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脆弱背后的真相是暴怒
脆弱和无助是近义词,当人处在脆弱中时,容易产生的认识是,有一个力量攻击了我,让我变得脆弱。
但是,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非常脆弱,那么仔细观察你自己,都会发现隐藏着暴怒的逻辑:
1、我对你表达了一份渴望,如果你满足了我的渴望,这很好;
2、如果没有满足,我的渴望立即变成了激烈的暴怒;
3、激烈的暴怒向外表达,就变成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力,即暴脾气;
4、作为脆弱的人,我不敢向外对你表达我的暴怒,于是暴怒的能量变成向内攻击自己——看你这个傻逼(怂货或蠢货,或不知天高地厚等),你怎么这么不要脸!
所以,暴怒,准确说是全能暴怒,才是脆弱的真实表达。暴怒指向外界,就变成了坏脾气,指向内在,就变成了对自己的破坏,也即脆弱。
一位女性来访者,一次咨询中,看到了一个意象——一个被割了很多伤口、鲜血淋漓的婴儿。相应的,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很脆弱的人。
脆弱的人,容易看上去是好脾气,只是太脆弱而已。但其实他们和坏脾气的人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
譬如这位女子,在咨询中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我没有答应她的请求,她的内心立即就有了狂怒,但她怕这份狂怒破坏关系,所以立即压抑了下去,但转而变成了对她自身的猛烈攻击,她开始恨自己为什么向我提出这份请求。
她从记事起,要么是孤独没人理,要么是被大人训斥。被大人训斥,就像是被砍一刀似的,但比这个更多的,是她向外界发出请求但没人回应,这些请求的能量都变成了暴怒,转过来自我攻击,所以她感觉满身都是伤口。
从小到大都孤独的人,都是内伤满满。
可以说,暴怒的人和脆弱的人,都是一根筋。他们发出渴望时的能量,只能走一条非常狭窄的独木桥。要不然立即被实现,这时就体验到生命;要不然被拒绝,这时就变成死亡的力量,即破坏欲或毁灭欲——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去死!
我们的高考独木桥,也来自于这份焦虑,我(或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就必须得有效果——最好是上清华北大。否则,就有毁灭欲即死亡能量出来。
但高考失败看起来主要是考生自己的事,没有一个明显的敌人可以去恨、去攻击,毁灭欲难以向外,只好反过来攻击自身。高考失败后的自我憎恶乃至自杀,多是由此而来。
很多父母,虽然脑袋上知道,孩子高考失败会需要安抚,但他们做不到,就是控制不住地要攻击孩子,也是因为他们安抚不了自己的毁灭欲。
想毁灭自己的考生,想毁灭孩子的父母,都是巨婴。
婴儿的世界,一发出需求,就渴求立即实现,否则就失控,并体验到彻底无助。好在婴儿的主要需求是吃喝拉撒睡玩,如果有一个敏感的好妈妈,及时回应婴儿,那么婴儿可以得到基本满足。
但对大孩子以及成年人来说,任何重要需求的满足,其实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以及努力才能完成。如果一个人逐渐体验到,他的世界基本是可以掌控的,他的愿望基本是可以实现的,那这就意味着,他的生本能战胜了死本能。
脆弱的人,和暴怒的人,他们的世界都是缺乏这种基本掌控感的,他们的渴望一旦得不到回应,代表生能量的渴望都会变成代表死能量的绝望与暴怒。他们没法安抚这份死能量。
比如,一个男子,想达到一个目标,失败了。他绝望之际,感觉周围世界有一个铜墙铁壁在阻拦他,且铜墙铁壁后,有一个恶意的力量(即死神)在和他作对,他愤怒得拿头撞墙。这样做的隐喻是,我要把这个和我作对的死神给撞死。
这就是一个直线式的能量,要么实现,而生;要么受阻,而死。不能绕弯不能掉头。
但一次,他撞墙时大哭。哭泣中他突然明白,他可以绕过这个“墙”,用其他办法实现他的目标,只是需要更多时间,需要更多努力。
从这以后,他的这种暴怒与自伤,就好了很多。并且,这份暴怒中藏着的能量,因此理顺后,变成了极其饱满的热情。
