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第1期 无聊的我,做了一档视频节目
说明:最近比较无聊,所以就试着做了一档视频节目,打算以张岱《夜航船》为主干,谈点传统文化小常识,并无高深的内容,业务高深的见解,只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想法,拿出来分享。需要说明的是,该栏目不适合有较强专业水准的听众,因为很浅显。豆瓣不支持比较长的视频节目,因此只能在这里放视频的文字解说。如果看视频,请移步到我公众号(见个人简介栏)。
——————————————————————————————————————————
我打算做一个小节目,跟大家聊聊与书相关的话题。为什么要聊书呢?因为别的我都不怎么擅长。开篇第一期,我想先聊几个关键话题,表明一下个人观点,介绍一下栏目特征。
首先说说书籍是否还有生命力。日常生活里常听人问:现在还有人看书吗?遇到这种问题,我往往接不上茬,为啥,因为没法回答,我总不能反问说,书店网店里那么多书难道都被别人买回去下饭了么?
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啊,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总额1022.7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14.40%,相比2001年的16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67%。18年来,纸质书籍不仅没有消亡,事实上反而在增长。意大利著名学者艾柯与卡里埃尔有本对话录,《别想摆脱书》,主要观点如题,就是人类无法摆脱掉书。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在记录信息,传承文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稳定。为此他举了个例子,过去几年,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不仅突飞猛进,而且更新换代速度过快,正因为如此,导致很多信息不兼容。艾柯感慨说,我们还能阅读5个世纪之前印刷的书,却无法读或看一张不过几年前的录像带或光盘。

这个例子让我很有同感,我感觉自己是经历了存储大变革的人,磁带、录像带、CD、VCD、DVD、 蓝光,中间还夹杂着3.5英寸电脑软盘。当年我曾经将一些数据资料存储在那些软盘上,可现在使用的苹果电脑不近没有软盘驱动器,早就连光驱都淘汰了,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数据无法使用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书架上的那些书反而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来说说究竟该怎么读书。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除了诗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文章也不错,沈从文在散文里说,全中国的文人从读书开始就必定要读桃花源记,在我看来,桃花源记就是最早的玄幻小说。此外,陶渊明还有一篇不那么出名的文章,五柳先生传,说有个文人,不知其名,家门前有五颗柳树,所以就叫五柳先生。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读书态度,我是非常喜欢的。
注意,很多人喜欢断章取义,往往只看前面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就说读书应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其实这是错误的。陶渊明的本意,其实是倡导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方式,不必每个字词都抠明白,读书讲究个趣味相投,轻松阅读,先让自己开心才能读下去,如果阅读过程中遇到跟自己意气相投的观点,就能做到废寝忘食,自然也就有收获,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然啦,学生上学的阅读不在此列,虽然我也觉得那些课本枯燥乏味,不过为了应付考试,你也得求甚解,至于是不是完全理解反倒在其次了。至少在中国当下应试教育体系下,不敢大意。
轻松阅读也要看是什么内容的书。哲学之类,康德黑格尔想轻松也轻松不起来,小说、诗词曲赋、散文随笔,都是可以轻松阅读的。
我这个节目,就是想在上述轻松的范围内选择一些书与大家分享。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想把它做成一个推荐书的节目,那样的节目现在已经很多了。我想找一些有趣耐读的书,跟大家一起细细品读。这次,咱们试着体验一下“好读书”,而且求个甚解的趣味,好吧?

符合这个条件的书有不少,挑来挑去,我想先拿张岱的《夜航船》开刀。
为何?
第一是我喜欢张岱的这本书,第二,这本书是文化小百科形式,有点像我们今天《辞海》的那些词条,分门别类,适合抽取一些条目为我所用。具体而言,我打算在全书20个大类125个小类四千余条目里选择几十条或者上百条与当代生活相关,或者即便不相干,大家也可能愿意了解的条目,然后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当然不是简单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会以那些条目为引子,稍微详细地发散一下,东拉西扯,不太正经地闲谈一番,权当是给大家讲故事。
这期是开场废话,下期咱们先介绍一下《夜航船》以及作者张岱的情况,张岱,还是个挺有趣的人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