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嘟咕嘟,火锅献给寒夜的爱情诗
1·1
“啊,好冷。今晚吃火锅吧!”
“吼呀吼!”
说者与听者,四目相对心领神会,彼此仿佛已提前领略到那热烫滋味,为之身心沸腾。在这一刻,寒冷就像一团浓雾,火锅,是我们捕捉彼此找到彼此的信号弹。
当然,在不同地方,它也可以是,岭南之打边炉,帝都之涮锅,江浙之暖锅,或有称锅子……你懂的,不管什么名头,你还是能打骨子里认出它。
——像这样的对话,在整个漫长冬季,每天每夜,不知在多少城市角落反复发生。能如此高频次地被唤起,干脆利落地被接纳,大概就是火锅吧。
火锅如有掌管神灵,大概也要被如此至诚的忆念感动。一炉火锅一炉香,哗,“香火鼎盛”。

2·1
一切都准备停当,各就各位。
适宜涮的时令菜蔬,茼蒿、菠菜、嫩豆苗、白菜……水灵灵像清早从园里新鲜采摘还带着露;根茎类的萝卜、土豆、芋头、莲藕……原本从地里泥塘里掘出的泥乎乎的丑样儿,洗净后或片片切条切块,码成一碟碟,乖乖各自成阵;


各色的菌子,尤其云南的菌子季,鸡枞,松茸,鸡油菌,……能让一整座城迷幻痴狂的鲜劲儿;各样的豆制品,千张丝,腐皮,响铃,清水油面筋……
对于肉食者,要大块牦牛肉大块羊肉,要薄片的吊龙、匙柄、五花趾、嫩肉……要手打牛筋丸、牛肉丸、花枝、福袋……有肉皆欢,一切好说。
来自食材本身的鲜活,感染着你的鲜活,人人都能享受到这“快意烹饪”——就一个动作——涮——的快意;把满桌遍布的食材,或快或慢地,一串串一片片一块块,构成一场丰收获的恩典。
1·2
“咕嘟咕嘟,咕嘟咕嘟……”
飘满香料的红油,或番茄菌子锅的汤底在锅里,随着火力加持,从沉闷无动于衷——到小鱼眼泡,呼噜呼噜——到珠丸大的浮泡,咕嘟咕嘟——香气扑鼻,一串串一迭声儿地昭告天下:
“喂,我已经很好吃了哦!”

“咕嘟咕嘟,咕嘟咕嘟……”从低吟浅哦到放声歌唱,这是火锅献给冬天的爱情诗吧,不然,怎么这般情意绵绵,时而又活泼鲜明。
等不及的食客们,尽管十指假装优雅地摊出毕加索的行为艺术,或者干脆绞在一起,每个关节写满着跃跃欲欲动,闻言,速速把汤勺捞勺长筷架上,扑上去。
这时谁客气谁是小狗。
2·2
如果说,有什么能与这萧索的凛冬对抗,一切活泼泼的色彩和事物都值得赞美。
在这里,火锅象征着一种大胆的冲撞,以热烈冲撞寒冷,唤醒冻僵的心事,尔后是融化的协调。
那么,我将毫不吝啬地赞美香辣红油火锅,和番茄菌子火锅。以鲜明饱和的色彩,燃烧起一把大火,唤醒一切。
视觉尽是红浪,席卷一切,雾气溶溶之中,破开迷障,融化一切,灰扑扑的暗调,大雪纷飞的寂白,寒夜归来的倦色,你,我,他,她……
将一颗颗的心呀,统统收复到一锅江山中。

锅,也是各式各样:老紫铜火锅,大烟筒火力十足,上演着快意江湖;子母铜锅,外城池和内城各具特色,或像鸳鸯锅那般平分秋色,不争不吵;黑陶土锅,年岁深包裹的油乎的包浆,火舌舔过留下的灰痕黑渍,汤的底蕴可想而知;不锈钢锅,一大口锃亮,只映现这一味人间烟火;时兴的bruno/摩飞料理锅……
瞧,不同人乃至不同地域的审美与匠心,也逃不过对火锅的偏爱。
毕竟,谁的灵魂里没有一团火?
3·1
要说火锅的味道,总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的更多了。
假使,在寒夜,你落地成都。盆地内聚集的迷雾,首先让你的视线受阻。这些微小的含着粉尘、尾气、水分子、二氧化碳的颗粒,带着凝重质感的寒意,随你呼吸,把你的身体也同化无形的状态。
走着走着,这时,你捕捉到一阵火锅香气,如看见灯塔的航船,你迫切地想要抓住它,甘心情愿接受它的指引,免于随雾飘走。
辣子,牛油,花椒,大葱,豆瓣……鼻根轻动,细细分辨里头的成分。脚步不知不觉地,穿过夜色街道,过桥,……隔着玻璃窗,你看到了它。每个人脸上洋溢的满足感,而浑然不知自己是幸福的,你顿感嫉妒,心情复杂又止不住一股渴望,推开门,加入他们,迎接香与辣的洗礼。

