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的一点心得
新年回来实验室还没有完全恢复运转,趁这段时间准备处理一些个人相关的事情。去年申请奖学金,今年申请身份,要写好多封推荐信,加起来大概有8封。写的过程中总是想去对方的语气,又想避免重复,翻来覆去来回消耗了很多心思。自己小结一下,
1. 找推荐人
普遍是找和自己不直接利益相关的更有说服力。现在还是得打着导师的旗号找,标题里写导师的名字,或者导师够好的话愿意直接给你发。另外脸皮要厚,不要觉得人家太牛而胆怯,问就是了。
2. 结构
不同的申请看重的内容不同。要写很多封的时候,提前列好想让哪个人谈哪几个方面的品质,或者是哪几块工作。如果要谈的工作有重合的话,那就再深挖一些小点,每个人去写不同的小点。列好大纲以后,写起来更容易。自己之前一直习惯一种动笔直接开写的方式,其实不太适用于这种专业写作,写好了怕重复,又来回检验,很消耗人。最好还是一开始就把侧重点都列好。
其实也没有那么平面,一些事情可以立体地来讲,比如近距离观察的品质,远距离观察的影响。
具体方面,少谈技术细节,多讲故事和impact。这一点对好多材料(基金申请;面试)都适用,讲问题很重要,现在缺什么,怎么填充了空白,实现了什么应用,影响有多广泛。技术细节一定要少讲。整体行文都应当简洁。另外有力地要举出证据,而不要空谈。
3. 总结的段落
这里不太好写,较容易重复。还是参考前面列好的大纲,提取精华重点。总结升华,扣到重要性上。
4. 英语
英语学术写作其实也不用多花哨,想不出来的词去查查同义词。不过想达到一种明了又优美的风格,感觉路漫漫其修远。这一点我的另一位导师欧洲老爷爷就非常好,介词的用法很到位,行文也很明了不说废话。现在比较向往这种简明得当的风格。我是不是应该多读点文学?比如海明威。
先想到这些。希望自己的效率可以高一些,少一些翻来覆去的磨蹭。
又及,今年居家工作期间,做了很多写作,3-5月在写之前的文章,10-11月又写了一个奖学金申请,1月开始又在写身份申请。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方式花样百出,亲友交流不需要写信,语音视频即可;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想发个图片,也不用写抒情文字。写作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已经慢慢淡出,但是在工作中还是保留下来了:学术圈仍然要发表文章,写基金,写各种材料;做研究要读课本读综述读最新进展,审文章审基金也要读材料。读和写仍然是最基本的方式,会不会成为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能?有一次在飞机上遇到一些其它行业的人,这边的很多社会机构,需要向政府向基金会申请资金的时候,会聘请consulting公司来专门写作,就有人专门以帮人写资金申请为职业。回想起来,我爸一直是单位里写材料的好手,一直给一把手写,他离开原有职位后,还有部门专门找他来写材料;他最近又跟我说他的思想汇报写得多么真实深刻(向着陀老的方向继续挖掘吧)。我想着他的写材料技能,其实是很有用的,在另一个体系下,也许可以带来更多的切实效用。
年年都立志,希望自己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更好,还是要在实践中多练习。
-
ScatteringFi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29 17: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