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姚谦写词课》听后的一些感想,抽风更新
《姚谦写词课》是我第一次在豆瓣时间买课,试听了两三节,姚谦缓缓道来的沉稳嗓音,有种时间慢下来的踏实。
1、
夏季篇先讲了张艾嘉《你爱我吗》其中一首《她想》,这首歌是以诗入词,短小简练的文本,没有华丽辞藻,可真的是美啊。
《她想》
这是一个开始呢 还是结束 / 我怀疑地问
你喝咖啡加多少汤匙的糖 / 你先穿左脚 还是右脚的鞋 / 你喜欢那件格子绒的衬衫吗
你记不记得谁送给你的 / 你早上散步吗 / 你用什么方法叫醒自己 / 你做梦吗 你有想我吗
你是不是准备这样过完大半生
我怀疑的想
你永远在等待吗 / 你总是迟了一步吗 / 你可能把同情当做爱吗 / 你总是在找借口 对不对
我猜你认为 我还是你的
你想水总是往下流 / 你想候鸟总是向南飞 / 你总是说 唉 无所谓 / 你总是拒绝别人的关怀吗
你难道不想找人说说话吗 / 你还付的出吗 / 你用什么方法来隐瞒自己
你害怕吗 你爱我吗
词作于80年代,通过歌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女孩的独自想象,关于爱情,她有许多问题,那些具体的、日常的、琐碎的小事,想问却羞于张口,可词的美就在于这份心意的婉转与隐晦。姚谦最后提到80年代出生的孙燕姿,在三十年后,给林俊杰写了一首歌叫《她说》,无论孙燕姿还是林俊杰,在歌坛的江湖地位早已不用多说,《她说》也是知名度传唱度很高的作品。
《她说》
她静悄悄地来过 / 她慢慢带走沉默 / 只是最后的承诺 / 还是没有带走了寂寞
我们爱的没有错 / 只是美丽的独秀太折磨
她说无所谓 / 只要能在夜里 翻来覆去的 时候有寄托
等不到天黑 烟火不会太完美 / 回忆烧成灰 还是等不到结尾
她曾说的无所谓 我怕一天一天被摧毁
等不到天黑 不敢凋谢的花蕾 / 绿叶在跟随 放开刺痛的滋味
今后不再怕天明 我想只是害怕清醒
他静悄悄地来过 / 他慢慢带走沉默 / 只是最后的承诺 / 还是没有带走了寂寞
我们爱的没有错 / 只是美丽的独秀太折磨 / 她说无所谓
只要能在夜里 翻来覆去的时候有寄托 / 等不到天黑 烟火不会太完美
回忆烧成灰 还是等不到结尾 / 她曾说的无所谓 我怕一天一天被摧毁
等不到天黑 不敢凋谢的花蕾 / 绿叶在跟随 放开刺痛的滋味
今后不再怕天明 我想只是害怕清醒 / 等不到天黑 烟火不会太完美
回忆烧成灰 还是等不到结尾 / 她曾说的无所谓 我怕一天一天被摧毁
等不到天黑 不敢凋谢的花蕾 / 绿叶在跟随 放开刺痛的滋味
今后不再怕天明 我想只是害怕清醒 / 不怕天明 我想只是害怕清醒
《她想》与《她说》之间,有种微妙的衔接传承,背后关于年轻人的爱情、爱的表达,穿越三十年时空完成了某种转变、甚至是蜕变,市场不同、语境变化、女性意识觉醒敢于表达等等都是其中因素,我更想说的是,两首歌词虽都出自名家之手,但在美学和意境上,明显是滑坡的。明说的寂寞,不如问你先穿左脚还是右脚的鞋;烟火、回忆烧成灰,不如你用什么方法来隐瞒自己。华丽辞藻在平实的语言面前,总是显得虚浮、不堪一击,这个标准不止适用于歌词的评判,文章、文案亦如是。
翻了翻李格弟的简介,原来早年是个在台湾颇有名气的诗人,这些年合作的歌手,从张艾嘉、赵传、潘月云到苏打绿、蔡依林、李宇春。特意找出了她给蔡依林写的《Play 我呸!》,颇有迎合年轻人做自己的娱乐至死意味,不得不说,从诗人转型的作词人,创作生命还是很长的,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语言沟通,跟我们这行很像。
2、
姚谦有一期专门讲了陈粒的《奇妙能力歌》,这首歌几年前已经是大热金曲,所以还蛮熟悉的。这次听姚谦讲,专门把歌词找出来看。这首歌先有曲子,再写的词,音乐是淡淡的,词是空灵的。也许做音乐的人思维比较轻盈,她在这首歌里用了很多意象、通感,讲了一段内心絮语,意境很美。
《奇妙能力歌》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 / 看过大海亲吻鲨鱼 / 看过黄昏追逐黎明 / 没看过你
我知道美丽会老去 / 生命之外还有生命 / 我知道风里有诗句 / 不知道你
我听过荒芜变成热闹 / 听过尘埃掩埋城堡 / 听过天空拒绝飞鸟 / 没听过你
我明白眼前都是气泡 / 安静的才是苦口良药 / 明白生命才让我骄傲 / 不明白你
我拒绝更好更圆的月亮 / 拒绝未知的疯狂 / 拒绝声色的张扬 / 不拒绝你
我变成荒凉的景象 / 变成无所谓的模样 / 变成透明的高墙 / 没变成你
我听过空境的回音 / 雨水浇绿孤山岭 / 听过被诅咒的秘密 / 没听过你
我抓住散落的欲望 / 缱綣的馥郁让我紧张 / 我抓住时间的假想 / 没抓住你
我包容六月清泉结冰 / 包容不老的生命 / 包容世界的迟疑 / 没包容你
我忘了置身濒绝孤岛 / 忘了眼泪不过失效药 / 忘了百年无声口号 / 没能忘记你
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 / 想要未知的疯狂 / 想要声色的张扬 / 我想要你
(完)
尽管曲子从头平稳到尾,意象堆叠大面积铺开,但词中依然有明确的结构、推进。从“没看过你”“,“没变成你”,“没抓住你”,“没包容你”,“没能忘记你”,“我想要你”,这些语句中,一个从相遇、相处、相知、吵闹、分离到思念的故事,跃然纸上。女孩所有的心思,藏在飞鸟、孤岛、结冰的清泉那些看似缥缈的意象里。
其实这首词更像是诗的写法,还是意识流的那种。最近做一个项目,需要呈现意识流风格,恰巧那两天听到姚谦讲这首歌,就顺手从中借鉴了一些意象联想感。找到感觉后,很快就完成了创作。
好的诗人,一定很会用通感。通感,意味着思想是自由的、灵动的,甚至可以是放飞的、错位的,意味着对日常的反叛,意味着花不止可以用来看还能用来听……总之,是种很妙的感觉,能让人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做出全新注解。
写到这里,扯一点题外话。曾经跟一个行业前辈有过短暂接触,他提过一个观点,对我有颠覆性的启发。当时各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又职级太多,工作推进的很累,跟他讲了困惑后,他说了一句话:“你要建立万物为我所用的思维体系,同事、领导、老板都是你的资源,就看你怎么用他们。”坦白说,当时有种不明觉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豁然开朗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现实中真的运用起来,还是跟想象有很大落差。道与术不同,懂道理,不懂方法,白搭,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学习、探索。
扯到上面这段小故事,是因为觉得“通感”是“万物为我所用”的其中一种方法。有时候我们困在固有认知的围墙里,看不到别的风景,做人、做事皆如此,如果可以跳脱出固有认知,大概会看到焕然一新的景象吧。
-
某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08 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