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丨谢谢生活大爆炸横跨了我人生的十年
ehh,起文章标题早晚会要了我的老命。致敬我最爱的美剧TBBT,生活大爆炸。

在去年期末最痛苦的那段时间,我无意中想到,也许我应该重新补看生活大爆炸。打开网站播放列表才发现,我和TBBT失联的时间,已经久到我都忘了最后一次在国内找不到资源时我到底看到第几季,真像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甚至都找不到从哪里开始叙旧。
大概是11年前,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后的那个月可能是所有暑假里最放纵的一个月了。说是认真准备复习,但是起床就开始和当时的男朋友在QQ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一整天,然后一起等同学晚上上线游戏,为了迁就网游低能儿,他们天天十分认真的陪我玩棋牌,比如斗地主或者三国杀,开黑,复盘,商量对策一个不少。等到深夜我才独自一个人关上灯,坐在电脑屏幕前,打开生活大爆炸一集一集的痴迷地刷到凌晨。从2007年第一季上映,开学前我就追平了播出速度。
那时候,每天外婆都要中午才看到我慢腾腾起床,这对于一辈子早睡早起,发誓要用少睡觉来将生命(看起来)延长了的她简直是精神折磨,每天都要挨骂忍着她的冷眼和嘲笑。现在,她已经86岁不再对我发火,反而经常因为心疼我工作辛苦劝我多睡一会儿。当时的男朋友和好朋友也都有了家庭当了父亲,活在丰满的现实里。
之后,收起了贪图享乐的心,开学迎来大三。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考法考,考公,工作,职场斗争,分手,辞职,换行业,重回学校,期间不停地试错,挫败,爬起来,又摔。这些常常压着我喘不过气,之后的十年像坐着火箭一样停不下来,没有终点。
当然失联也有另一个原因,汁源被“哔——”下架。我至今想不通缘由,之后搜狐接手了大部分美剧,看起来就是跟人人翻译的差点意思。
这次又是用了一个多月,把剩下的后半部分一口气看完了,落幕后打开豆瓣想敲下一些碎碎念。其实,在这漫长又过得飞快的十一年里,我很满足于在网上看各种片段剪辑,知道小花和Leonard结婚了,Raj开始能在女人面前说不怎么讨喜的笑话并约会了多个女人,howard娶了bernie并且有了孩子,Sheldon娶了Amy最终拿到了诺奖,也算是见证了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有很多桥段会反复去看,比如全剧终的那集Sheldon的诺奖发言和最后温柔的吉他版主题曲,比如Howard在医院给bernie弹琴,比如Shelton在留给自己的录像带里看到了爸爸,比如Sheldon求婚和结婚,不仅十级催泪而且治愈了我心里的某个残缺。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以后我会在适当的时间将他们的故事一口气看完,像在心中约定与老友终会见面似的,即便从共同朋友口中听到,也不曾有冲动去见上一面。

所以,我想问我自己看个电视剧,怎么会加这么多戏?(戏精本精没跑了)
也许是因为他对我的意义远不是一部电视剧那么简单,就像老友记对于很多人的意义一样。当一个人把某个人或某件事看的很重的时候,你很难不给自己加戏。一直都没有追剧习惯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对一部美剧的期待可以持续这么久。
他们虽然是天才,生活里会遇到的难题和际遇都与普通人无异,有时候还要比常人要承受更多。12季12年,在真实的时间线里大家经历着不同的挫折逐渐成熟,逐渐和不愉快的过去和解,逐渐明白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付出远超自己想象。意识到自己其实没多么特别和幸运,除了智商超群各有各的症结。只是因为有很多人在爱着自己,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全部的幸运了。

天知道我为什么看一部喜剧经常哭的稀里哗啦,大概是因为编剧的路数是我完全会爱上的路数。埋的每一个梗都很恰到好处,人物性格都不完美得很真实,所以做得很多决定和错事才非常合理。弹幕里经常在人物发生矛盾时吵架,多数都是指责一些别人身上的阴暗面,比如bernie的心机毒舌,Sheldon的自负和自私,Leonard的懦弱和讨好,甚至是看不上raj最后一个相亲对象的长相和生活方式。但是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自己吗,我们既不应该对别人用一个好性格的标尺去要求,也不应该对自己用完美道德标准,说到底人性的构成都是复杂的,原生家庭和学校生活都会给人留下抹不去的烙印,但是他们的12季里的蜕变也让我相信,我们终究会被环境,朋友和自己的推动而变成更加完整的人。

主要人物算有8个,矛盾点很多却没有互相影响和削弱,各自有清晰的发展线。Leonard从小在严格和忽视中长大,想让每个人开心和被别人爱和需要是在毕生的课题。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我相信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是这样长大的,进入社会才发现和别人比起来,自己是那么的自卑和怯懦。小花会感叹她遇见Leonard时才22岁现在要被餐厅小哥叫阿姨,为此她发了脾气很沮丧,似乎看到了25左右时的自己。我们常觉得国外生育的压力会小很多,看了Howard一家知道生育对女性和整个家庭的挑战都与中国差不多,可能在观念,自我调节方式和社会保障上程度不同罢了。Amy其实是有持很明显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她最后在诺奖的发言其实也算是去点亮这点上的故事线。现在上课教授常常会让我们关注女性在职场的现状,甚至有时候会安排课堂的一小节去讨论,更让我喜欢的是教授并不是想激发任何人的女权精神,只是告诉我们现实和不可抗力,引入一些演讲和主流研究,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去解决和面对。

谢谢Amy这个角色和编剧,用一种温柔且笃定的方式激励女孩子去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接受社会家庭对自己的“规劝”和“限制”。原本我很抵触讨论,因为网络环境里拳师经常会引战反而把处境搞得更为紧张。对我来说,做好自己和不断强大自信,不再用各种标签去定义任何一个性别,就是很好的进步了。

看完最后一集匆忙记录一些想法,零零乱乱的总觉得没有表达到它对我现阶段生活的撞击有多么深刻。也有可能是,我真的无比想念2011年的那个夏天。我相信,以后我也会很怀念这个疫情之下在伦敦度过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