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的大半个人生
今天看到沙河玉峰乒乓球俱乐部久违得有人在里面约球,约球人是以前初中一起打球的同学的爸爸还有另外两个小时候就一起练的队友。想着好久不见了,而且晚上没啥事,就出门去看看他们(本来也没想着摸球的,自己的球拍还在美国呢)。
这不看没事,一看完(然后也拿朋友的球拍打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思如泉涌。不知道是因为快进入社会的原因还是因为疫情大半年没打球的原因,曾经练球,打球的模样像泡泡一样不停地从我脑袋里冒出来。
我记得很清楚,当初是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看到小区楼底下有人在打乒乓,就打电话给我妈说我也想打。应该是看到我当时太胖了吧,她就爽快的答应了哈哈哈。正手,反手,我一步步学来,记忆中其他家长看到我打球都在夸我天赋好。当时自己好学且单纯,看到电视上打比赛的人对拉,天天问教练什么时候教我拉球,弧圈球。带我的助教有一句没一句得就糊弄过去了。有一天听到了他和主教练说:要带我练搓球和弧圈球。但是主教练却让他教慢一点。
可能是我妈也感觉到了不对劲吧,等我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把我调到了沙河玉峰俱乐部练球。在那里,我碰到了李教练。他是一个平时比较内敛的人,但是说到乒乓球和其他一起练习的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我在他的带领下从防守用基本功击溃对手转变成了进攻型选手了。记得初二,高一的假期我基本都是在球场度过的。台内挑球,远台拉球,对拉。每天就是这么和李教练练,练完了就在球馆里面休息会和其他小朋友打比赛。现在想来,小时候除了玩gameboy的时候,就是练球的时候最开心了吧。
在李教练的球馆里面认识了ljq,xzf,js,lby,hyx,zmf,zfq,yzy,lgl。当时最期待是每周的周赛,第一名30块,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10块和5块。虽然我是个随和的人,也不太会计较输赢。但是打周赛的时候,我是真的想赢,不为别的,因为我想要拿这钱去买米币然后冲赛尔号哈哈哈哈哈。李教练球馆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技术特点。有的人非常激情,每赢一个球都会呐喊。有的人胜负欲极强,输了会摔拍子走人。也有的人喜欢耍大牌哈哈哈,晚来早走,有啥不如意的就怪这怪那的。也有像我这样比较随便的人,赢了最好,没赢也无所谓哈哈哈。其实我有的时候也希望变成认真激情的人,但,哎,性格也确实比较难改(这里就不细谈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上初中以后除了上补习班就是在球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天天和李教练接触,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从那时起就变得越来越闷骚。和陌生人的话越来越少,对于别人的热情自己也会显得很不自然(虽然和朋友的话也还是很多),每天的快乐不是在social上面而是在打球上面。我享受着拉球的冲力,防守的压制和得分的喜悦。今天才和别人聊到最喜欢的社交方式:我就和他讲是打球。虽然我不是很会造和察觉气氛的人,不过和陌生人打完球我就感觉一开始打招呼时尴尬的气息完全消淡了,之后的闲聊也会显得轻松自然。
在高中的时候我参加了不少乒乓球比赛。在这之中,比起拿奖的喜悦,我更喜欢比分接近的时候的紧迫感和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在课堂上考试中完全感受不到的。我自己真的有过那种,状态来了技术又上一层楼的感觉。虽然现在好久没感受过了(
上了大学以后,进了学校的校队去打南加州的联赛。因为某些原因,认识的队友和打比赛的感觉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亲切了。但我还是暑假的时候会坚持去李教练那里练球。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看到曾经的队友一个个都不再打球了,我当时竟然也会有不打乒乓的想法了。当时还觉得很酷:我有别的正事(学习,游戏or恋爱)干。现在想来,酷个屁!
再就是一眨眼就到2021年了,数数看自己也是打了十多年球了。虽然上了大四之后,杂七杂八的事情确实非常多,但我有时候真的会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爱好。不说自己到底从打乒乓里面提升了多少,至少如果没有打乒乓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也从来不会后悔变成现在的自己。
我身边有因为乒乓而结缘的朋友,能够享受打乒乓球的过程,也能以乒乓球为源理解不同的道理,我是真的很开心。以前打死不会写的乒乓球作文过了好久现在也终于写出来了,哈哈。(在豆瓣写日记感觉会上瘾?)
今天打球的时候和js还有hyx爸爸叙了叙旧。之前上小学的hyx现在也已经准备申请大学了,还准备读医。js现在边读书边经营自己的生物公司。每个人都走上了越来越好的,不同的路。我是真心佩服他们,为他们高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得越远越偏就会越怀念最初的道路,我们聊得比起未来的规划和人生,更多的是曾经一起打球的琐碎小事。哈哈,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hyx的时候教练让我让他4分。第一次见江山的时候一局吃了他6个发球。第一次见李教练的时候,我还是个胖墩墩的只会嚷嚷着休息的小屁孩。
自己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文章可能会比较乱甚至毫无章法,见谅。只是自己想记录下所思所想。感谢你能阅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