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印度(12)Vadodara
彩绘的木屋
在艾哈迈达巴德逛的筋疲力尽后乘坐傍晚火车赶到巴罗达,提前在Agoda用支付宝预定了旅店,可是到达后却被告知没有房间。前台最开始解释说第二天是节日所以旅店被人包了,之后又找借口说旅店不接待外宾,可是Agoda上明明显示外宾可以入住,他于是拿出酒店自己的规定,让我打电话去退房,而当时并不是Agoda中国区客服的上班时间,于是他们也不肯退钱。争辩了半天,又提议我在新装修的一间小办公室打地铺,我不肯,他们又联系其他兄弟旅店说有一个房间,但需要我重新付钱,而且之前的钱也不退,因为预订平台和他们是月结……最后老板来了,说可以提供他名下另一家旅店的房间,但是距离市区20公里,这种完全没有契约精神的事情让我很生气,我还是没妥协。老板呆了一会儿就走了,然而等我下楼再找其他住宿的时候才发现第二天确实是有朝圣活动,当晚几乎整个市区的旅店都客满!
重新带着行李回到那家旅店,和前台说还是在办公室打地铺吧,那间还没散掉油漆味的办公室就是在前台大厅一侧用磨砂玻璃隔出来的,门都不能锁,家具还没有搬进去,只能放下一个床垫。就这样凑合了一晚,第二天起床时才发现旅店员工也在隔壁的大会议室打地铺,对于喜欢席地而卧的他们来说睡地铺太正常了。等其他旅客退房后,前台小伙子跑来问要不要去隔壁房间洗个澡,虽然前一晚大家闹的很不愉快,但这人还算周到,不过淋浴的水很快就不热了,意料之中。
离开旅店后我还是忍不住给Agoda客服写信投诉了这个糟糕的经历,本就是发泄一下不满,不过客服很快回信道歉并退还了房费,这再次让我意识到住旅店只能现找,而且行李越少越好。
和北方灰蒙蒙的城市相比,巴罗达的天气真是太好了,气温适宜,街道整洁,连前一晚郁闷的情绪都被蓝天和四处盛开的鲜花化解了,旅店的人自豪地说这里是印度最干净的城市之一,而城中风格各异的宫殿寺院和民居也一路给人惊喜,这一天主要是突突车加步行。
绿荫环绕的拉克西米·维拉斯宫Laxmi Vilas Palace是一座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宫殿,也许是建造年代较晚(19世纪),它混合着印度和撒拉逊两种风格,一眼望去很壮观漂亮,可是细看无论结构还是装饰都有种说不出的怪异,就像是把之前看到的各种建筑上的某个部分拆下来再重新组合到了一起,甚至连雕花天窗也使用了黄砂岩和红砂岩两种材质,正面墙上还有一副油画,画着天使、士兵和大概是国王王后的印度男女,真的很有意思。
巴罗达也是一个大学城,当天是周日,有许多穿统一服装的学生在Maharaja Cham Rajendra Wadiya路上搞接力活动,这条路连接着Laxmi Vilas Palace和华贵的双塔拱门Laheripura Gate,迈索尔的末代王公(Maharaja)在1888年2月7日到此访问,此路便因他得名,这么长的路名在途中很少见到,巴罗达市政公司还特地立了一块纪念碑介绍路名的来由。(印度大中城市由民选产生市政管理机构,按英国传统称之为“市政公司”Municipal Corporation,负责城市日常行政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提供道路、照明、水供应、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
无云的蓝天倒影为市中心普通的Sursagar湖增色不少,湖中立着巨大的手持三叉戟的湿婆像,样子比赫瓦德瓦尔的那座姿态飘逸的恒河湿婆像憨厚不少,四周的台阶应该都是供人沐浴的,不过没看到有人下湖,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和文明程度明显超过其他中型城市,车站附近还有FBB连锁超市,终于可以大采购一次,面包饼干巧克力派薯片还有大瓶七喜,因为接下来晚上又要坐夜车。
从Sursagar湖可以步行到Tambekar Wada,这栋三层的木质联排别墅外观平平,阳台上刷成浅蓝色的栏杆柱子和淡黄色墙壁搭配的有些不自然,如果只是路过绝对不会想要进去一探究竟。中午时院子铁门锁着, 在门外叫了几声,出来一个仪容整洁气质端庄的老妇人,裹着橙红色带暗花的纱丽,虽然语言不通,但她显然知道我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熟练而礼貌地邀请上楼参观。不同于朴素的外表,这楼里实在太精彩了,门板木墙楼梯甚至隔断的缝隙里,到处是彩绘,让人眼花缭乱,绘画题材也是五花八门,印度教神话、宫廷生活、侍女、情侣、花卉、禽鸟,甚至还有欧洲人物……虽然有些已经剥落,但看得出在每一处可以下笔的地方都曾有画面,还有两扇镶着银雕团花的木门,非常精致。
