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再读论语
读经典,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内容,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好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人不了解我,我不因此而感到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作风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普通人,平凡过一生的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道理,人世间事情纷繁复杂,一睁眼,无数的事情和角色需要我们自己来扮演,上班起床前是不是再睡五分钟,去前台打卡的时候要不要和自己并不喜欢的那个同事打招呼,这个月自己看中的淘宝上的鞋子会不会做活动便宜15块?待会老板开会时,要坐哪个位置,既不显得和他关系疏远,又能愉快地摸鱼。
是不是很没劲,是很没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大多数情况就是这样平淡和普通的,哪怕你的生活比这要高端一万倍,你中了一个亿的彩票,你是不是要兑奖前想下怎么显得处变不惊。
显得有文化,怎么自己中了一个亿,显得云淡风轻,是不是,所以,这是生活的本质,和财富无关。
那和什么有关,我想到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答案。既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往经典上找答案吧,经典是什么,经典有很多,但再怎么也绕不开《论语》。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自己是人群中普通的一员的,或者你还觉得自己很特殊,很不同?反正我是到现在才渐渐发现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我竟然只是一个普通人,毫不特殊。
话说回来,这还与我们要聊的这位孔夫子有关,年轻人一般是不会对孔子,和孔子的《论语》感兴趣的,在我自己这边,我是对佛教的圣人释迦摩尼觉得好神奇,对道教的一些法术,养生之道,觉得真不错,好得不得了,但现在才明白,儒释道,儒释道,儒家的圣人,我竟然几乎一点都不了解,千百年来,读书人,必须以他的著作论述为做人,科考的依据,不管怎么样,就凭这点,我觉得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在我们的心里,孔子的模样模糊不清,好像是迂腐,满口之乎者也,各种规矩教条。
天!孔子怎么会是这样?
孔老夫子要是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这样远远地看他,模糊地,雾气里看到他是这样的模样。
我相信,他会哈哈大笑,抚掌大笑,笑完,如果他和我们就站在面前,我相信他一定是不会解释,也不会争辩,大笑而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这样觉得。
很惭愧,很多年以来,我也是这样觉得的,觉得孔老先生不酷,不可爱,面容僵硬,在高高的供桌上,面容在烟雾里不清楚,也不容亲近,他好像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板着脸,只会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好像他留给我们的就是要背的那些内容,他离我们很远。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觉得,我相信孔老夫子哪怕知道也会哈哈一笑,也不会与我解释与争辩。
因为他是圣人,理解我,理解我作为俗人对他的不了解。
他的笑是宽容的笑,是豁达的笑,是平等的笑,不是讥讽的笑。
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妄想,我何德何能能与孔夫子相见,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人生的读书道路上,渐渐地发现,我可能是误解了他,或者是不理解他,甚至是不懂他。
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就出了这么一位圣人.......
这是我在厨房打扫时,听到的一位老师在节目里这样描述孔子,从那一刻起,我一阵吃惊,几乎冷汗直冒:
这位圣人,距离现在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也就是说中国以孔子诞生于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聪明人是认可这样的一个的客观评价的,更有甚者,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格局,这气象,像一个臣子说的话吗?而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太恐怖了。
所以,我要开始重新读孔子,读《论语》,还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