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记
买花清供是近期才逐渐养成的习惯,大约是冬天太过清冷。在物流发达的时代,从云南购得鲜花一束,变成了极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间亦有风险,在经历了万千颠簸之后,花束仍不可避免地出现脱水、折枝、花落的情况,故而每次多少都有损耗。但其价格低廉,综合之下,仍能接受,故而月月从网上购花,装点陋室。常买的花有百合、玫瑰、桔梗、康乃馨、洋牡丹、洋甘菊等。
给虫娘打疫苗的宠物店,在学校附近的花市之中,那里鲜花如海,馨香遍布。花店的主人们也十分和善,询价之时会耐心地讲解花时、花期与养护之法,即便交易最终未能达成,仍会微笑着说:“欢迎下次再来”。我初入此地,购得一束粉紫色小菊,枝叶壮硕,花色流光,十分夺目,胜过网购之花数倍,实在可以称得物美价廉。富童亦购得向日葵五枝,花店的姐姐小心地用做旧的英文报纸包好,看来别有风致。因为对花的质量价格都很满意,故而我们两人约定,待花谢之后,再来寻购新花。
一周后,我们带虫娘去宠物店洗澡,再次路过上次的花店,富童看中了一束黄色的洋牡丹,花店的姐姐介绍说:“这是今日新到的花束,若是想要的话,我推荐这束。这束是昨天到的,只差一天,绽放的状态却相差无几,价格还便宜些。”富童很是满意,又买了一大把深紫浅黄相间的勿忘我,方才开心离去。我在另一家店看见奶油黄心的向日葵,油画一般,心动不已,但碍于第二天即将返回安阳的家中,只好舍弃,悻悻而归。
到了晚上,富童发来图片,洋牡丹已经开了七八重,黄色之上微微泛着橘光,与勿忘我放在一起,十分相得益彰。我看了心情亦是愉悦,日日碌碌的尘世,这一点难得的吉光片羽,也是无比可珍。

忽然又想起古人的卖花诗。
“逢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水心楼阁水连天,一带垂杨欲化烟。最是夕阳人问渡,临溪争唤卖花船。”
“烟浓日淡不多寒,担上看花雪作团。想得竹边春已暗,明朝走马过溪看。”
古人的卖花诗,所写多是在是在春天雨霁的清晨,重重的小巷、繁华的街市中行走着挑着花担的卖花人。故而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当然,也有在午后的情形,故而有:“小庭幽,重门静,东风软膏雨初晴。猛听的卖花声过天街应,惊谢芙蓉兴。”听见卖花声,养在深阁的少女也能探出头来,呼唤卖花人。故而有:“眼溜秋潢脸晕霞。宝钗斜压两盘鸦。分明认得萧郎是,佯凭阑干唤卖花。”当然,买花的不只是少女,可以是任何人,锦衣少年,白发老翁,王侯将相,贩夫走卒,都能分得一枝好颜色。至于“临溪争唤卖花船”,便是水乡独有的盛景了。
我从前读高启的《卖花词》,觉得世俗又通透,颇有几分《红楼梦》中诗的味道。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