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各类题材,是谁用剧本“拍了拍”观众?
编者按
看不尽的华夏好风景,讲不完的中国好故事。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度的文娱产业受到了极大的震荡。
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行。即便在残酷的环境下,国内的故事人始终在坚持,砥砺前行,努力为大家呈现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
对此,烹小鲜(Pengxx01)策划了“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旨在嘉奖本年度杰出的故事人,回顾2020年的影视佳作,鼓舞行业士气,助推产业发展。
感谢2020年度的故事人,感谢你们在异常环境中,为观众带来精彩;
致敬2020年度的故事人,致敬你们在特殊年份里,为行业做出贡献。
综合数据维度和专业评审团投票的测算,由烹小鲜发起的“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得以揭晓最终结果,本篇为十大剧集编剧。
点击回顾【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
重磅 | 致敬故事人,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即将公布!
因“势”利“导”,老炮儿「利刃依旧」,后浪「锋芒高亮」| 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十大剧集导演
不曾离开,依旧热爱丨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十大电影温暖时刻
是谁在捍卫「一剧之本」?
一部优质的剧集作品,制片人负责攒盘子,导演负责把握视听语言和整体的风格调性,而真正讲故事的人,则是编剧。在他们的生花妙笔下,我们可以进入不同的时空,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情节,感受一个个鲜活且富有魅力的人物,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烹小鲜(pengxx01)统计了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12月15日上新开播的剧集,根据题材的创作难度、作品的热度和口碑和专业评审的投票,评选出“2020年度中国故事「鲜」锋榜”十大剧集编剧,并参考他们或相关人员的采访资料,对其创作观点进行了提炼。
总览上榜编剧的作品,里面有三部改编自IP小说,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一部衍生于同名电影系列,一部翻拍自海外剧,其他的四部均为原创故事,类型涉及都市、年代、女性、法治。可见,基于影视行业走入“分众时代”,编剧的创作边界也在愈发拓宽,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打造出题材与类型各异的故事佳作。

陈思诚《唐人街探案》
进军网剧市场从来都不是为了短期考量;拓展“唐探宇宙”的世界观、带动IP价值的系统升级,才是一笔真正开拓源头的好生意。网剧《唐人街探案》延续了电影系列“悬疑+喜剧”的类型化风格,希望这部作品能让观众看到一个品质之作,甚至打造一个国产现代剧新的行业标杆。 “唐人街”这个特殊的空间设定,实则为侦探题材的叙事打开了一些限制,允许故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有“一点点飞扬”。
【采访原文】
董哲/高璇等《在一起》
在时代报告剧这种题材上,我们要倡导对现实的关注,并且最快地去呈现话题和人物,同时又能够有一定的情感汇聚和表达的功能,因此单元剧的方式比较符合这个特点。创作初衷就是真实,因为这些事情确实是大家都刚刚亲身经历过的。而叙事的方向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即以普通人、小人物的视角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因为这样的叙事更容易和观众形成共情。
【采访原文】 (由于编剧团队暂无采访资料,摘取制片人孙昊的访谈)
刘国庆《沉默的真相》
写剧本就像在浓稠的糖浆里翻滚,有一定的限制。关于《长夜难明》的影视化改编, 我们认为任何作品都要找到美学上的根基,后来想到《史记·游侠列传》,确定了剧集的内核——突显普通人身上的“侠性”。然而,因为原小说的内容不足以支撑12集的体量,所以我们延展了严良的时态故事,参考《绝命毒师》等美剧的节奏,制定了“编辫子”式的三线叙事结构,再用“相似性剪辑法”作为转场。
【采访原文】
六六/九枚玉/颜立维《安家》
耀客希望我能写一个作品,对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呈现10年间中国社会的变化。由此,我采访了房地产中介行业中的很多人,从公司董事长,到普通业务员,过程里发现,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设定主角,每个人都是各有故事,不过最终还是选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代表, 因为写作的人一定要永远记住,你的屁股要跟大众坐在一起。至于观众对剧中的一些质疑,我有我的采访素材,我敢写,肯定因为它存在。
【采访原文】
潘依然/孙浩洋《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的最大改编难度是解决代入感的问题,原著里的人物和我们是有距离的。对此, 我们调整了张东升和三个小孩的动机,这样既能保留原著中以弱制强的阅读快感,也能增强看剧的观感。具体到每个人物,改编难度最大的是张东升,即使他杀了人,也得唤起观众对他的感情,同时也要有他自己的人物弧光。我们保留了原著里犯罪一目了然的结构,因为我们不想花力道去雕琢犯罪,想要呈现的是犯罪背面的路径。
【采访原文】
蒲维/黄琛《隐秘而伟大》
在创作《隐秘而伟大》之初,我们没有考虑类型的问题,只是想做一个人物的成长,至于外壳,任何类型都可以成立。我们喜欢以小见大的形式。所以一开始就定下以一只小菜鸟的视角出发,去撕开一条壮阔时代的口子。同时为了时代风貌和生活细节,我们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学习。 我们偏爱有真实感的作品,故事背景可以完全虚构,甚至角色可以不是人类,但是情感和生活细节一定要真实。
【采访原文】
水阡墨/王雄成
《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
创作一定是出于“热爱”的,表达自己最想要表达的故事,而并非去迎合任何人。都说电视剧是“造梦”,《以家人之名》则将这一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这不仅是为拥有不幸童年的人们“造梦”,也是为独生子女一代“造梦”。在筹备初期,我们并没有预设剧集的类型风格,所谓的甜宠、偶像、亲情、家庭、生活等“类型标签”无非都是这部青春成长剧中的某个元素而已。
【采访原文】
王三毛/王磊《我是余欢水》
小说是个人化的东西,在对现实社会的披露方面也要甚于影视剧,影视剧则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小说里的余欢水,他的悲惨遭遇远比这个要长,几乎是一丧到底。电视剧如果也这样做的话,估计观众们就该弃剧了。知道自己是误诊,还要余欢水强装癌症患者,这也增强了戏剧性,使人物更富张力。另外,剧集还增加了一些细节,使余欢水更加丰满和立体,如医院门口卖煎饼果子的大姐和电视台白副主任这两个人物。
【采访原文】 (由于编剧团队暂无采访资料,摘取小说作者的访谈)
余飞《巡回检察组》
《巡回检察组》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依法治国、为人民主持正义的理念。反映的主题深度,包括以侠客精神为指导的私人执法和现代法治文明的对决。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全都是冠冕堂皇、光鲜亮丽的场景、人和事,如果故事情节全都很“干净”,根本没人看。当然, 剧本不是教科书,有些“硬伤”可能是剧情需要的处理,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是偏理想化的。
【采访原文】
张英姬《三十而已》
创作者们对于女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的反思越来越多,这是大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女人对于物质、爱情等等的欲望,都是很真实的,有更多的女性开始正视自己心里的欲望。《三十而已》是三个女人爬山的故事,在表达女性的一些情感困境的时候,不能回避男性在其中的作用。这部剧的最初想法来源于我在三十岁时候的个人感受,我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所思所想,融入剧中三个女性角色。
【采访原文】