这些十九世纪中期(相当于清光绪年间)的壁画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色彩虽已不再鲜艳如昔,一百七十多年的岁月积淀却让它更具迷人韵味,就像身边那个优雅安静的老人,她应该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这让我想起云南建水的团山民居,也是满屋绘满山水花鸟鱼虫侍女还有诗词,比起石头雕刻的古建筑,这瑰丽而脆弱的文化遗产更加珍贵难得。屋里没什么游客,有人立着三脚架在给每一幅画面拍照,参观是免费的,临别时老妇人用手势示意我给一点钱,问她要多少,她只是微笑,于是我给了她50卢比,有点少不好意思,但还要留着零钱坐车,突突车司机是不大喜欢找零的。
记得刚到古吉拉特邦时天还很冷,清晨在温恰汽车站,旅客都披裹着毛毯,可等到了巴罗达,人们却已是春夏装扮。在高大的印度教寺院Kirti Mandir的周围是热闹的果蔬集市,地摊上堆满新鲜的石榴、芒果、苹果和各种蔬菜,茄子、西葫芦、卷心菜……豆角也有三种,还有一种青绿色小果,看着新鲜爽口,兼有榨出的瓶装绿色果汁出售,我买了一个果子试吃,咬一口却酸掉牙,原来这是用来作酸辣调料的,还好这次没有好奇心作祟去买那看似很清新的果汁,否则只能扔掉。
买了香蕉和青枣,香蕉饱腹,青枣解渴。回到火车站取包,又买了卷饼和鸡蛋饼。当晚要乘汽车去奥兰加巴德,火车站只是临时存包和休息的地方,例如烧水充电吃饭等等。在火车站外看到一辆大巴在下客,而我当晚正好也要乘同一家私人汽车公司的大巴,过去给司机看我的电子车票,想要确认一下上车点,听说我要乘他们公司的车他很高兴,原来他就是老板之一。他人很开朗,跟我聊周边的景点和我之后要去的地方,还很自豪的向我介绍他公司遍及全国的业务,聊到后来还想请我喝茶,还说可以顺便捎我去上车点,我婉谢了他的好意。
其实我挺喜欢和当地人聊天的,和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呆了半个月后听力也有所提高,遇到印度口音重的只要是当面交谈,基本都能明白。之前在德里的谒师所遇到的PALI也是很热心,说可以陪我去市区逛逛,让我给他电话,我当时没好意思谢绝但也没联系他,结果在地铁上他又打过来,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在普什卡我装了WhatsApp给旅店发护照照片,刚装上就收到PALI的消息,问我在哪里怎么样,真是很惭愧,很不礼貌,辜负了别人的好意,所以此后都尽量保持距离,特别聊天不能留电话。感觉大多数民众确实比较单纯善良,对外国人也很友好,除了部分开旅馆的生意人过于滑头,这倒也不奇怪,而且这似乎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奈保尔在《幽暗国度》里就把印度旅馆老板的小商人习气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本书现在读来真的太有共鸣了。

-
eigenst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1 23:53:51
-
涂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5 13:41:27
-
Flâneu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2 21:26:29
-
r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15:28:27
-
白露未寒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09:05:39
-
子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00:54:33
-
死宅的黎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23:05:31
-
丁达尔效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22:08:53
-
自在水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20:42:24
-
同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20:14:30
-
海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8 05:58:53
-
Γαλήν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23:27:16
-
A L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23:19:59
-
yizhipangz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22: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