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171天纪实——花光了5年的积蓄,一切又将从头开始
明天就要重返工作岗位了,决定好好回顾一下裸辞这171天的奇幻之旅。
这期间经历了紧张的考试、向往的旅行、买房被骗、找工作受挫等一系列事情,有过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好的、不好的都已铭刻于心。
2020年8月14日正式从四大离职,离职后第二天就飞去了甘南,来了一个甘南七日游。路线是这样的:
- No.1广州-兰州集合;
- No.2美仁草原-米拉日巴佛阁-合作
- No.3合作-官鹅沟-宕昌
- No.4宕昌-扎尕那-桑宗寺-观景台
- No.5扎尕那-花湖-九曲第一湾;
- No.6西部牧场-郎木寺-郭莽湿地;
- No.7拉卜楞寺-八坊-兰州-广州;
这是我第三次来甘肃,甘南应该还算是比较小众,去的也主要都是藏区,一路上经过了草原、湿地、雪山、湖泊,还有很多寺庙,而且正好我们去的季节也是比较好的,景色都很美。唯一的缺憾就是这次报的户外团的司机和向导有点让人无语,经历过这一次之后对报团出去玩也有点阴影了。
从兰州回来, 9月初开始投入了近三个月的学习考证中,9月至11月考了中级、CPA、CTA,成绩不是很理想,一共考了中级(3科)、CPA(4科)、CTA(4科),结果远没有达到预期,中级过2科,CPA过1科,CTA过3科,这也给我后面找工作增加了一些阻力吧。复盘了自己这些年的考证之路,致命的点还是没有规划、急于求成,但自己付出的努力又没能跟上,才导致每次都是都差一点点(没过的都卡在50多分),劝告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报考科目的数量还是要结合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基础,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考试完之后,开始真正思考要做什么,以后要朝什么方向走,于是尝试和经历了很多事情:
Ø 体验旅行博主的生活
在我等考试成绩的期间,正好另一个朋友也辞职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一场计划了很久却无果的旅行——去西藏。这次我们不想只是去看看风景,还想用Vlog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我们就准备了很多摄影器材:包括相机、无人机、八爪鱼、稳定器、摄灯等。刚开始是有蛮认真在拍的,从机场、候机、在云端、落地后各种场景的镜头都有拍,还记得第一天到西安时,我们顶着寒风在外面拍了4-5个小时,从回民街到大唐不夜城,吃的、玩的都拍了一通。刚开始确实很新鲜,每天晚上还会讨论第二天的拍摄想法、选曲,但到了旅行后期,特别是到了西藏之后,气候条件太恶劣,拍摄难度有点大,在纳木措也尝试飞无人机,但都因为风实在太大,没法拍出想要的效果;在普莫雍措看到了最美的星空,但在半夜零下20度左右的温度,连三脚架都掰不开,也错过了拍下流星划过的瞬间。体验了才真正知道要当一个旅行博主是多么不容易,他们为了给粉丝分享那些特别的美景,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背着一堆摄影器材爬上海拔四五千米的山川湖泊真的很累。虽然,我们最终没有成为旅行博主,但至少我们把这段旅途都记录下来了,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有灵感的时候就剪剪片子。
(FYI:如果你也想去西藏,可以去马蜂窝看我的游记“没有到不了的西藏,只有不努力的双脚”)
Ø 买房子被骗,走上维权之路
也许所有人听到我裸辞还买房,可能真的是脑子瓦塔了。但可能正是裸辞后,原本工作带来的稳定、安全感没有了,就想要把这份安全感寄托在房子上,买了房子之后确实有带给我一点点的安心,也坚定了很多,感觉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好景不长,在我西藏旅行结束的最后一天,接到了另一个业主的电话,说售楼部已经人去楼空了,那个时候才意识到我可能被骗了。然后就开始回想买这个房子时的种种情形,确实从看房、签认购书、办理贷款、退款都存在漏洞。12月14日从西藏回来后,开始了维权之路,第一次去了南沙区信访局、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街道办、金洲派出所,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可以去那么多部门,是因为各个部门都不想管,然后就把我们推给下一个部门,于是一天内我们把该走的地方都走了,也从刚开始10多个业主走到最后只剩下5个业主了。后来,因为南沙区的各个部门都没有给出我们想要的回应,我们就去了广州市信访局,然后把南沙区这些部门都告了一遍,还天天拨打12389、12345等维权电话,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市信访局给到了南沙区各个部门通知,中间也有广州市电视台的采访,他们才开始重视,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是真的低呀,普通案件60天,复杂一点的要90天才回复。我觉得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也已经找律师介入了。
这段经历真的是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买房的时候因一时冲动,把自己前几年的积蓄都搭进去了,活生生地把自己搞破产。以前一直都觉得自己很顺,可能就是没有太珍惜以前的所得,又真的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和想要的,才造成了今日的这些后果。这确实也是社会给我的第一次毒打,以前都活在象牙塔的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简单、很规范,就理所当然地相信外面也是这样子的,结果给了自己当头一棒。当时确实很气愤,为什么在今天房地产市场还有这么多不合规的事情,于是也开了个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去扒了一下我买的那个楼盘的历史,然后转发到微博at各大新闻媒体,希望得到关注。提醒大家买敏捷集团的房子时千万瞪大眼睛,他们真的有很多迷惑行为,广州南沙两个楼盘都一直有纠纷。