“强烈的指责”。在中国家庭内,或者说在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中,很容易见到强烈的指责。当哪怕只有一个人陷入到强烈指责时,就变得很难沟通,于是关系中的双方就可能会沟通越来越少。
喜欢使用强烈指责的人,有人是在家庭内和家庭外都是这样,但我见到太多人,是在家庭外的社会关系中非常好说话,但回到家里,就变得非常喜欢使用强力的指责。
其中的部分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上,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没法占据自恋维度的高位,于是甘于处于低位,就变得好商量,甚至好欺负。
但是,等回到家里后,面对伴侣和孩子,他们的高自恋渴望就涌出来了,变得很不好说话,并且很容易发出强烈的指责。
指责、批评和攻击,容易给人一种感觉“你看,我是强有力的”,这常常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到无助中。
对于强烈的指责,我们也是可以分析的,它藏着如下的逻辑链条:
1、你本来的状态 A 是不对的;
2、你应该进入到状态 B 中;
3、你进入状态 B,我认为是很容易的;
4、可你就是不进入状态 B,你故意在状态 A 呆着,所以你是存心和我对着干;
5、所以你对我是有敌意的,我因此要指责你;
6、你必须道歉,不能辩解,所有辩解都是狡辩;
7、如果你不道歉不改变,咱们就没完。
当一个人进入到这个逻辑链条时,就看不到以下的几点事实了:
1、 任何人本来的状态 A 都非常有道理;
2、 任何人从他本来熟悉的状态 A,进入到不熟悉的状态 B,都不容易;
3、 别人呆在自己的状态里,并不是要和你对着干。
强烈指责,本质上是一个人活在一元世界中了,他只能看到自己,难以看到别人逻辑的合理性。他也难以看到,别人做什么,常常和他无关,并不是针对他才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并且他改变自己有多难,别人改变自己也就有多难,而如果他希望别人改变,那就是难上加难。
例如,一对情侣,男方是有些回避的,他常常不能第一时间给予女方一种热烈的回应,但偶尔能做到。
女方因此对男方有意见,多次有激烈的指责,认为男方明明有时能做到,可为什么那么多时候没有去做!她认为,男方是故意的,至少潜意识上故意的。
女方有强大的分析能力,总能分析出,男方这一次没有热情回应她,可能是因为某一次不爽,所以这次故意报复她、冷落她。
本质上,这种逻辑,都可以回到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的四个变化上。我希望你热情满满地回应我,这是全能自恋。
当没有实现,就有了全能暴怒。有了全能暴怒必须得表达,一表达就成了强烈指责,但如果不表达就成了彻底无助。并且,会认为之所以没得到积极回应,是因为对方有主观恶意动机。
我们得知道,强烈指责,是一个“找魔鬼”或“找死神”的游戏。我的挫败是谁导致的?是谁破坏的?
但是,当自己对别人进行强烈指责时,其实“我”自己就是那个破坏者,因为否定对方的本来状态,就是在杀死对方的本来状态。
一个人不能把自己举到空中,类似的,一个人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化解全能感导致的这个逻辑链条。所有活在一元世界,即自恋维度上的人,都需要进化自己的心灵,发展到二元世界。
在一元世界时,当有挫败发生,就容易有失控,然后弄出一堆想象,但是当进入到二元世界时,就会真切感知到,噢,原来我是我,别人是别人,别人怎么做,有他自己的道理,并不是在和我对着干。这时,强烈指责就会自动化解。
脆弱也是。脆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活在一元世界很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特别是暴怒,当暴怒向内时,就导致了脆弱。
但是,当进入二元世界,能对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有接纳和理解时,暴怒就会不翼而飞,暴怒引起的脆弱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所以关键是心灵的进化,而不是找到一个又一个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