根据榜单可以发现,以改编为主的IP剧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尽管小说IP依然为主要的构成内容,但不再是唯一。
其中,凭借小说IP剧上榜的三组编剧分别为:潘依然/孙浩洋《隐秘的角落》、刘国庆《沉默的真相》和王三毛/王磊《我是余欢水》,三部作品皆为12集的短篇网剧。几个人里,既有首次执笔的新锐编剧,也有剧本作品多达十余部的成熟编剧。

眼泪就如兰州拉面般滚了下来。
以往而言,IP剧的热度很难超过原IP,但是这种情况于2020年度有所变,以《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为代表的剧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哺IP的作用。
伴随着这两部剧集连爆,由紫金陈撰写的原小说《坏小孩》《长夜难明》一跃登上各大书城的排行榜冠军。然而,由于剧集而选择看书的读者,一方面在病垢作者的文笔,另一方面也在讨论,原小说的内容与剧版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部分网友对比总结到,剧版的故事在摘取原著的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对主线和支线情节进行了延展,关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也更为多面和立体,最明显的是在整体的基调上,《隐秘的角落》精准切中社会话题,《沉默的真相》则是积极和正向的表达。
而两部剧的改编正好印证了一点,即一部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不仅要考虑戏剧魅力,也要考虑社会价值观导向的问题。对此,两组青年编剧显然完成得非常好。
同理还有《我是余欢水》,剧集在原小说的脉络上,增添了荒诞与喜剧元素,促使作品兼具艺术性与现实感。其编剧是曾打造出多部长篇爆款剧集的王三毛和王磊,这次是二人首度试水短篇幅网剧。
这样看,短剧的语境既提升了中体量小说的IP价值 ,也为资历各异的编剧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评审团对《隐秘的角落》的编剧支持率高达95%,为所有榜单之最。《沉默的真相》和《我是余欢水》的编剧则并列其后,专业评审团支持率为65%。由此判断,业内对于三部作品的改编难度和编剧品质极为认可。
而在其他数值上,《隐秘的角落》的作品总分和加权总分也同样位列冠军,《沉默的真相》则继续占据亚军位置。

