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买房记
查看话题 >在新西兰买房时,如何看房子的细节
此文是我们做了一次屋检后记的笔记,在此给大家分享。
其中很多点都是新西兰现行的建房要求building code,很多房子可能不完全满足。我们最后买到的房子也没有完全满足所有点。
其实看房一段时间后,我们都会学到东西。进了那个社区你就会对这个社区的好与不好有一个直觉上的判断。
房子的布局好坏,比如从车库进入厨房是否方便,因为每周去超市回来后需要从车上把东西拿到厨房;还有屋外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停多辆车甚至是船,方便朋友或者租客停车。
屋顶
在新西兰,有各种材料做的屋顶:水泥瓦concrete tile、corrugated iron、金属瓦metal tile、asphalt shingle等等。
我们觉得水泥瓦最好,维护工作量少,而且下雨时的噪音小。以下文章凡说瓦都是指水泥瓦。
Shingle是从美国舶来的一种屋顶,沥青的材料,这种屋顶成本较低,寿命大概20年。最近新建的房子大多用。
有一种镀锌钢做的屋顶,特容易被错看成瓦。看下图,它看上去很像瓦,但不是瓦!它是镀锌钢做成了瓦的形状,只有0.3mm厚,1.3m/板,一踩一个坑。需要刷漆保养,每年要检查钉子是否松动锈蚀。只能用药水冲洗。使用寿命大概在50年左右。

外墙
砖做的外墙是最易维护的,基本不用管。砖外墙与屋顶、地面相邻的一排砖,每三块砖要有一个气口。

所有外墙与地面之间都应有间隙,露出地基,不然外墙材料容易腐坏。离水泥地面至少?cm,离土质地面17.5cm。

外墙防水
如果外墙是混合材料,每两种材料搭接处都应有防水透气处理。首先接口不能外露,要用木条或铅皮等材料封住/包覆接面,防止渗水。防水的同时留有气口,可以排水干燥。



Weather Board
斜面水平木材挡风板
斜面挡风板是将两块木板保持原有厚度上下部份交叠,形成有楞的平面,空气可以从搭接处进入,并在板背面的搭接处产生空隙内循环。背板中的水可以从板子的背面排干,具有良好的防风雨性能。

仿古水平木挡风板
仿古板覆层是将木板上下两端削薄,与另一块木板交叠成平面。容易移动和变形翘起,排水和干燥性能差。空气容易进入油膝层,从而流入雨水。
建筑规范要求一钉不穿两板,一板不用双钉,以保持木板热胀冷缩的性能。

当然,所谓的缺点也只是跟上面的构建方式相比。防水木质weather board 毕竟是仅次于砖的外墙,是不错的选择。weather board 有不同材料,如各种木料或者金属。其中雪松(cedar)是很不错的天然防水防蛀木料,常见的还有松木(pine)
木材料的weather board,有的在表面刷油,保持原有的木质颜色;有的在表面刷漆,比较美观。刷油的每三到四年要重新刷一遍油,刷漆是每八到十年。刷油的话,油可以浸到木材内部孔隙中,比较透气,对木材保养比较有利;刷漆的木材不透气,不利于保养。有些房子的建筑年代很早,但是外墙看起来是很新的weatherboard,它极有可能原来是plaster的,为了更好卖就换了外墙。
窗
窗户上要有气口。
排水管
每12米至少要有两根排水管。排水管进入地下时,标准是套接的。地下一截固定伸出地面,管径较大,从上接下来的一截直接套到地面的那一截里。而不是一根管直接通到地下,不好维修。

搭接处
所有搭接处都不应有可能渗水的缝隙或孔洞。

水槽(Gutter)
水槽有外挂和内置两种。内置水槽不易维修,如果漏水会出现雨水倒流到墙体的情况,雨水倒流更可能泡坏墙体,是一大隐患,换掉的话需要上万刀。左侧为外挂,右侧为内置。

外墙隔离
任何可能积水的部分,最好都不要跟墙体直接接触,容易泡烂外墙材料。尤其是花坛,不应贴着墙面,容易渗水,除非有专门做防水。

挡土墙
如果有挡土墙retaining wall,需要观察是否有倾斜,木材腐烂、移位的迹象。
扶手
按建筑标准,超过三级的台阶旁边必须有扶手
可能的改造
如果看到一些跟其它地方不太一致的用料,要注意查看原屋主是不是对房屋进行过管道等改造。

这是我们的看房笔记,那就带有我们的主观喜好,请知悉。
-
Lis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4 13:42:29
-
豆友15883174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6 11:22:59
-
越毓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9 03:40:20
-
小嗜睡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30 23:52:55
-
大柱子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6 16:44:53
-
爱谁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20:16:12
-
Jam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21:29:17
-
oooo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04:05:17
-
六师傅(明亮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19:40:29
-
M.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17: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