此时此刻,辣,正掠夺味蕾的每一寸地盘,随之而来还有层层铺展的香,专注扑入其中,渐渐上头,两颊酡红,犹如高原缺氧体验。服务员,加一份红糖酒酿冰粉。
一口辣一口凉甜,深陷冰火两重天。巴适得板。

大雾无影无踪。满心眼里,被这泼辣大胆的爱情诗占据。
3·2
当你想要抵达德钦,只有选择公路。盘旋于高山之中,一寸寸逼近目的地。
天还没黑,夕阳正好。强紫外线直射,车厢闷热和缺氧之下,你只觉眩晕,对窗外的风景感到疲倦。
“哇,快看,梅里雪山!”你听到同车的人惊呼。抬头找寻。
沐雪冠,披金光,梅里雪山,在断断续续摇摇晃晃的视线中,神秘,殊胜,皎洁。
到了。你下车,步履虚浮。满心眼是梅里雪山的神迹。看一眼,再看一眼……夕阳一点点下沉,云带升起。最后倒计时,更显弥足珍贵。事实上,缺氧状态下,你的步子也迈不动了。直到暮色苍茫,你再也看不到她,明天见。


这时候,你已经放下行李。和家属和同伴一起慢悠悠飘下来觅食。
菌子季,随便走进一家餐馆,要上一份菌子锅,配一点涮菜。
土陶锅里一切鲜意十足:鸡枞鲜甜,松茸带着些许泥土松香……仿佛行过原始密林处,松萝飘逸,落叶滴露水,菌子拔土而生。清奇自然,汤汁鲜浓。饱吸一口,一口作神仙,比醉氧还醉,如此显灵。



噢,“沙恭达罗!”——来自高原的恩赐,不只皎洁神山,纯净信仰,还有菌子。
要是没在菌子季来一趟云南,便不算来过。
3·3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s11转G216驱车北上,经停富蕴·可可托海,转至阿勒泰·禾木。
一路地广人稀,如有人类的城镇,也是地衣般薄薄一层,紧贴大地。
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滋养着禾木草原,它们是重要的夏牧场和冬牧场。图瓦人的小木屋聚落在旁。这些人字顶、单层原木堆成的木屋,大半埋在土里,以抵御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
夜晚,气温陡降。村庄的灯火早早开始陆续熄灭。当地人遵循着自然的安排,饮食起居。
这时候,一份热烫香浓的羊肉土锅鸡,就显得额外隆重。用这样一种你熟悉的温暖方式迎接到来。
大块的羊肉,入口没有膻味只有鲜香,和土鸡的鲜揉合在一起。它们饮着融化的雪水,啃食青草、乃至虫草长大。尽管不知道命运如此。不得不说,简单的炖煮已是至味,骨子里透着的率真质朴。

——而寒冷会持续整夜,直到日出。阳光普照。
那时,雾气将缭绕在杉木、白桦林和禾木村上,当一缕缕炊烟升起,吸一口人间仙气,你要来看一看这神灵格外恩宠之地。


4·0
火锅的热情与魅力,从南到北,又远不止于此。关键还在于对坐的人。
我们深知彼此都会慷慨投入,不设防备。借由火锅这样一个充满开放与包容的媒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障碍扫清,五感一统,形神俱交。
这是一场注定不适合陌生的人共享的局。它持续升温,持续热情,脉脉以对。要求彼此坦诚相见,哪怕吃相难看也不计。
如果分量安排妥当,一个人吃,也能自得其乐。但私以为它更适合发生于情侣、夫妻、朋友和家人之间。我与我的关系将蔓延一生。而与情侣、夫妻、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维系的时长不一定,各有各的因缘际会。因着这样的不一定,兼着或大或小的不一样,能一起围炉吃火锅,更感亲切可爱。
——爷爷走前那年,大家仿佛预感到了别离。过年回家,很齐。围坐两炉火锅,很热闹,火锅很暖。尽管我早已忘了大家聊了什么,无非是些家常,小辈一一敬祝长辈。
但是现在回想,那一刻,那一晚,我们陪伴、共享。哪怕随后交错而过,哪怕往后再不复这般经历,但想起时,嘴角上扬,微微一笑——
“啊…觉得自己曾经度过这样一个夜晚并且在那时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