此外,陈思诚所编剧的网剧《唐人街探案》亦为12集的短剧,但是形式是单元式,3集为一个故事。如果按照时长计算,3集正好是一部电影的篇幅。作为同名电影系列的衍生剧集,网剧《唐人街探案》秉承了电影的风格,有着区别于其他悬疑剧的天马行空,角色和背景是“唐探宇宙”的补充和延展,堪称影剧联动的范本。
长篇幅IP剧方面,董哲等人编剧的《在一起》改编自真实事件,六六等人编剧的《安家》则翻拍自同题材的日剧。不过相较于其他的IP剧,这两部剧集的内容更偏向对现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编剧团队首先要充分了解现实事件的细节和专业领域的属性,其次是融入具有普适性的情感内核,这样才更易写出品质上乘的剧本。
《在一起》对现实里的十个真人真事进行了影视化改编,分别以医护人员、外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患者、疾控流调人员等为视角,呈现了一幅疫情全景图。而每个单元由不同编剧操刀的方式,也让观众看到了极为多元化的视听风格。
比如《同行》的有着公路片的质感,《搜索:24小时》融合了悬疑片的元素,《火神山》突显了女性军人的力量,《方舱》则像一部温馨写实的家庭剧。
鉴于《在一起》的时间节点特殊性,整部剧集的编剧难度在于,编剧们一方面要兼具现实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要与时间赛跑,考验着编剧们的效率。
结合版权和内容的角度来说,尽管《安家》翻拍自日剧,但是整体内容已和日剧关联不大。编剧只是选择了日剧的几个元素,并且去掉了一些极为日本化的桥段,使得作品更符合国情。
而关于剧中主角卖装修房的桥段,《安家》的编剧六六表示,这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个观众可能只买过一两套房,所以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情节有据可循。写出一个行业里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编剧向观众传播行业故事的维度之一。

榜单上的四位原创情节编剧分别为:蒲维/黄琛《隐秘而伟大》、水阡墨/王雄成《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余飞《巡回检察组》和张英姬《三十而已》。
这里面,水阡墨/王雄成和张英姬不约而同提到,故事的灵感源于自己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而没有参考市场上现成的爆款。蒲维和黄琛则说到,创作的故事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加之《安家》的编剧六六同样表达过此观点。
可以看出,编剧即是观众,想要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初期一定要打动自己,只有自己先认可,才能让其他人认可。
凭借对于当代女性的深入体察,《三十而已》的编剧拿到了专业评审团65% 的支持率,是原创故事中最高。《以家人之名》的编剧因为产出有质有量,位列加权总分第一。
如果说《三十而已》和《以家人之名》是对现实题材的深掘,故事更偏当代生活,那么《隐秘而伟大》和《巡回检察组》则需要编剧认真钻研其他年代和领域的方方面面,还原年代感和专业性。

为了精准呈现老上海警界的风貌与细节,《隐秘而伟大》的编剧蒲维/黄琛曾多次探访上海博物馆、警察博物馆,观察老式的街道和建筑,浏览书籍资料和老电影,力求感受当时人们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思想。
有过诸多代表作的资深编剧余飞此次凭借《巡回检察组》入榜,对于自身擅长的法治类题材,余飞没有按照以往的套路行事,而是在人物和案件的维度上加大创新力度与时下的素材,侧面烘托出执法人员的不易与魅力。
而在剧本本身之外,以结果导向看,编剧和导演的默契同样对剧集有极大的加持作用。彼此的创作观一致,无疑能让沟通更加顺畅,使得剧集的完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沉默的真相》的编剧刘国庆和导演陈奕甫是南加大的同窗,《三十而已》是编剧张英姬和导演张晓波合作的第四部作品,《隐秘而伟大》的编剧蒲维和黄琛是一对夫妻,《以家人之名》和《下一站是幸福》的幕后主创为同一套人马,制片人为龙亚、导演为丁梓光,编剧为水阡墨/王雄成,《我是余欢水》的导演孙墨龙和编剧王三毛/磊子都是正午阳光的核心创作人。

以现实的不同视角出发,营造真实感和戏剧矛盾,传递鲜明正向的价值观,催生社会向的话题探讨。观察上榜的编剧以及作品,此条方法论共同适用于IP剧和原创故事。毕竟,一个故事能够引起思考,才是影视作品“拍了拍”观众的最终目的。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编剧贴近自己即是贴近大众。期待榜单上的编剧们再接再厉,为大众编写出更多意义深刻的好故事。