无穷无尽的讨价还价可能是小学老师必须面对的吧:“他都可以XXXX”,“他先XXXX的”,“不公平……”,“那能……吗”。好在他们脑子转得快,情绪上来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和你缠一会就没事了(你只要坚持决定,假装有听他们说就好)。我觉得这个是老师需要自己调节的部分,不知道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怎么看,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二、活动篇
助教工作其实除了看孩子就是组织活动。我们组织的主要有开营、结营,以及我在词汇课上的小组活动。接下来依次介绍一下。
首先开营,我们本来预期活泼生动的气氛,但因为有个小孩特皮,总是找茬,搞得我冒火,所以一开营就一顿训话(朋友教的话术:作为平和的学生,你们有没有尊重学校,尊重同学;作为二年级学生,不是一年级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表现出纪律……)然后气氛就比较凝重了,我们俩做了自我介绍,选班长。之后的活动是用点投票和装饰名牌。
用点投票
这个活动我非常喜欢,效果也很好。我们拿了几张A4白纸,在最上面写上问题,包括“我最喜欢的科目”、“我的爱好”、“我的生日”、“我爱吃的菜”、“我的星座”。下面写回答,比如科目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每个回答都画一个大框,留够位置。接着把这些纸贴在教室四周,给每个孩子发小圆点贴纸,让他们绕着教室转一圈,把圆点贴在他们的回答上。十分钟过后,孩子们贴完了,请他们上来看着自己贴的纸,对大家做自我介绍。
用点投票的实质是问卷调查。在这个活动里,有可视化,有绕教室一圈的运动,有自己贴点的主导感。最后看着图自我介绍,也降低了难度。对老师来说,能够熟悉这个班的基本情况,培养共同意识。我是从一个外网视频里看到这个创意的,后来又和同事讨论加工了下,最后结果我们很满意。这个活动适应范围应该很广,大一点的孩子也能用,也能用来回答更具体的问题。
另外多说一句,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令人吃惊,基本上都生动流畅,而且点子很多。但是要上台讲就一个个没声了,除非有准备好的稿子,或者事先练过,或者当场一个个抛问题他们回答。开营他们每个人在前面介绍自己,基本上都是照着点点图念一遍。到结营是要做一封给下一期营员的信,每个人画得很开心,但是上台讲有些人就啥也说不出了。我还是有点高估了他们,下一次的话会给更多支持。
装饰类
这八天让我了解了小学生有多么喜欢画画。给一套水彩笔和纸,小女孩们能画一天。男生也不会讨厌这个,也都愿意画,还会不停地让你看。他们创意真的多,有的把铅笔画的边缘擦出阴影,做出3D效果;有的在纸上滴水,让水彩笔的颜色洇开,达到水粉效果;也有人把纸中间裁开两个竖道,对折做成立体贺卡。我也会真情实感地夸,有的时候会往专业角度夸(比如撞色),或者用比喻句夸(你画的是海底的宫殿吗,或者是云层深处的城堡?)总之他们画的画不是画,要联想到很远的地方去。
主题制作类
这个主要在结营时体现。我们要求制作一个给下一期营员的信。可以画画,可以折纸,可以做卡片。在那之前,我先带着他们回顾了一下每天都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老师,并且把每个活动和老师都化成简笔画,让他们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这是唤醒记忆的一步。
接下来,就请他们来做了。我给了一个模板,包括信件格式和可以填的词。但他们都不想写字。如果这是我的班,我会要求他们写,认真回顾这一期的收获。但负责人的的要求是轻松愉悦,所以没办法,就让他们画画。一开始有点乱,但开始做就好了,他们自己会有点子。看到谁卡住了老师会去给建议。
最后呢,请他们分组做一张海报,主题是我们的回忆。四个人一组。现场超级热火朝天,每个组自己就会有领导者,有讨论,基本不用老师管什么。最后大家都做出了很棒的东西。
几个小女孩的表现很让我惊讶。首先,他们为结营排练了开幕式(五分钟排好的,极其官方的那种晚会语言)。接着他们自己到台前说的时候也一套一套的,感谢这个感谢那个,让我这个在自由主义语境下待久了的游民十分感慨。
英语活动
英语活动我也记录一下。有两个,都是分组活动。第一个是把学生分成两组,先给一个词,然后让学生找这个词结尾字母打头的单词。下一组先说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再接一个结尾字母打头的单词。说出词义加一分,说出下一个词加一分,如果这个词是word list里的词,加两分。我说结束时结束,分数多的获胜。
第二个活动把全班分成三组,先给一分钟复习word list,接着让他们合上书,每个组分到9个字母,要他们回想起word list里,这些字母打头的单词。按顺序1、2、3组报给我,每次最多说三个词。先把自己组单词说完的组获胜。
两个活动效果都不错,用时大概在十分钟。
三、其他
本来第三部分要写“态度篇”,想了想可能会有些空。就还是汇总一下我的想法。
1. 平等。之前我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和小学生交流,现在回想,是自己的无知和傲慢导致的。在带他们的时候,我会弯下腰或者蹲下来,听他们讲话。这些孩子让我反复想到《不平等的童年》里面的中产阶级孩子。他们习惯于对成年人提出质疑,并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和成年人对话,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自己的教育经历不是这样,但是在本科期间接受的“对于教育的观念”是这样,因此这种对话方式对我来说比较舒服。只要不是上课,你可以是他们的朋友,是倾听者,是对他们好的人。孩子们能感觉到的。不过我还没学会怎么和小学生开玩笑,我说出来的玩笑他们都不笑,尴尬(sign)。
2. 训话。负责人表扬了我训话能镇住学生,其实也是靠模仿。刚说了和小学生平等交流,但那是态度上的,不是思想层面的。他们毕竟还是没长好的孩子,会听不懂你的话,会听了但忘了,会记住了但不知道怎么做,会一时兴起失去控制,会被其他同学带跑……反正当老师就是个磨破嘴的活,每天又要劝,又要骂,又要哄。在实习学校还有一些视频里看到,对小学生应该有顺口溜记规则(比如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还有心灵奇旅里用动作让他们安静),但是我们没有,所以都靠老师说,就有点难。我的办法就是在训话的时候先就事论事,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下一次应该怎么做,再夹杂一些理解他们的话。句式上长短句结合,注意停顿,适当用排比句,最重要的是气势。
比如午饭时间太吵:“有些同学还没有吃完饭就下座位,你们看,第一排的正中间桌子上还有饭盒。是不是想以后吃饭一句话都不许说,每个人安安静静地吃?吃饭时候聊几句天,可以;没吃完就下座位,不行。大家上了两小时数学课,都很辛苦,可以放松一下,聊聊天。但是,吃饭时间放松,能下座位随意打闹吗;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吗;能趴在地上从门缝里往外看吗”(说完一句停顿一下,扫视全班)。过几秒之后问,“谁来告诉我以后吃饭时间应该怎么做?”有学霸会举手的。
虽然也就管一时,但是看到全班安静听你训话自信心会爆棚……其实我的容忍度很高,基本不会真生气,都是假生气,他们太吵的时候会仔细找说话的空当,说完我要说的事儿就撤退。就这样还是很费嗓子。同事是男生,最后一天他们太吵,真的生气了,直接怒吼,一个个都吓得不行。
感觉还有一些可写的,但是太累了,先写到这吧。如果有教过小学生的愿意交流交流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