Ø 找工作找到怀疑自己
从离职的时候我心里面有目标行业,想去互联网或者电商行业。后面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开始的。自从房子出事情后,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之前那种慢慢找,先想想最想做的事,找到热爱后再开始的心态已经开始瓦解,想到每个月的社保、接下来的律师费等各种现实的问题,我开始急于找一份工作。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的心理变化:
- 招聘网站信息:刚开始主要在猎聘上投简历,感觉上面的工作机会、薪酬方面都比较与自己的期望匹配。刚开始还有很多猎头看在我有四大背景的份上,会给我推荐工作。但因为我的工作经验都在TP方面,领域特别地窄;而且我自己面临的阶段也比较尴尬,是S3升M的阶段,所以目标职位可能会是主管或者经理,而甲方公司税务主管或经理的岗位都基本需要企业税、海关、个税等各方面实操经验的,而我没有,所以面试结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在BOSS和拉钩网上专门看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工作机会,把广州几家自己比较想去的几家公司都投了,也都面了,在与这些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可能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就带来了不可避免的996、大小周等,甚至有的公司可能都没想清楚他们设这个岗位、这个部门具体要创造的是什么价值。而且作为接近30的单身未婚女性,还面临现实的家庭问题,人家对你的疑虑也很多。广州这个城市也很神奇,作为一个一线城市,薪酬真的普遍偏低,我也看到很多人在知乎、豆瓣里吐槽,还有很多公司把五险一金当作公司福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空窗期越长,可能简历都无人问津了。有一天,我发现原来BOSS上刷新简历都要花钱买次数,我狠心买了30次,每次刷新后,确实会有很多人来找你,但都是一些行政、人力资源的工作,这就是他们提供的刷新服务吗?完全与我的需求和经历不匹配呀。
- 职业选择:刚开始我是想着去甲方公司做TP的,但专门招TP的很少。辞职前有拿到一个经营分析方面的offer,因为行业不喜欢就放弃了,于是就思考要不尝试找一下互联网公司经营分析、数据分析之类的工作,但基本都要求有SQL、Python技能,有的还要CPA。后来,因为BOSS简历刷新这个服务给我推荐的都是些薪水低、不需要什么技能的工作,这些都增加了我的焦虑,使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就只配找个3K的行政工作。然后,我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如果我真的只能找月薪3K的工作,那我也应该找个喜欢的吧,于是我开始刷豆瓣,看有没有合适的民宿前台什么的需要我;看到某互联网教育的销售工作,工作时间与我的作息契合(13:00-21:00),团队氛围年轻有活力,还真有一点点心动;还关注了“知娱”、“传媒君”等公众号,因为以前也想过去做经纪人、活动执行等天天见明星的工作。当然,这些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最后都没有去执行。
- 面试:在这大半年的时间,我对面试还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找我的公司我都有去面试,正经面试过的也就6-7家。而且面试得越多,越觉得面试是一门玄学,有些感觉聊得挺好的,却没有下文了;还有的感觉面试时一般,自己对那个公司也不是很喜欢,反而过了。对于裸辞一段的人,可能免不了都要被问到:1)当初为什么辞职?2)这个gap期间都在做什么?3)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而且我记得有一个面试官对我说,你这段经历对你的稳定性是不利的,你可以毅然决然地离开上一份工作,那是不是也会同样地离开我们公司。
- 其他思考:2020年的“打工人”、“内卷”等各种新词,就真实地体现了现在年轻人焦虑、迷茫和被迫向前的状态,八小时工作制成为一种不可奢望的福利,996、007也并未给我们打工人带来一点点的安全感。一直都觉得我们就像海绵一样,刚出校园的时候,你是一块崭新的海绵,吸水性很好,很快你就吸满了水分,然后又看着自己慢慢被榨干,榨干后你已经不是原来那块崭新的海绵,上面还有一点污渍、一些破损,最后就被丢进垃圾桶,如果能被回收那估计可以烧高香了。当然这个时代,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博主、播客、骑手、快递小哥,这些非格子间里的工作,虽然没有公司给你做后盾,但当你自己这个品牌被建立起来的时候,是别人谁都拿不走的。
Ø 那些爱好就是生活中的小美好
裸辞在家的期间,生活节奏放慢了很多。每天有一些既定的节目,听喜马拉雅、看一些学习视频,有时间也刷刷剧。我是那种一看剧就必须一口气看完的,以前工作时很少看电视剧,只会定期看一些电影和综艺。这段时间,越来越享受窝在家里的时光,一口气刷了很多部美剧。另外,自从被安利了某宝数字油画之后,有段时间还沉迷于画画;去年家里买了很多摄影器材,偶尔也会出去拍拍片,回来修修剪剪。唯一没有坚持的反而是我的瑜伽课程,这期间运动量直线下降。生活中这些小习惯和小爱好,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点点色彩,也可以化解一部分的焦虑。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份理想的工作,或者你有点讨厌目前的工作已有辞职的念头,推荐去看NHK行家本色的纪录片,相信或多或少你会从中找到一点点的力量和启发。
裸辞的这段经历告诉我,行动固然重要,但事先想清楚和想明白可能更加重要。如果你天生就是行动派,那就去多尝试、多去做吧,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当初自己的选择,选择了就要承受,然后不抱怨地继续向前。
祝好~
-
豆友206137631 赞赏了这篇日记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