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标准答案君!(第四弹:中文数宗罪?)
【辩题4】中文适合做科学写作语言吗?
写作离不开语言。有个颇有争议但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中西文在写作方面有何差异?今天的话题难免会让一些人不解,甚至要愤怒地拍大腿了,因为我们要找汉语的“茬”。不过,板砖别拍我的脑门,下面这段话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的:

- 中文有不少的弱点……动词自身不能表示时间性……所以要明白动作的时间先后次第,我们常须依文义猜测。文法本由习惯形成,在语文是文法,在思想就是逻辑。我们多数人的思想都缺乏谨严的逻辑,所以用语文很少注意文法的习惯。一句话有时没有主词,有时没有主要动词,主动词和被动词有时在形式上可以无分别。
- 最重要的是关系代名词和关系连续词的缺乏,因此写复合句颇不容易,西文所有的紧凑的有机组织和伸缩自如的节奏在中文中颇难做到。我们很少有用插句的习惯,在一句话之中有一个次要的意思临时生发,或是须保留某一个条件,或是须做一个轻淡的旁敲侧击,我们很不容易顺着思想的自然程序和轻重分寸把它摆进那一句话里;要把它说出,只好另来一句。这个欠缺使语文减少弹性和浓淡阴影。
- 只知道中文而不知道西文的人们自然不会感觉到这些欠缺不方便,知道西文而没有做翻译工作的人或许也不感觉它们的严重,但是忠实的翻译者都会明白我说这番话的甘苦。各国语文习惯本各不相同,我们固然不能拿西方文法来衡量中文,但是上述几种欠缺不全是习惯问题而是思想的谨严与松懈问题。如果我们能了解西文在这几方面确比中文好,我们似没有理由说中文不应把好的地方接受过来。(《朱光潜谈文学》)

图片来自网络,有没有感觉朱先生有点像陈丹青
我的问题是:
- 你同意朱光潜先生的看法吗?为什么?
- 中文是否适合做科学的语言?为什么?请同样使用问题-观点-理由-证据的树形结构来展开论证。
中文系大神别来砍我,明天会有剧烈翻转!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卷毛教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